分享

中国为什么没有变成宗教国家

 昵称15596056 2024-05-17 发布于山东

有关中国为什么没有变成宗教国家,网上有许多文章,但大部分其实都没多少技术含量,基本都是鸡血文,基调都是什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等等。怎么说呢,这种观点其实相当于把因果倒置,正是因为中国自古就不是宗教国家,所以才会产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不是相反。

泪痕春雨则是从地缘的角度来论述的,他指出因为中原的地理环境所以能形成大一统的王朝,而不似西方那样一个个割裂的小版块,所以大一统的世俗政权就会把宗教势力打压下去。

这种说法自然很有道理(这里硬套地理决定论毫无道理。南亚次大陆也是“内部开阔、外部封闭”的地形,那边神比人还多;长期统治欧洲的基督教也不是欧洲的原生宗教,而在它的原生地地形与欧洲存在巨大的差异——放羊人实在忍不住吐槽),但是像中国为什么没有变成宗教国家这样的宏观命题,显然并非一两个单纯的原因所能决定,实际上是方方面面的因素才综合产生的。

所以本文则是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

这里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宗教书籍,也就是《圣经》本身,因为很多人对《圣经》的印象都来源于汉译本,而在翻译过程中的加工润色再创造实际上已经和原版的内容差别很大了,为此笔者跳过译本直接选择了经典英文本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印象。

读过英文版再读译本,会有一种这完全是两本书的感觉,实际上仅以英文版来说,《圣经》的内容都非常直白,甚至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一种身临其境回到三千多年前的西亚地区的感觉。

通过对原版《圣经》的阅读,可以更为直接的理解中西方因为经济生产关系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上的差异,自然也就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不是一个宗教国家,说白了,依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书中,出场人物(通常都是部落首领或奴隶主)在沙漠旷野上面对着广阔天地和自身的渺小会感到迷茫,这时,一位神明出现,带他走出迷茫。

这不就是典型的上层建筑对物质基础的描述么?

《圣经》的时间跨度很大,可以对应历史上的迈锡尼人迁徙到巴勒斯坦、希索克斯人统治埃及、巴比伦王朝的出现、波斯帝国的扩张等,其中的生产组织关系,属于从部落时期过渡到奴隶制的漫长年代。

这样的经济基础,自然决定了其社会关系是奴隶主(领主)是既占有生产资料又占有奴隶的人身,而奴隶不得不依附于奴隶主,换句话说,奴隶只能是要么选择这个奴隶主要么选择另外一个奴隶主,而无法作为独立的人存在。

同样,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自然也就没有独立的精神和人格,那么宗教就自然会出现

映射到宗教上,那就是要么信这个教,要么信那个教,而无法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自强不息的独立民族精神。

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的底层民众中参考尤太教而出现的,罗马帝国依然是奴隶制社会,所以广大底层自然不存在经济独立和人格自由的可能,这就为基督教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天然土壤,结果就是连罗马帝国都控制不了基督教,只能定为国教。

到了欧洲封建时代,大大小小的世袭封建领主依然控制着土地等生产资料和农奴的人身自由,所以基督教的地位更加稳固,罗马依然是西方的中心,只不过最高位置从凯撒变成了教皇。

西方的领主们被尊称为Lord,而英文版中的神明被称LORD,实际上就是精神世界里至高无上的领主,宗教依然是现实世界的反映。

而新教为什么会出现,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原有的封建秩序开始松动,那些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比如英国、法国、荷兰、德意志等,新教占主导地位,而封建领主们地位稳固的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等,天主教则占主导。

到了现代西方,其实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就像我国的传统文化一样,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传承。

再看古代中国的历史,其实也一样。

商代的时候依然是宗教氛围非常浓郁的国度,而且是较为原始的宗教。

到了周代,实行封建制,由野蛮时代逐步过渡到文明,以礼治国,这里的礼就是一套行为模式,其实和西方教廷的仪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使得封建制逐渐瓦解,反映到精神文化侧面就是各种学说思想百家争鸣,于是旧秩序的维护者就会感叹礼崩乐坏。(西周旧制度瓦解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飞跃式提高,尤其表现为耕作与时令关系的确立、成体系的灌溉系统的形成和铁制农具、耕牛的使用。在这种生产力急剧发展的背景下,试图维护旧秩序,在政治上是彻彻底底的反动——放羊人注)

但是随着汉朝的灭亡,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控制力下降,地方世族门阀势力崛起,其实变相回到了封建制,此时宗教势力再度抬头,于是北朝兴建石窟,南朝四百八十寺,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宗教势力,北朝皇帝选择直接打压,南朝梁武帝则干脆自己也加入,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和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是一个道理。

到了唐代以后,一方面是强力的中央政权不给宗教势力做大的可能,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上封建领主彻底被消灭。此时的可以自由买卖的土地就是资产,而地主其实就是农业经济时代的资本家,也就是说,唐宋及之后时期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农业资本主义时期(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即便是从重农学派的观点来看也很有待商榷。彼时农业生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货币的增殖,相反增殖的货币常被用来购买土地——放羊人注),那么宗教自然就没有了存在的物质基础,原有的宗教文化慢慢淡化变为传统文化,以至于人们就会产生中国自古就不是宗教国家这一认识。

图片


文/毛丢丢
编辑/太祖的放羊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