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浪迹天涯soyxqc 2024-05-17 发布于浙江

一、概述
  • 将近25%的住院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曾在医院内进行过导尿。
  • 在泌尿外科及手术后的患者中,有40%的医院内感染发生在泌尿系统,而其中的80%与留置导尿管有关
  • 到目前为止,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患者留管一周后菌尿会普遍出现
  • 导管相关感染是低死亡风险的,甚至在老龄患者中也是如此。
二、机制
1.插入导尿管时

由于尿道口附近和外周有细菌存在,插入导尿管时会有一定数量的细菌进入泌尿系统,但由于进入泌尿系的数量相对较少,通常情况下毒力不强,而且人体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因此在健康人中一般不会有后果。

2.留置导尿管后

长期留置的导尿管,在导管和尿道粘膜间之间形成松散的粘液鞘,可为细菌的入侵和穿入提供有利的环境。

女性患者阴道前庭被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尿道长度较短,这可能是多数女性留管患者中产生菌尿的主要原因之一。

男性患者中,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管腔和尿液收集系统逆行传播。因排放尿液而规律的开放集尿袋流出孔,以及因冲洗膀胱或其它原因经常开放导尿管与集尿袋的连接点将使细菌进入泌尿系统的可能性增加

3.生物膜感染

插入导尿管后,尿中的电解质、蛋白和其它有机物在导管表面沉积成薄膜,此膜可以使导管本身的任何抗粘着特性失去作用

细菌附着于其表面,随后出现细菌细胞的分化并且分泌细胞外基质,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指引形成松散的三维结构,即生物膜。

其中的微生物相互之间联系,在功能上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细菌生存,对机械性清除具有抵抗作用。

4.结壳作用

插入导管后,特别是当产尿素酶的细菌粘附以后,逐渐形成导管的结壳结壳后产生导管引流不畅和阻塞,可促进导管相关感染的进展。

结壳的导管对周围组织有机械性的损伤作用,削弱了人体的防御能力受留管时间、导管材质、患者自身情况的影响,结壳时间差异可能很大

三、诊断

(一)诊断要点

  •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患者处于膀胱置管状态、或者导尿管拔除后未超过48小时发生的尿路感染。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属于复杂性尿路感染
  • 注意其特殊性:仅从定义上讲,我们不能仅注意导管存在时发生的尿路感染,而忽视拔除尿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二)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有自身的特点
1.症状和体征
  • 超过90%的导尿管相关感染菌尿是无症状的
  • 无法通过症状确定感染情况
  • 有症状的感染中常见的症状是发热
  • 长期带管的患者往往情况较为复杂,出现发热反应,其原因不一定来于泌尿系,应结合其它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如进行血培养等。如果泌尿道中的菌株在血培养结果中出现,可以佐证菌血症来自于泌尿道。
2.菌尿和脓尿
  • 菌尿和脓尿的水平及发展趋势对将发展为有症状尿路感染的预测作用较差。
  • 不推荐单纯根据菌尿和脓尿的情况对可能发生的有症状感染进行预测。
3.关于尿样的采集
  • 在收集尿样前更换导管可以避免培养结果假象的出现
  • 从较长时间带尿管的导管内取尿进行培养与新插入导尿管或耻骨上取尿培养相比
  • 前者无论从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上均高于后者
四、治疗

(一)无症状性菌尿

1.无症状菌尿引起并发症的风险较低
2.用抗菌药物治疗不能阻止无症状菌尿的复发,并且可以促进菌株产生耐药性。
3.在特殊情况下应推荐进行适当治疗
(1)由特别有毒力的微生物造成的院内感染,作为控制性方案的一部分
(2)具有出现严重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如粒细胞减少症
(3)泌尿系手术的患者
(4)复发性导管阻塞和变形杆菌持续感染的患者
(5)由引起高菌血症发生率的菌株感染
(二)症状性感染的治疗
1.关于导管的处理
  • 取尿样培养前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更换导管
  • 因为除了尿液中存在细菌外,细菌可隐藏在导管内外的生物膜内
2.导管的移除推荐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 如没有必要继续留置导管,应不再插管
  • 如有必要继续应用导管引流,可更换新导管或采用其它方式
3.关于抗菌药物的应用
  • 在给予任何抗菌药物疗之前,应首先进行尿培养
  • 症状较轻者可选择口服用药
  • 如果患者不能从消化道给药也可采用肠道外途径
  • 病情较重、发热的带管患者,特别是血培养阳性者,应该采用非肠道途径给药。
  • 初始选择可采用经验用药
    • 根据所在医院经常出现的菌株和敏感性选择,通常可给以广谱抗菌药物当得到尿培养的结果后,应当根据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调整
    • 用药后48-72小时应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价
    • 如果患者症状很快消失,通常治疗5-7天是足够的。症状较重的患者通常治疗需要10-14天
五、预防
  • 对于短期留管的患者,最佳的方式是尽早移除导管
  • 对于长期留管的患者,主要目的是预防有症状感染的出现
  • 目前没有有效的手段预防性消除长期留管患者的菌尿发生
  • 推荐采用封闭引流系统,封闭系统可延迟菌尿的出现
  • 严格执行导管引流的适应症和拔除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插管和不适当的长期留管
  • 如果因病情原因导尿管不能移除,除定期更换导管外。推荐耻骨上引流(男性)间歇导尿。对于没有出口梗阻的男性患者推荐阴茎套引流
  • 更换导管的时间长短尚无定论,留置时间不应长于生产商推荐的时通常的作法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确定留管时间间隔,现有症状感染、导管破损、导管结壳或引流不畅等情况均更换
六、总结
  •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核心:生物膜形成
  • 到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对抗导管相关菌尿
  • 导管相关菌尿是低风险的
  • 常规使用抗菌药无益处
  • 膀胱、集尿系统冲洗无效
  • 各种抗菌尿管,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长期置管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