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讲柴胡桂枝汤,外解太阳之表,内解少阳之邪,有调和营卫,清利肝胆,统治表里三焦,调和阴阳气血之功

 北京润雨 2024-05-17 发布于辽宁

刘渡舟讲伤寒论  
柴胡桂枝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1)者,柴胡桂枝汤主之(2)。[146]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讲解〕本条论述太少并病的证治。
(1)伤寒六七日,……未去: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为太阳表证。烦痛即甚痛。微呕,较喜呕为轻;心下支结,为心下有支撑凝结之感,较胸胁苦满为轻。此皆少阳受邪,枢机不利之证。与太阳病之发热、恶寒、支节烦疼相比较,太阳证重而少阳证轻,故再次强调“外证未去”。
(2)柴胡桂枝汤主之:证属太少同病,汗则犯少阳禁忌,和则不足以祛太阳表邪,故用本方太少同治。本方即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剂量各半的合方。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外解太阳之邪,小柴胡汤内和少阳枢机,以调肝胆之气。此发表和里并用之法,也为治疗少阳病权变法之一。
〔临证意义〕(1)本方外解太阳之表,内解少阳之邪,有调和营卫,清利肝胆,统治表里三焦,调和阴阳气血之功,为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治疗范围颇广,如肝木乘侮脾土而心腹挛痛者;风湿痹证而兼胸胁苦满,脉弦者;自觉有气遍窜全身,痛苦难言,所谓“肝气窜”者:西医诊断所谓慢性肝炎,肝脾肿大以及早期肝硬化等病症,用之治疗,多有效验。

(2)《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83年第一期载一产后高热治验案:刘XX,女,21岁。患者于5月3日足月顺产一男婴。5月6日上午六时,突然寒战,头昏痛,体温达40.4°C。化验:红血球401万,血色素78%,白血球17200。分类计数:中性80﹪,酸性2﹪,淋巴18﹪。用青霉素、链霉素后体温稍降,但当日下午,又发寒战,两腿抽搐疼痛,头昏痛,口唇发绀,体温达41.2°C,大汗稍缓后又寒战一阵。血压98/60mmHg,血液查疟原虫阴性。即请中医科急会诊。
主诉:上午突发寒战,继之高烧,冷汗甚多,头昏两侧太阳穴痛,目胀,全身疼痛不适,口苦而干,欲呕,大便整日未行,小便尚畅,诊其脉浮数,舌浅红,苔白微腻。为产后外感风寒,太少两阳合病之候。以解肌透表,调和营卫,兼以和解少阳之法治疗。处方:桂枝、白芍、甘草、生姜、柴胡、黄芩各二钱,沙参三钱,半夏一钱半,葛根三钱,大枣四枚。一次服。
服药后次日,身痛已解,头痛减,不恶风冷,体温恢复正常(36°C),但自汗甚多,口苦而干,间或欲呕,不思饮食,二便流畅,脉浮数而滑,舌红而苔腻微黄。此表已解,余证未清,仍宗原法减葛根,加丹参、麦冬、花粉、知母各三钱,一次服。
三诊时,自觉诸症悉除,胃纳渐佳,无不适感,体温稳定在36°C左右,停用中药,于翌日痊愈出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