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脾胃系病症----胃痛(附吐酸、嘈杂)

 柔性整脊史大夫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一、单项选择题

1.A1 型题

(1)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病证的著作是

A.《脾胃论》 B.《内外伤辨惑论》 C.《兰室秘藏》

D.《活法机要》 E.《医学发明》

解析:金·李东垣《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2)载有“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的著作是

A.《医学入门》 B.《医学真传》 C.《医学正传》

D.《医学心悟》 E.《医宗必读》

解析:明·虞抟《医学正传·胃脘痛》指出:“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有,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关于胃痛的治疗,其指出:“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

 (3)提出胃痛“初病在经,久痛入络”病机特点的医家是

A.张仲景B.朱丹溪C.叶天士D.罗天益E.陈修园

解析:叶天十倡导“初病在经,久痛入络”的病机特点,治疗方面强调“通字须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提出辛香理气、辛柔和血、泻肝安胃、甘温补胃、滋阴养胃等治法。

(4)胃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其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肝、肾B.脾、肾C.胆、肾D.肝、脾  E.心、肺

解析:胃痛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5)胃痛的发病可与外邪致病相关,其中最为常见的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热邪

解析:外感寒、热、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犯胃为多,因寒性收引,易使气机郁滞,致胃气不和而胃痛暴作。

 (6)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

A.气虚 B.气滞C.气陷D.气怯E.气逆

解析:胃痛的基本病机是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

(7)下列症状对胃痛与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的是

A.疼痛的持续时间 B.疼痛的性质 C.疼痛的部位

D.疼痛的兼症 E.疼痛的诱因

解析:胁痛病位在肝胆,与脾胃有关,临床表现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胃痛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以胃脘疼痛为主。

(8)胃痛的治疗大法是

A.温胃理气止痛 B.理气和胃止痛C.通络理气止痛

D.健脾和胃止痛E.疏肝理气止痛

解析: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大法,疏通气机,“通则不痛”。

(9)下列不属于胃痛常见病理因素的是

A.食积B.寒凝C.气滞D.血瘀E.燥火

解析:胃痛的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并见食积、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10)胃痛的基本病机是

A.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

B.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C.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D.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

E.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贲门

解析:胃痛的基本病机为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

(11)下列属于胃痛寒邪客胃证特点的是

A.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

B.胃脘胀痛,或攻撑审动,牵引背胁

C.胃脘隐痛,喜温喜按

D.胃脘刺痛,痛有定处

E.胃脘隐隐灼痛

解析:冷痛拒按而喜温为胃痛寒邪客胃证的特点。

 (12)下列属于胃痛肝胃郁热疼痛特点的是

A.隐痛 B.暴痛C.胀痛D.灼痛E.刺痛

解析:胃痛肝胃郁热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烦躁易怒,烦热不安,胁胀不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13)胃痛胃阴不足证的证机概要为

A.脾胃虚寒 B.润降失司C.胃气壅滞D.胃热炽盛E.胃失温养

解析:胃痛胃阴不足的证机概要为胃阴不足,润降失司。

(14)下列不属于胃痛胃阴不足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胃痛隐隐 B.口燥咽干 C.口不渴D.舌红少津 E.饥不欲食

解析:胃痛胃阴不足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有时嘈杂似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无力。

 (15)下列不属于胃痛饮食伤胃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胃痛胀满拒按 B.嗳腐吞酸C.呕吐不消化食物

D.得温痛减 E.舌苔厚腻,脉滑

解析:胃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为寒邪客胃证的常见临床表现。

(16)胃痛寒邪犯胃最常见的脉象是

A.浮脉 B.弦紧脉C.革脉D.浮紧脉E.沉脉

解析:胃痛寒邪犯胃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诚,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

(17)胃痛脾胃虚寒,若兼有泛吐清水较多,或胃中有振水音,治疗应配用

A.清胃散 B.苓桂术甘汤C.丹参饮E.香砂六君子汤D.生姜泻心汤

解析:胃痛脾胃虚寒,若见泛吐清水较多,或胃中有振水音,加干姜、半夏、陈皮、茯苓,或配用苓桂术甘汤通阳化饮。

(18)下列属于胃痛寒邪客胃疼痛特点的是

A.胃脘刺痛B.胃痛隐隐C.拘急冷痛D.胃脘胀痛E.胃脘灼痛

解析:胃痛寒邪客胃主要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

(19)吐酸一证,五脏之中除治胃以外,总以治何脏为根本

A. B.C.D.E.

解析:吐酸的证机概要为肝胃失和,有寒热之分。吐酸属热者,多由肝郁化热,邪热犯胃,胃气上逆所致;因寒者,多因脾胃虚弱,肝气犯胃而成。

(20)吐酸时作,嗳气酸腐,胸脘胀闷,喜唾涎沫,饮食喜热,四肢不温,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迟。治疗应首选

A.良附丸 B.丹参饮C.半夏泻心汤D.香砂六君子汤E.黄芪建中汤

解析:辨证为吐酸寒证,治当温中散寒,宽胸下气,代表方剂为香砂六君子汤。

2.A2 型题

(1)患者,女,43岁。胃脘疼痛,胀满拒按,暖腐吞酸,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舌苔厚腻,脉滑。治疗方选

A.良附丸 B.保和丸C.柴胡疏肝散D.黄芪建中汤

E.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胃痛饮食伤胃,治当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代表方剂为保和丸。

(2)患者,男,18岁。前日食过饱后即胃脘胀痛,暖腐吞酸,大便不畅,苔厚腻,前医曾用保和丸不效,现胃脘痛而便闭。治疗应保和丸合用

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枳实导滞丸D.小陷胸汤E.理中汤

解析:胃痛饮食伤胃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拒按,暖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舌苔厚腻,脉滑。代表方剂为保和丸。胃脘胀痛而便秘者,合小承气汤。

(3)患者,女,40岁。近4天来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频,舌苔薄白,脉弦。其证候类型是

A.肝气犯胃 B.寒邪客胃 C.瘀血停滞D.饮食伤胃E.湿热中阻

解析:胃痛肝气犯胃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情绪波动诱发或导致疼痛加重,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证机概要为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4)患者,男,50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20年,近两天因饮食生冷后胃脘疼痛加剧,疼痛隐隐,进食后缓解,喜抚慰和温熨。治疗应首选

A.保和丸 B.良附丸C.化肝煎D.附桂理中丸E.香砂六君子汤

解析:胃痛寒邪客胃主要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证机概要为寒邪客胃,暴遏阳气,气机郁滞。治当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代表方剂为良附丸。

(5)患者,男,27岁。聚餐后出现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治疗应首选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C.藿香正气丸D.半夏泻心汤 E.保和丸

解析:胃痛饮食伤胃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舌苔厚腻,脉滑。证机概要为饮食积滞,壅阻胃气。治当消食导滞,和中止痛,代表方剂为保和丸。

(6)患者,女,46岁。1周前因情致不畅出现胃脘胀痛,痛连两胁,矢气则痛舒,胸闷暖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其诊断是

A.胃痛,宿食积滞 B.胃痛,脾胃虚寒 C.胃痛,肝气犯胃

D.胁痛,肝气郁滞 E.胁痛,肝络失养

解析:胃痛肝气犯胃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情绪波动诱发或导致疼痛加重,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证机概要为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7)患者,女,44岁。反复胃脘疼痛8年,近两天胃脘疼痛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黑便,舌质紫黯,脉涩。治疗应首选

A.血府逐瘀汤 B.膈下逐瘀汤C.身痛逐瘀汤

D.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E.复元活血汤

解析:胃痛瘀血停滞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疼痛延久厦发,食后加剧,入夜尤甚,甚或出现黑便或呕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为瘀停胃络,脉络壅滞脉涩。证机概要。治当化瘀通络,理气和胃,代表方剂为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前方活血行瘀,散结止痛,后方调气化瘀。

(8)患者,男,50岁。反复胃脘疼痛7年,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其证机概要为

A.中焦虚寒,胃失温养

B.胃阴不足,润降失司

C.寒邪客胃,暴遏阳气,气机郁滞

D.湿热蕴结,胃气壅滞

E.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解析:胃痛胃阴不足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有时嘈杂似饥,或饥不欲食,口千咽燥,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弦细无力。其证机概要为胃阴不足,润降失司。

(9)患者,女,48岁。反复胃脘疼痛4年,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受凉后发作,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迟缓。其证候类型是

A.宿食积滞 B.寒邪客胃 C.脾胃虚寒D.胃阴不足 E.肝气犯胃

解析:胃痛脾胃虚寒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绵绵不休,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神疲倦怠,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虚缓无力。其证机概要为中焦虚寒,胃失温养。

 (10)患者,男,45岁。胃脘灼痛,吐酸嘈杂,脘痞腹胀,纳呆恶心,口渴不欲饮水,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首选

A.清中汤 B.黛蛤散 C.小柴胡汤D.柴胡疏肝散E.龙胆泻肝汤

解析:胃痛湿热中阻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吐酸嘈杂,脘痞腹胀,纳呆恶心口渴不欲饮水,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机概要为湿热蕴结,胃气壅滞。治当清化热湿,理气和胃,代表方剂为清中汤。

(11)患者,女,33岁。有胃脘痛病史5年,目前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加重,嗳气、矢气则舒,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脉弦。治疗方选

A.藿香正气散 B.四逆散 C.柴胡疏肝散D.逍遥散 E.知柏地黄丸

解析:胃痛肝气犯胃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情绪波动透发或导致疼痛加重,暖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证机概要为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阻滞。治当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

(12)患者,女,44岁。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食后痛甚,舌质紫黯,脉涩。其证候类型是

A.气机阻滞 B.饮食伤胃 C.瘀血停滞D.血瘀血虚 E.气虚血瘀

解析:胃痛瘀血停滞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疼痛延久屡发,食后加剧,入夜尤甚,甚或出现黑便或呕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13)患者,男,58岁。胃痛时作,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差,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治疗方选

A.一贯煎 B.左归饮C.化肝煎D.黄芪建中汤E.龙胆泻肝汤

解析:胃痛脾胃虚寒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绵绵不休,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神疲倦怠,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虚缓无力。证机概要为中焦虚寒,胃失温养。治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代表方剂为黄芪建中汤。

(14)患者,男,44岁。近来时感胃脘不舒,嘈杂鸣响,胃中泛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脘闷痰多,时时进食,但容易饥饿,胃脘莫可名状,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治疗方选

A.半夏泻心汤 B.温胆汤C.黄芪建中汤D.大柴胡汤 E.黄连温胆汤

解析:嘈杂胃热证主要临床表现为胃中嘈杂,恶心吞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脘闷痰多,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证机概要为痰热阻胃,气机壅滞。治当清热化痰,降逆和中,代表方剂为黄连温胆汤。

(15)患者,女,28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喜热饮,舌淡苔白,脉弦紧。其治法是

A.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B.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C.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D.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E.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解析:胃痛寒邪客胃主要临床表现为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证机概要为寒邪客胃,暴遏阳气,气机郁滞。治当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16)患者,女,38岁。昨日聚餐后出现胃脘胀痛,胀满拒按,时时矢气,嗳腐吞酸,呕吐数次未消化食物,吐下臭秽,吐后自觉痛减,现食纳不佳,大便溏结不爽,舌苔厚腻,脉滑。治疗在以保和丸为主方的基础上,若脘腹胀甚,应加用

A.旋覆花、代赭石 B.枳实、槟榔C.大黄、黄连、火麻仁

D.柴胡、郁金 E.天花粉、生苡仁

解析:胃痛饮食伤胃,若脘腹胀甚者,宜加积实、木香、槟榔等。

(17)患者,男,45岁。胃脘灼痛,吐酸嘈杂,脘痞腹胀,纳果恶心,口渴不欲饮水,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

A.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B.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C.平逆散火,泄热和胃   D.清化热湿,理气和胃

E.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解析:胃痛湿热中阻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吐酸嘈杂,脘痞腹胀,纳呆恶心,口渴不欲饮水,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机概要为湿热蕴结,胃气壅滞。治当清化热湿,理气和胃。 (18)患者,女,16岁。近来纳谷不香,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时疼痛甚,进食后缓解,时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凉,大便溏薄,月经量少,屡有痛经,舌淡苔白,脉虚弱。其治法是

A.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B.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C.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D.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E.平逆散火,泄热和胃

解析:胃痛脾胃虚寒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隐痛,编绵不休,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神疲倦怠,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虚缓无力。证机概要为中焦虚寒,胃失温养。治当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3.A3型题

组题1:患者,女,48岁。常常胃脘部不适,素来遇事急躁易怒,此次因小矛盾同邻居吵架,出现身体烦热,胁助胀而不舒,泛酸,口千口苦,胃中嘈杂,不能安宁,不欲纳食,小便可,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1)本患者目前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胃痛B.腹痛C.胁痛D.郁证E.吐酸

解析:该患者以胃脘部不适为主。

(2)其证候类型是

A.肝气犯胃B.胃阴不足C.邪热阻胃D.肝胃郁热 E.湿热中阻

解析:胃痛肝胃郁热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烦躁易怒,烦热不安,胁胀不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3)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 B.龙胆泻肝汤 C.化肝煎D.清中汤 E.益胃汤

解析:胃痛肝胃郁热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灼痛,烦躁易怒,烦热不安,胁胀不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证机概要为肝郁化火,郁热伤胃。治当疏肝泄热,和胃止痛,代表方剂为化肝煎。

(4)为加强制酸止痛之力,可于上方中加用

A.柴胡、黄芩 B.黄连、升麻 C.煅瓦楞子、海螵蛸

D.沉香、旋覆花 E.蒲公英、连翘

解析:为加强制酸止痛之力,可于上方中加用煅瓦楞子、海螵蛸等。组题2:患者,女,64岁。诉近来时有胃脘刺痛,痛处固定,时有夜间痛醒,拒按,触按则不能耐受。今晨早餐后又出现胃脘疼痛,随即吐出数口咖啡色样“血痰”,夹少许食物残渣,后又解一次柏油样大便,舌质紫黯,脉涩。

(1)本患者目前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吐血B.不寐C.痰饮D.胃痛E.虚劳

解析:该患者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其最有可能的诊断是胃痛。

 (2)其证候类型是

A.湿热中阻B.肝气犯胃C.瘀血停滞D.胃阴不足E.脾胃虚寒

解析:胃痛瘀血停滞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疼痛延久屡发,食后加剧,人夜尤甚,甚或出现黑便或呕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3)治疗方选

A.清中汤 B.柴胡疏肝散C.香苏散合良附丸D.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E.血府逐瘀汤

解析:胃痛瘀血停滞的证机概要为瘀停胃络,脉络壅滞。治当化瘀通络,理气和胃,代表方剂为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前方活血行瘀,散结止痛,后方调气化瘀。

4.B 型题

A.柴胡疏肝散 B.清中汤C.四君子汤D.保和丸E.黄芪建中汤

(1)治疗胃痛肝气犯胃应首选A.柴胡疏肝散

解析:治疗胃痛肝气犯胃的代表方剂为柴胡疏肝散。

(2)治疗胃痛湿热中阻应首选B.清中汤

解析:治疗胃痛湿热中阻的代表方剂为清中汤。

(3)治疗胃痛脾胃虚寒应首选E.黄芪建中汤

解析:治疗胃痛脾胃虚寒的代表方剂为黄芪建中汤。

(4)治疗胃痛饮食伤胃应首选D.保和丸

解析:治疗胃痛饮食伤胃的代表方剂为保和丸。

A.寒邪客胃B.饮食伤胃C.肝气犯胃D.湿热中阻 E.瘀血停滞

(5)患者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暖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其证候类型是C.肝气犯胃

解析: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可辨为胃痛肝气犯胃。

(6)患者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其证候类型是A.寒邪客胃

解析: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可辨为胃痛寒邪客胃。

A.归脾汤B.平胃散C.黄连温胆汤D.理中汤 E.四君子汤

 (7)治疗嘈杂胃热证应首选C.黄连温胆汤

解析:治疗嘈杂胃热证的代表方剂为黄连温胆汤。

(8)治疗嘈杂胃虚证应首选E.四君子汤

解析:治疗嘈杂胃虚证的代表方剂为四君子汤。

A.胃痛隐隐B.胃痛暴作C.胃脘刺痛D.胃脘胀痛E.胃脘灼痛

(9)胃痛饮食伤胃的特征为D.胃脘胀痛

解析:胃痛饮食伤胃的特征为胃脘胀痛。

(10)胃痛脾胃虚寒的特征为A.胃痛隐隐

解析:胃痛脾胃虚寒的特征为胃痛隐隐。

二、多项选择题

1.胃痛常见病因有

A.外邪侵袭 B.饮食不节 C.情志失调D.久病体虚 E.胃气上逆

解析:胃痛的发生,主要由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久病及药物损害等,致使脾胃虚弱,不荣则痛,或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

2.应用“通则不痛”的原则治疗胃痛,可运用的治法是

A.疏肝 B.活血 C.消导D.温胃 E.泄热

解析:运用“通”法,不能局限于狭义的“通”之一法,应根据不同证候类型,采取相应治法。如实证者,应区别寒凝、食积、气滞、胃热、血瘀,分别给予散寒止痛、消食和胃、疏肝解郁、清泻肝胃、通络化瘀治法;虚证者当辨虚寒与阴虚,分别治予温胃健中或滋阴养胃等法。对于胃脘拘急而痛者,可用缓急止痛法。

3.胃痛的基本病机包括

A.胃气郁滞 B.虚实夹杂 C.不通则痛D.胃失和降E.痰湿阻滞

解析:胃痛的发生,主要由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久病及药物损害等,致使脾胃虚弱,不荣则痛,或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

4.胃痛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A.咳嗽 B.真心痛 C.胁痛D.腹胀 E.眩晕

解析:胃痛与真心痛、胁痛的鉴别诊断。

5.胃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其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

A.B.C.D.E.

解析:胃痛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