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效斌| 一样的铁生,一样的地坛

 新用户21671hit 2024-05-17 发布于山东
——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刘效斌/文
对于史铁生的印象,是烙在人们心中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之情的他,是身体死在21岁没有向命运低头的他,也是被浓厚友情爱意包围紧紧包围的他。
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所谓的“地坛”,那是一种精神避难所。对于一个绝望的人,我想威严仁慈的“地坛”可以接纳一切,允许对你对他倾诉,慢下来去感受身边的事物与人群。当停留下脚步可以观察着一切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不止一种,而苦难也不止一种。
我家中临近湿地公园也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当情绪陷入低谷的时候,我也会走进我的“地坛”,去感受清晨照向大地的那一丝温柔,去观察冬天被温度冷冻的那一瞬间美好,去记录果树发芽开花结果凋落的轮回。如果一次无法把你的心情解救过来,那就多去几次,时间+自然总会在一瞬间把你解救出来,让你重新认真生活。
去年迷笛摇滚音乐节中有一位“铁生”,当在音乐现场举起他去感受不一样的风景,那是一群“余华”抗起了"铁生"。
这个也是我喜欢摇滚乐的原因之一吧,当我冲破一切阻力踏上音乐节的那一刻,所有来自平凡生活的苦难都会烟消雨散,那一刻自己只属于音乐。
铁生的文字,如同他的人生一般,洋溢着宁静、明亮、温暖与宽容。他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哪怕是生命的尾声也要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继续去把自己的爱传递下去。
铁"寓坚毅不拔,"生"则表示着对生命无尽的探索与热爱。
让我们带着这份力量,去传递温暖,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用生命影响生命!

昨晚天空也进行了一场摇滚派对,被吵醒了几次,心里慌慌的。但是早上拉开窗帘,感觉像是变魔术一样,天空被洗的干干净净,清晨的风吹进了房间,清凉舒服把昨晚的慌张也吹走了。看着草木也像是添加了一层滤镜一样,昨晚的风雨倒像是为了今天这美景做的铺垫。
生活啊,有时候就是这样,给你点儿小难题,转头又给你个大惊喜,有趣!

关于史铁生与《我与地坛》

史铁生(1951年-2010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作家散文家

史铁生在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2010年12月31日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创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作品。2005年,其作品《病隙碎笔》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2018年9月27日,其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短篇篇目。

史铁生在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部分内容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教材。

朗悦读书会,一个认真读书的地方。

以下为读书会成员们的读书心得或摘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