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笼统:扼杀诗意的黑手

 中诗报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让诗歌温暖人生! 

笼统:扼杀诗意的黑手

作者/左建协(剑石)

笼统,泛指一般的、概括性的说法或描述,在诗歌中则指太空泛,不具体,不生动。

把诗写得具体生动,不空泛,不空洞,本是诗歌的基本要求和诗人的基本功。因为诗歌这种语言艺术,就是用具体的东西(意象)表现抽象的东西(观念)。可惜,很多初学者不懂这个十分重要的关键问题,却任意写诗。这就造成了过于笼统、毫无感染力的劣诗大肆泛滥。而头条上的这类劣诗比比皆是,着实令人担心。

可以说,在头条上随便一扒拉,就能找到这样的文字。如《关注》:

我是陌上的一朵小花

我的每一次开放

都渴望你的赞许

我是海中的一名泳者

我的每一次搏击

都期待你的鼓励

亲爱的朋友

我的快乐就是发现你时

你刚好也关注了我

这首诗想让别人关注自己、赞扬自己,而且以“我”“发现你时你刚好也关注了我”为自己的“快乐”。这种愿望不能说不好,但问题是,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是“陌上的一朵小花”,都是“海中的一名泳者”,你写不出你的“陌上”和“海中”有什么特殊之处,你的“开放”和“搏击”有多么艰难,别人怎么会关注你、赞扬你呢?人间的 “陌上花”和“海泳者”太多了,要想被别的“陌上花”和“海泳者”所关注,你这个“陌上花”和“海泳者”必须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就需要细致地描写,具体地展现——都用概括的词语来表现,不仅无法拓出诗意,还会造成相互都差不多,相互都差不多,谁会赞养谁呀?

——这就是笼统泛言给诗歌带来的“死结”,很难解开。

真正的诗者,真正的好诗,绝对不会这样写。

诗歌本是一种精神言说,必须触及灵魂,直击人心,具有强烈的心理冲击力。因此,诗人必须选择和构筑十分具体、十分鲜明又十分典型、富有张力的情景或画面,即创造出生动又富有蕴含的意象,形成一种穿透感官功能再抵达人心的巨大力量,让读者在享受诗美、品尝诗味的同时,收到灵魂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

凡是好一点的诗歌,无一不是这样。如:

擦玻璃的人没有隐私,透明的劳动

像阳光扶着禾苗成长

他的手移动在光滑的玻璃上

让人觉得他在向谁招手

——李浔《擦玻璃的人》

擦玻璃这种活儿,何等简单!很多人都会“无话可说”。但作者却通过细致、感人的行为刻画,使这个劳动者来到读者身边,读者能感受到他身上辐射出一种如同阳光的抚摸和火热。

再如:

春天送你一首诗,

送你一首冰块碰撞,抒写融化的诗:

乍暖还寒,这巨大的撞击声有火的节奏

有火的种子在萌芽

土层松动,波浪在睡眠苏醒。

——篱笆用新叶和蓓蕾缝缀缝隙,

虫鸣以其乡土性修饰着柳枝。

——张作梗《春天送你一首诗》

两节写的,都是春天到来时的普通景象,但,一是由于写得具体、灵动,二是因为比喻和拟人手法赋予了各个意象丰富的内涵,所以使人仿佛听到春天走来的踏踏脚步声,觉得到处像“火的种子在萌芽”。

以上都是片段。而在有些诗中,作者还会描写一个事件,展现一种发展变化过程,让读者一步步地受到感染,一步步地品出作者的主题指向。如河南诗人李不嫁的《惊人相似的一幕》:

若非亲眼所见,我不敢相信

养狗场的一幕

起先,当屠夫走进

刀子藏在袖口,手上扬着骨头

一只狗觉察到危险而吠叫

但其他的狗淌着口水

反而赶跑了它

最后,再没有谁替它们呐喊了

安安静静的养狗场

杀戮在公开地进行

那个广西人露出职业的疲倦

杀狗无数,从未遭遇到

真正的反抗——

我有一个哥哥,他为众人抱薪,冻毙于风雪

我有一个姐姐,她为自由开路,困顿于荆棘

这首诗的主题,是揭示先行者或叫“吹哨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即人们平时说的“枪打出头鸟”和“风催露头椽”,同时也映射人类的残忍。这都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痼疾。但作者不是使用几个现成的词语去无力地谴责它、批判它,而是通过“其它的狗淌着口水∕反而赶跑了它”,“安安静静的养狗场∕杀戮在公开地进行”几行充满讽刺和血腥味的文字,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懑;最后,又以“我的哥哥和姐姐的遭遇”加以充实,使此诗的“剖析”更加锋利,直戳人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避免笼统并不是特别困难,就是你无论表达什么意思,都不要用抽象和概括的直接言说,而要把这种意思变成既融汇你的思想感情又能够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景物、场面、动作、情节等东西来表现,你展现得越具体,越细致、越丰富,蕴含的诗意就越多,给人的感染力就越强,表达的效果就越好。

用一句话说:这,还是用意象表现。

左建协(剑石)所写的诗技专著《现代诗写作基础技法》由线装书局出版,有欲购此书者,请直接加左建协本人18831954087(微信)联系,非诚勿扰!

相关链接

要想写好诗,就找《现代诗写作基础技法》

如何保证一首诗高度统一之一:用意象贯穿

怎样保证一首诗高度集中之二:用主旨统帅

如何保证一首诗高度集中之三:用逻辑严谨

创造诗歌意象的一般方法

本栏编辑||海底月

声明||非商业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交流  新诗与诗词探讨原创投稿邮箱:zgsgb2@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