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品读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绝笔诗

 格林书屋 2024-05-17 发布于广西


(宋)李公麟 《九歌图》中的屈原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农历四月或五月初到汨罗,闻得顷襄王同秦昭王会于有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的楚別都鄢,知楚国国运将不久长,遂选取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怀沙》应作于顷襄王十六年(前283)农历五月初,为屈原的绝笔。

九章·怀沙

楚辭集注八卷辯證二卷後語六卷(宋)朱熹撰宋端平刻本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巧倕不斫兮,孰察其拨正?
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

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怀情抱质,独无正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逵夫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记·屈原列传》中收录了《怀沙》全诗,然后说:“遂自沉汩罗以死。”太史公论赞中又云:“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司马迁曾亲访屈原投江处,而以《怀沙》为屈原之绝笔,应是可靠的。故洪兴祖于本篇题下曰:“原所以死,见于此赋,故太史公独载之。”应该说,司马迁以来大多数学者的看法是正确的。屈原在被放江南之野十多年中,虽惦记着朝廷,但朝廷早忘记了他。事实上,他此次被放之后,对朝廷的具体事情了解也很有限,只是感到国家正在走向衰亡。他唯一寄予希望的,是垂沙之战以后愤而起事、开向楚南疆的庄蹻部队。屈原从怀王十年(前319)起任左徒之职(据陆侃如《屈原年表》),即主张楚国先统一南方,希望以南方广大国土、民众和资源为基础,再统一全国。为此,他主张联齐抗秦,抑制秦国东向以强力吞并山东六国。屈原在楚怀王十年任左徒之职,当年楚国在广陵筑城,十一年(前318)五国伐秦,十八年(前311)起昭滑经营五年而灭越,都是屈原的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但楚朝廷一些旧贵族为反对屈原在国内的政治改革,加之秦国的贿赂拉拢,他们在对外战略上也站在屈原的对立面。庄蹻本楚庄王之后,看来同昭滑一样,是赞同屈原的主张的。亲秦派鼓动楚齐开战,结果垂沙一战楚国大败,他们便诬陷主张联齐者,引起楚国上层的四分五裂。因屈原被召回以缓和局勢,庄蹻军队退到湘西,逐步向南。在这种情況下,屈原希望这支部队能开拓南土,为楚国将来的复兴与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两次沿沅水南行,其实都是追寻庄蹻南进的路线。诗题“怀沙”即怀想着垂沙之战造成的结果。(参拙文《庄蹻事迹与屈原晚期的经历》,收入其《屈原与他的时代》2002年版)谁能理解屈原的这一些想法?在当时真是“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垂沙之战的结果究竟怎样?谁能公正地评价庄蹻的行为?当时也是“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骛翔舞。”庄蹻起事之后,肯定会造成郢都社会秩序的混乱。那些亲秦的旧贵族们将他们统统看作强盗,可谓“同糅玉石今,一概而相量”。旧贵族眼界狭小,头脑固执,根本不能理解屈原的远大目标。屈原坚持前代圣贤的仁政思想,希望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但受到各种阻碍而难以成功。屈原仰慕古帝舜,仰慕建立了华夏统一王朝的夏禹、商汤。他之所以遭遇种种忧患而不改其志,便是因为心中永远存有舜、禹、汤这样安抚万邦、光被天下的圣君,愿意像他们手下的臣子那样为平息战乱、安定天下贡献一生。

本篇的开头说,诗人 “汩徂南土”,在前四段对垂沙之战有关是非、结果的回忆之后,第四段说:“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这应是指作赋之时,即由湘水上游折而北行之初。

全诗并乱辞为五段,写出诗人的行动,记叙中有写景、抒情交融,很有诗意。中间三段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回忆当中隐约地反映出此前的一些历史事实和朝廷中的争论与斗争。因怕政敌将此作为进一步污蔑他的证据,其中有关垂沙之战及庄蹻的文字都比较含蓄,回避了具体的人名地名。第一段写这次远行的前一阶段,即沿沅水而南行;第五段写这次远行的后一阶段,即由湘水上游北行。因为首尾这两段的作用,使读者不感到议论过多,而且让读者感到在整个行程中,诗人一直处在悲愤、忧虑、失望几种情绪的交替之中,所以有很强的感染力。

乱辞是总结全文。诗人知道顷襄王完全抛弃了他,旧贵族攻击陷害他,很多人不理解他。他所寄的一线希望是庄蹻能在经营南方上有所作为,借以扭转局势,但也毫无消息。他决定北归。至于会遇到什么意想不到之事,也已做好最坏的打算,无所畏惧。诗人自己也没有想到,当他到了汨罗江边的时候,听到顷襄王竟与秦昭王会于有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的楚别都,也是楚故都鄢。诗人似乎预感到了国家即将覆亡的结局,因而选择了楚民族历来十分重视的五月五日这个布香草、除虫瘴、讲求清洁之日,投汨罗江而死。

《怀沙》在形式上同屈原的其他几篇骚体之作有明显的不同。与早期之作《橘颂》的差异可以不谈,同《离骚》与《惜诵》等六篇的差别就很明显。骚体诗不计“兮”字一般是六言,句中第四个字为虚字(即所谓“虚字腰”)。但《怀沙》大部分是四言,没有虚字腰;少数五言,句中第三字为虚字腰,个别六言,一句七言,在形式上接近《橘颂》和《九歌》。这是屈原晚期在沅湘一带生活十多年之后创作上又向经典、向民间回归的表现:他所创造的骚体本身就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吸收北方诵诗的经验而成的。这一回归似乎体现出一种对早年的回顾与留恋。这大概也是他临终前心态的一种反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