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涛——画集花卉一

 静心乐乎 2024-05-17 发布于上海

      石涛1640—1707原名朱若极,又名原济,一作元济。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石道人、痴纯、若极等,朱元璋侄子朱文正子靖江王朱守谦十世孙。生於明崇祯十三年1640。明亡之时他不过三岁,他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姿态,这与渐江的'受性偏孤'是不同的,石涛的性格中充满了'动'的因素,因而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石涛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 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 ; 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 ; 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图片

【石涛像】

他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及黄山住了10年左右,结交画家,后来到了江宁(南京)。晚年弃僧还俗,成为职业画家。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两次南巡时,他在南京、扬州两次接驾,献诗画,自称“臣僧”。后又北上京师,结交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但终不得仕进,返回南京。最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石涛擅长山水,常体察自然景物,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所画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风。

石涛于康熙二十六年来到扬州,并以他那卓越的艺术见地和创作实践揭开了扬州画派的序幕。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遂使扬州画派这粒艺术的种子迅速生长成为枝叶扶苏的一棵大树。郑板桥、李鱓从兴化来了, 金农从杭州来了, 黄慎从宁化来了,汪士慎从安徽来了, 南通的李方膺也来了。他们和扬州本地的高翔、罗聘一起, 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一个影响深巨、风格特异的画派。

图片

石涛【荷花图】

图片

石涛【梅花水仙】

图片

石涛【木槿花】

图片

石涛【秋海棠】

图片

石涛【竹菊图】

图片

石涛【三清图】

图片

石涛【四清图】

图片

石涛【黄牡丹】

图片

石涛【岁寒双清图】

图片

石涛【瑞兰图】

图片

石涛【瓜果图】

图片

石涛【四季花卉】

图片

石涛【墨竹】

诸君赏析于此后续待更新,感谢大家点赞及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