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脾胃系病症----胃痞

 柔性整脊史大夫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一、单项选择题

1.A1型题

(1)胃痞,又称痞满,痞满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诸病源候论》

D.《景岳全书》 E.《脾胃论》

解析:痞满的病名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其云:“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

(2)将胃痞分为实痞和虚痞的著作是

A.《景岳全书》 B.《黄帝内经》 C.《医学正传》

D.《伤寒论》 E.《类证治裁》

解析: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痞满》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将胃痞分为实痞和虚痞。

 (3)下列不属于胃痞常见病因的是

A.饮食不节B.情志失调C.体虚失病D.跌仆损伤E.药毒所伤

解析: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久病、药毒所伤等可引起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而发生胃痞。

(4)下列关于胃痞主症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觉心下痞塞,胀满不舒B.压之疼痛C.触之有形D.胀大如鼓

E.青筋暴露

解析:胃痞是以自觉心下痞塞胀满不舒为主症的疾病,又称痞满。一般以自觉脘腹搭塞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特点。

(5)胃痞的根本病位在

A.肝、脾 B.脾、胃 C.D.肝、脾、肾 E.肝、胆

解析: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久病或药毒误治等病因均可影响到胃,可涉及脾、肝,即其根本病位在胃。

(6)胃痞的基本病机是

A.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

B.外邪内陷,阻塞气机

C.肝气郁滞,横逆犯脾

D.湿盛脾虚,气机阻滞

E.食滞肠胃,痞塞不通

解析: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虚久病或药毒误治等病因均可影响到胃,并涉及脾、肝,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痞满。

 (7)胃痞辨证,应首辨

A.气血B.阴阳C.表里D.寒热E.虚实

解析:胃痞辨证,需辨寒热虚实,首辨虚实。

(8)胃痞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A.疏肝解郁行气,化湿和胃消痞

B.调理牌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C.理气宽胸止呕,补泻升降并用

D.补气健脾化湿,升清降浊和胃

E.清热化湿行气,健脾和胃消痞

解析:胃痞的治疗要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原则。

(9)下列属于实痞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平素体虚 B.脘腹痞满,反复发作C.喜揉喜按

D.脘腹痞满,按之加重E.食少纳呆,脉虚无力

解析:实痞多见于体壮者,自觉脘腹痞满,按之加重,食后为甚,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10)治疗胃痞饮食内停,应选用的方剂是

A.三仁汤 B.胃苓汤 C.保和丸D.清胃散 E.连朴饮

解析:胃痞饮食内停,治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方用保和丸加减。

(11)肝气郁结,乘脾犯胃,气机逆乱,导致痞满不舒者,应选用的方剂是

A.二陈汤 B.保和丸C.半夏泻心汤D.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E.逍遥丸

解析:肝气郁结,乘脾犯胃,气机逆乱,此为胃痞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消痞,方用越鞠丸合枳术丸。

(12)脘腹胀闷不舒,灼热嘈杂,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大便干结或黏滞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应选用的方剂是

A.二陈汤合平胃散 B.木香顺气丸 C.泻心汤合连朴饮

D.越鞠丸和积术丸 E.枳实消痞丸

解析:此为胃痞湿热阻胃,治宜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方用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

(13)治疗胃痞脾胃虚弱,应选用的方剂是

A.参苓白术散 B.益胃汤 C.补中益气汤D.理中汤 E.四君子汤

解析:胃痞脾胃虚弱,治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

(14)治疗胃痞胃阴不足,应选用的方剂是

A.益胃汤 B.沙参麦冬汤 C.桑白皮汤D.参苓白术散E.枳实消痞丸

解析:胃痞胃阴不足,治宜养阴益胃,调中消痞,方用益胃汤。

(15)治疗胃痞痰湿郁久化热,出现口苦、苔黄者,应选用的方剂是

A.黄连温胆汤 B.左金丸 C.三仁汤D.龙胆泻肝汤E.清胃散

解析:治疗胃痞痰湿中阻,可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若痰湿郁久化热而口苦、舌苔黄者,改用黄连温胆汤。

(16)治疗胃痞痰湿中阻,应选用的方剂是

A.旋覆代赭汤 B.平胃散合二陈汤C.半夏泻心汤

D.生姜泻心汤 E.益胃汤

解析:胃痞痰湿中阻,治宜除湿化痰,理气和中,可用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

(17)痰阻气逆,心下痞硬,嗳气不止者,应选用的方剂是

A.益胃汤 B.柴胡疏肝散 C.旋覆代赭汤D.化肝煎 E.理中汤

解析:胃痞痰湿中阻,若痰阻气逆,心下痞硬,嗳气不止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或用旋覆代赭汤加减。

(18)实痞饮食内停,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应选用的方剂是

A.黄连温胆汤 B.枳实消痞丸 C.枳实导滞丸D.龙胆泻肝汤 E.保和丸

解析:实痞饮食内停,若食积化热,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槟榔,或用枳实导滞丸消食导滞。

(19)胃痞治疗中应注意,无论补泻,用药不可过于峻猛,以免重伤

A.肝、脾 B.脾、胃C.心、肺D.肺、胃E.心、肾

解析:胃痞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治则,但治疗中应注意,无论补泻,用药不可过于峻猛,以免重伤脾胃。

(20)下列关于胃痞预防调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A.饮食忌暴饮暴食、辛辣生冷、醇酒厚味

B.保持心态平和,调畅情志

C.生活起居有常,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D.素体虚弱者,可日常使用峻补滋腻之品,提高免疫力

E.在脾经、胃经、肝经的相关穴位上,进行针刺、艾灸等治疗

解析:素体虚弱者,日常使用峻补滋腻之品,易损伤脾胃。

2.A2型题

(1)患者,女,40岁。近来感胃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痛 B.鼓胀C.胸痹D.胃痞E.结胸

解析:胃痞以自觉心下痞塞胀满不舒为主症,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胃痛可见心下胃脘部疼痛不舒;鼓胀可见腹部胀大如鼓,青筋暴露;胸痹可见胸部疼痛,甚则痛彻胸背,不能平卧;积聚可见腹内结块,或伴有腹痛或腹胀。

(2)患者,男,56岁。脘腹满闷而胀,进食尤甚,嗳腐吞酸,厌食呕吐,大便秘结,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应选用的方剂是

A.生姜泻心汤 B.保和丸C.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

D.越鞠丸 E.补中益气汤

解析:患者辨证为胃痞饮食内停,治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方用保和丸加减。

(3)患者,男,23岁。昨日暴饮暴食后出现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无明显腹痛,嗳腐吞酸,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痛,脾胃虚寒 B.胃痛,湿热中阻 C.胃痞,饮食内停

D.胃痞,肝胃不和 E.胃痞,肝气犯胃

解析:患者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无明显腹痛,故辨为胃痞;暴饮暴食后出现上述症状,伴暖腐吞酸,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属饮食内停证。

(4)患者,女,76岁。平素久病体虚,近日突觉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糖,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疗应选用的方剂是

A.参苓白术散B.补中益气汤C.理中丸D.六君子汤E.香砂六君子汤

解析:患者平素久病体虚,突觉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糖,神疲乏力,少气搬言,语声低缴,舌质淡,首博白,脉细弱,辨证为胃痞脾胃虚弱,方用补中益气汤。

 (5)愚者,女,48岁。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善太息,脘腹痞闷不舒,胸胁胀满,感恶暖气,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其证机概要为

A.胃阴亏虚,胃失濡养,胃失和降

B.肝气郁结,乘脾犯胃,气机逆乱

C.痰湿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

D.脾胃虚寒,失于温养

E.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壅塞

解析: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善太息,脘腹痞闷不舒,胸胁胀满,呕恶暖气,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辨证为胃痞肝胃不和。证机概要为肝气郁结,乘脾犯胃,气机逆乱。

(6)患者,女,45岁。反复胸脘满闷不适2年。脘腹痞闷,嘈杂,饥不欲食,恶心暖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其证候类型是

A.饮食内停 B.湿热阻胃C.痰湿中阻D.肝胃不和 E.胃阴不足

解析:患者反复胸脘满闷不适,嘈杂,兼症见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辩为胃痞胃阴不足。

(7)患者,男,20岁。平素嗜食辛辣,近日自觉脘腹胀闷不舒,灼热嘈杂,恶心呕吐,口苦,纳少,大便黏滞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治法是

A.燥湿健脾,化痰理气   B.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C.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D.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E.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湿热阻胃,其病机为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治宜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8)患者,男,40岁。近日自觉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善太息,呕恶嗳气,时吐苦水,大便不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选用的方剂是

A.越鞠丸合积术丸加减 B.香苏散 C.平胃散合二陈汤加减

D.血府逐瘀汤 E.补中益气汤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肝胃不和,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消痞,方用越鞠丸合积术丸。

(9)患者,女,74岁。近日自觉脘腹满闷,轻重有时,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治法是

A.燥湿健脾,化痰理气   B.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C.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D.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E.辛开苦降,寒热平调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脾胃虚弱,治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

 (10)患者,女,78岁。近日自觉脘腹痞闷,嘈杂不舒,饥不欲食,恶心吸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其治法是

A.燥湿健脾,化痰理气   B.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C.理气和中,疏风散寒   D.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E.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胃阴不足,治宜养阴益胃,调中消痞,方用益胃汤。

 (11)患者,女,34岁。近日与人争吵后出现脘腹痞闷,胸胁胀满较甚,心烦易怒善太息,时吐苦水,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本案患者胀满较甚,可在原方基础上合用的方剂是

A.四逆散 B.逍遥散C.附子理中汤D.五磨饮子E.柴胡疏肝散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肝胃不和,现患者胀满较甚者,可原方基础上加柴胡、大腹皮、青皮,或用五磨饮子加减。

(12)患者,男,34岁。体型较胖,喜进肥甘油腻之品,昨日自觉脘腹满闷而胀进食尤甚,暖腐吞酸,厌食,呕吐,便溏,舌苔厚腻,脉滑。治疗应选用的方剂是

A.保和丸 B.枳实导滞丸 C.枳实消痞丸D.左金丸 E.龙胆泻肝汤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饮食内停,其兼见便溏,加白术、扁豆,或用积实消痞丸加减。

 (13)患者,男,18岁。脘腹满闷而胀,进食尤甚,暖腐吞酸,厌食呕吐,矢气频作,大便味臭,舌苔厚腻,脉滑。现患者食积较重,食欲减退,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

A.旋覆花、代赭石 B.半夏、陈皮C.白术、扁豆

D.鸡内金、谷芽、麦芽E.枳实、厚朴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饮食内停,现食积较重,食欲减退,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鸡内金、谷芽、麦芽健胃消食。

 (14)患者,女,30岁。脘腹胀闷不舒,灼热嘈杂,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现患者胃中灼热、嘈杂明显,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

A.焦三仙、佛手 B.郁金、石菖蒲C.肉桂、吴茱萸

D.蒲公英、连翘、瓦楞子E.木香、半夏、砂仁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湿热阻胃,胃中灼热、嘈杂明显,加蒲公英、连翘、瓦楞子清热和胃。

(15)患者,男,30岁。聚餐后出现脘腹痞胀,进食尤甚,嗳腐吞酸,恶食呕吐,舌苔厚腻,脉滑。若患者食积化热,大便秘结,治疗应选用的方剂是

A.润肠丸 B.六磨汤C.小承气汤D.保和丸 E.枳实导滞丸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饮食内停,现患者食积化热,大便秘结,可选用积实导滞丸。

(16)患者,女,54岁。自诉近来时感心下痞闷,纳呆呕恶,口苦,大便黏滞不畅,肠鸣下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选用的方剂是

A.杏苏散 B.香苏散 C.半夏泻心汤D.理中汤 E.枳术丸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湿热阻胃,同时伴有心下痞,呕利肠鸣,最宜选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17)患者,男,87岁。近来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若患者脘腹胀闷较重,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

A.枳壳、木香、厚朴 B.半夏、茯苓C.肉桂、附子

D.沙参、麦冬 E.橘皮、竹茹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脾胃虚弱,若胀闷较重,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枳壳、木香、厚朴理气消痞。

 (18)患者,男,38岁。聚餐后出现脘腹胀闷不舒,灼热嘈杂,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若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

A.枳壳、木香、厚朴 B.竹茹、白蔻仁、生姜C.肉桂、附子

D.沙参、麦冬 E.橘皮、竹茹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湿热阻胃,若恶心呕吐明显者,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竹茹、白蔻仁、生姜和胃降逆。

 (19)患者,男,77岁。时常感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若患者阳虚明显,痞满夜甚,遇寒加重,可在原方基础上合用的方剂是

A.理中丸 B.香苏散 C.四神丸D.香砂六君子汤E.越鞠丸合积术丸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脾胃虚弱,若阳虚明显,痞满夜甚,遇寒加重,加制附子、干姜,或合理中丸。

(20)患者,男,17岁。近来脘腹痞塞不舒,身重困倦,头昏纳呆,嗳气呕恶,口淡不渴,舌苔白厚腻,脉沉滑。若患者痰湿盛,胸膈满闷,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

A.紫苏梗、桔梗、藿香 B.旋覆花、代赭石C.党参、白术、砂仁

D.半夏、芦根 E.蚕砂、皂角子、泽泻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痰湿中阻,若患者痰湿盛,胸膈满闷,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紫苏梗、桔梗、藿香等除湿化痰。

(21)患者,女,83岁。素来体弱,近来自觉脘腹痞闷,嘈杂不舒,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若患者便秘严重,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

A.沙参、麦冬 B.旋覆花、代赭石 C.火麻仁、玄参

D.半夏、芦根 E.蚕砂、皂角子、泽泻

解析:该患者为胃痞胃阴不足,若患者便秘严重,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火麻仁、玄参润肠通便。

3.A3型题

组题1:患者,女,45岁。与人争吵后出现脘腹痞闷,胸胁胀满较甚,心烦易怒,善太息,时吐苦水,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1)本患者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痛 B.胃痞C.腹痛D.鼓胀E.呕吐

解析:患者以脘腹痞闷、胸胁胀满为主症,辨病为胃痞。

(2)其治法是

A.燥湿健脾,化痰理气   B.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C.理气和中,疏风散寒   D.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E.辛开苦降,寒热平调

解析:患者疾病诱因是情志不调,兼见心烦易怒,善太息,时吐苦水,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辨证为肝胃不和,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3)治疗应选用的方剂是

A.保和丸 B.香苏散C.半夏泻心汤D.越鞠丸合积术丸加减B.小柴胡汤

解析:本例患者辨证为肝胃不和,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消痞,方用越鞠丸合积术丸。

(4)若该患者同时见心烦不寐,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

A.合欢皮、郁金、酸枣仁B.枳实、砂仁 C.黄连、大黄

D.旋覆花、代赭石E.石菖蒲、郁金

解析:该患者为肝胃不和,若见心烦不寐者,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合欢皮、郁金、酸枣仁。

组题2:患者,女,55岁。自诉近来时感心下痞闷,纳呆呕恶,嗳气不舒,肠鸣下利,舌淡苔腻,脉滑。

(1)其证候类型是

A.湿热阻胃 B.饮食内停 C.痰湿中阻D.脾胃虚弱 E.胃阴不足

解析:患者心下痞闷,纳呆呕恶,肠鸣下利,舌淡苔腻,脉滑,均为痰湿中阻之征象。

(2)治疗应选用的方剂是

A.保和丸 B.平胃散合二陈汤C.半夏泻心汤

D.越鞠丸合积术丸 E.小柴胡汤

解析:胃痞痰湿中阻,治宜除湿化痰,理气和中,方用平胃散合二陈汤。

4.B型题

A.枳实消痞丸 B.补中益气汤C.益胃汤

D.越鞠丸合积术丸 E.二陈平胃散

(1)胃痞脾胃虚弱治疗应选用的方剂是B.补中益气汤

解析:胃痞脾胃虚弱,应选用补中益气汤。

(2)胃痞胃阴不足证治疗应选用的方剂是C.益胃汤

解析:胃痞胃阴不足,应选用益胃汤。

A.饮食内停B.痰湿中阻C.湿热阻胃D.肝胃不和E.胃阴不足

(3)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身重困倦,头昏纳呆,嗳气呕恶,口淡不渴,舌苔白厚腻,脉沉滑。其证候类型是B.痰湿中阻

解析:患者身重困倦,头昏纳呆,嗳气呕恶,口淡不渴,舌苔白厚腻,脉沉滑,均为痰湿中阻所致。

(4)脘腹胀闷不舒,灼热嘈杂,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其证候类型是C.湿热阻胃

解析:患者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阻胃所致。

A.燥湿健脾,化痰理气    B.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C.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D.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E.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5)胃痞饮食内停,其治法为C.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解析:胃痞饮食内停,治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6)胃痞肝胃不和,其治法为E.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解析:胃痞肝胃不和,治宜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A.紫苏梗、桔梗、藿香    B.蒲公英、连翘、瓦楞子

C.党参、白术、砂仁      D.竹茹、白蔻仁、生姜

E.蚕砂、皂角子、泽泻

(7)胃痞湿热阻胃,若胃中灼热、嘈杂明显者,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B.蒲公英、连翘、瓦楞子

解析:胃痞湿热阻胃,若胃中灼热、嘈杂明显者,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蒲公英、连翘、瓦楞子清热和胃。

(8)胃痞湿热阻胃,若恶心呕吐明显者,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D.竹茹、白蔻仁、生姜

解析:胃痞湿热阻胃,若恶心呕吐明显者,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用竹茹、白蔻仁、生姜降逆止呕。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胃痞与鼓胀的鉴别,下列不属于胃痞特征的是

A.腹壁青筋暴露 B.自觉脘腹胀满 C.目睛黄染

D.胁下痛积坚硬 E.腹部按之绷急

答案:ACDE

解析:胃痞与鼓胀均可自觉脘腹胀满。胃宿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所致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胀基本病理变化为肝、牌、肾受损,气滞、血癌、水停腹中,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

2.下列关于胃痞治则治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原则

B.根据其虚实分治

C.虚实夹杂者补泻并用

D.治疗中应注意,无论补泻,用药不可过于峻猛,以免重伤胖胃

E补虚重在健脾益气,或养阴益胃

解析:胃痞的治疗要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原则。根据其虚实分治,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虚实夹杂者补泻并用。补虚重在健脾益气;或养阴益胃。祛死则视具体证候,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治疗中应注意,无论补泻,用药不可过于峻猛,以免重伤脾胃。

3.下列属于胃痞辨证要点的是

A.虚实 B.寒热 C.缓急D.久暂E.在气在血

解析:胃痞在辨证时应注意辨别虚实、寒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