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中的人际交往

 人生好比斗地主 2024-05-17 发布于重庆

生活当中我们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亲戚乃命定,朋友靠选择。就是生活当中,有些关系是命中注定的,比如说你的父母,谁是你的舅舅,谁是你的二姑,这个是你无法决定的,这是命定的还有一类关系叫做朋友靠选择,谁是你的朋友,其实是你有一定选择要求的。周围有很多人,但是最后能够彼此靠近的,是只有少量的人。

一、与父母的关系

我们说家庭中的人际交往,第一个就是和父母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靠父母养大的,按说是和父母是最亲密的一种关系了。但是有一项调查发现,69%的孩子反映说,他是无法与父母沟通的,其中有27%的人说从来不与父母交流,就基本上不怎么说话。当然,每个人情况可能不一样,有些可能是和父母无话不谈的,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情况。研究发现,一般来说和父母容易发生冲突的主要是两个点。

1、职业发展

你将来要做什么,有的时候,父母他因为在社会生活中,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生活经验,他特别希望孩子从事一些收入比较稳定的,岗位比较稳定,前景比较明朗的职业。如果孩子从事可能前景不明朗的,收入不是那种特别稳定的专业的时候,就容易和父母发生一些冲突。

2、恋爱问题

比如说早恋是父母可能很反对的,那么和什么样人恋爱,和什么样人结婚,还有人说我不结婚然后天天被父母逼婚。所以恋爱问题也是一个和父母发生冲突的点。

3、和父母冲突的影响因素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容易有冲突,也不一定,有的时候,受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教养孩子的教养方式,是民主的还是专制的,是过度保护限制的还是放任自流的,还有像家境这样的条件。一般如果家境不是特别好,父母忙于生计的话,有时候孩子和父母的沟通也会比较少,甚至可能会成为留守儿童。如果家境好一点的话,有可能会交流和沟通会多一点,孩子的这种身上的这种压力和负担也会少一点。所以各种情况都有。

大学是真正的第二次“断乳期”

那么到了大学以后,每一个人他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它会发生一些变化。因为原来你完全生活在父母的这种看护之下,而到大学之后你离开家,你很多的行为父母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经常讲人生有两次断乳期。在青春期,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仍然是很乖的,很温顺的,没有进行真正的断乳和叛逆。那么这个过程就留到大学来进行了。有些要到大学才开始叛逆。以前一直都很乖,学习也很认真很听父母的话,到大学以后像变了一个人,比较常见的在大学开始叛逆的一种就是,我要考一个离家很远的大学。比如我是北京的,然后我非要到新疆上大学,到四川上大学。然后父母问你为什么,可能会说那个专业我喜欢呀,但是可能真正的原因是我想离你远一点,这是一种叛逆的表现。还有一些上大学以后言谈举止,交友着装等等,还有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和它原有的形象完全不一样,比如说原来是只知道学习,现在突然参加一个街舞社团,或者突然喜欢上了摄影,跟你很多同学去骑单车远行等等,会从事很多原来不敢从事的活动。

所以大学给每一个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摆脱依赖人,自我成长的环境。又因为没有了父母每天的这种照顾和呵护,可能要很多事情自己解决,自己处理,难兔会遇到挫折和压力。你要独自面对生活中所有的琐事,哪怕是你这个月的钱要怎么花,月底还够不够,我和谁来往,我选择什么样的未来等等。所以迫使我们去问我是谁,我的未来是怎么样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才面临真正的一次二次成长,直接的断乳期。如果在这个时期,我们能扛住各种各样压力,就能够获得一次非常大的一个成长的机会。

和父母的关系,每个家庭都不太一样。其实父母肯定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这种希望孩子变好的这样一种期待,有时候会对孩子造成一种伤害。最直接的现象表现就是什么,你考的成绩好,我就会爱你,你听话我就会爱你,你不听话,你学习不好我就会不爱你。这个我们叫做有条件的爱。像这种亲子关系,有时候会给孩子带来心理的一种焦虑和紧张。我必须要学习好,我必须要听话,我才能够赢得父母的爱。同时也会怀疑如果表现不好,父母是不是就不爱我了。

甚至有很多研究发现,很多成年人的恐慌,焦虑,痛苦,可能就来源于早期这种父母有条件的爱。使他们觉得如果一旦我失败的话,我就会失去整个世界。

进入到这个家庭是你无法选择的,有的人可能会遇到一个非常理解自己,能像朋友一样很好沟通的父母。但也有一些人可能只能有限地去交流沟通,有条件的。还有一些不幸的人,可能父母因为疏于管理,甚至可能是有一些这种排斥、孤立、忽略的行为。还有在中国有时候会有一些现象就是重男轻女,有些很多女孩会觉得自己不够重要等等。那么不管过去我们有经历过什么,当你走入大学之后,你就是一个成年人了。你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去尽情享受属于你的人生。

4、与原生家庭和解

接受自己的状态,接纳自己的家庭环境,注重个人体验,寻找自己故事的积极版本,憧憬未来美好的图景。

我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我有什么样的父母,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我接受这一点。那他们是不是都是不好的呢?有一种疗法叫叙事疗法。我们每个人去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的时候,都会是一个故事。故事有一个主角,他或者悲惨或者幸运,那么你每次去描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可能会直接影响你现在的感受。如果你把自己描述成一个很悲惨的,那么现在你可能很难开心。我们可不可以重新去编排我们的故事,比如说我遇到了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然后我可不可以重新编排这个故事,把它编排成一个励志女孩的故事,那么想一想,我们现在之所以上了大学,变得独立和坚强勇敢,难道不是因为重男轻女造成的吗?可能恰恰是早期被忽略,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干,才有了现在坚强伟大的自己,乃至未来的幸福和成就。所以重新编写一下自己早年的故事,不要把自己说得很不幸,可能是我们改变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二、与亲戚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家文化背景,大家还是很注重亲缘关系的,而且长期以来是以家为中心,向外不断推及的一个同心圆的一个人际关系状态。

所以长期以来我们都会非常清楚自己的亲戚关系。而且很多的资源来自于关照和来自于亲戚,但是我们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现在比较重视经济条件的这样一种变化,所以很多人一提到亲戚关系的时候,就会觉得,嗨,就那么回事儿。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确有些地方会有些亲戚是存在这个情况的。但是亲戚毕竟是有血缘关系的,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上,如果不断的去良好交往的话,其实是可以越走越近的亲戚。亲戚实际上是越走越近。

那么对亲戚交往研究发现,大部分的亲戚关系会在2到4辈的终结。很多人就会说,有长辈在的时候,我们每年都会团聚,关系比较密切。一旦长辈故去之后,很多晚辈慢慢就疏于来往了。2到4倍以后亲戚关系可能就淡化了,那么在和亲戚来往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能说因为你是我的姑姑,我的舅舅什么的,你就应该无限制地满足我的需求。还是要把握一些原则。

1、首先第一个建议经济来往要清楚,就是我们说的亲兄弟明算账。这样可以避兔很多纠纷。

2、第二个求亲戚办事要适可而止。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无条件的去满足你的这种要求。

3、交往的时候,即使是亲戚很亲密的人,也注重要表达感恩,注重基本的礼貌礼仪,表达关心和理解,微笑,这样才能够保持适度距离之下越来越亲密。

4、网络上对亲戚这个词的研究,发现在很多80后90后的眼睛里,发现亲戚就意味着攀比和逼婚。每次回家亲戚围拢在周围,都是问你每月挣多少钱?结婚了没有?有女朋友没有?所以在这种氛围之下,很多人会把亲戚和某些负性的情感直接连接,所以也提示我们,当我们和其他人聚会的时候,尽量避兔去问,别人一个月挣多少钱?结婚没有?否则会成为让别人排斥的亲戚的这种对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