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并读 2011-05-06


        现在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与人难交往的问题。对此来研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交往能力有什么影响,认识人际交往对人和对孩子的意义,家庭首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教会孩子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再提供心理和物质环境,以及提供让孩子自主交往的机会。家庭还应做好交往的榜样,从小培养孩子如何去与人交往。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独立的去与别人沟通和交往。


一、人际交往的意义
(一)人际交往对人的重要性
人无法离群索居,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智能,以及沟通协调,合作完成工作,所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它有利于人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人克服困难、促进事业的成功,并实现人生价值。

(二)人迹交往对孩子的影响
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无时不在进行交往,特别是孩子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使孩子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其健康成长也非常重要。学会正确的社会交往技能。这些将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

二、孩子人际交往现状
现在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百依百顺,造成幼儿行为缺乏控制,脾气暴躁,易怒等不良行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 “自我为中心”已经成为孩子普遍的骄纵行为。现在基本上每个家庭都具备电视、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孩子可以不出家门,就能消磨时间。电视看得越多,就越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家长的过分的溺爱,过严的教育,过高的要求,不一致的教育,都阻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三、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大部分来自家庭,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家长就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教育。我们都知道,在少儿时期,孩子们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垂直式的交往关系,受到成年人的影响最大,如父母,祖父母,教师。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很多方面对孩子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摩仿能力很强,常常把父母的一些语言,行为,习惯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父母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和的环境对孩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十分重要。那在实践中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呢?

四、家庭教育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自身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父母应当特别注意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克服胆小和害羞的心理,孩子在与同伴玩耍时要引导他学会与他人分享,欣赏别人。让孩子在以后的交往中具备一定的优势。
(二)引导孩子从小使用礼物语言
最初的交往是从婴儿期开始的,父母常常让小宝宝和家人、亲友打招呼、说“再见”。就是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到幼儿期,幼儿的语言、情感及社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从教孩子掌握礼貌用语入手,帮助孩子树立交往意识,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例如:看到小朋友在玩,可以鼓励孩子走上前去,说声:“你好!你在干什么?可以让我看看吗?”或者带上玩具去和同伴交换,让孩子以自己礼貌的言行引起同伴的注意,并被同伴接纳为玩伴。平时,教师和家长要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要让孩子懂得待人要有礼貌,做事讲文明。
(三)教会孩子正确对待自己及自己的错误行为
教育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前提,在家庭中不能让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同时教育孩子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虚心向同伴学习,只有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父母可以多与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让孩子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立场、观点与感觉,从而增进人际交往能力。在与同伴相处时孩子出现错误行为 (如打人、骂人、拿别人的东西等),家长应该用平静的,严肃的语调向孩子将道理,为什么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并应该让孩子立即向同伴道歉和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归还原主.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处理好与同伴的关系.
(四)培养孩子热情大方宽厚待人的品质
在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关键,家长教育孩子与同伴相处时要谦让、要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善于理解和原谅别人.要支持孩子与同伴共享自己心爱的玩具与图书.让孩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中,学习了了解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并学会处理与他人交往中的矛盾,在儿童的群体中健康成长.

、家庭应提供一些心理和物质环境
(一)提供孩子与同伴一起玩乐的玩具
家长购买了玩具后,让孩子请他的同伴来家里玩耍,让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轻松的和同伴进行交谈和玩乐。让孩子学会和别人分享。家长不能怕玩脏自己家而拒绝孩子向别人发出的邀请。排斥孩子的同伴上家里来玩。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利与发展孩子的交往心理。
(二)尊重孩子的想法
父母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通过与同具龄人接触,孩子可以学到团结、竞争等,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即使孩子与伙伴们争吵起来,他还会通过辩解、说理和冲突,了解伙伴心中的陌生世界,了解了自己与别人在感觉和处世方法上的差异。他不仅学会了进攻的勇气、让步的涵养,而且还获得了胜利的体验、失败的教训等。家长这个时候就不要过多的去规定他该怎么样去做。
(三)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孩子交往的主要形式,游戏能使孩子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家长可邀请邻居家或亲朋好友家的小朋友到自己家来做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不仅体验到一起玩的乐趣,而且也懂得了怎样遵守游戏规则,锻炼了交往能力,如玩“小百货商场”的游戏,有的孩子扮演顾客,有的扮演售货员,让孩子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产品,在买卖游戏中,让孩子懂得怎样礼貌待人,公平合理,学会了分享合作,增加了幼儿社会交往的经验。另外,游戏的同伴也可以是家长,如家长给孩子布置任务,让孩子做“传递员”去邻居家借东西或送东西,通过游戏,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增加知识,积累交往的经验。

(四)为孩子的交往提供机会与条件

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加,孩子与同伴接触的机会相应减少,但还有父母及祖辈,因此家长首先可借助家庭这个群体条件引导孩子交往。例如,可引导孩子产生与家中亲人交往的兴趣,不仅能进厂与父母说话,还能经常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进行交往,使孩子对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保持密切的关系,都有同他们一起说话、一起玩、一起做事情的愿望。放手让孩子去交朋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每个家庭都有亲戚朋友,而亲戚朋友家一般都有孩子,家长有时可让亲戚朋友的孩子来家住几天,或者让孩子去亲戚朋友家住几天,使孩子有经常同亲戚朋友交往的机会。再如,每个家庭都有邻居,家长还可有意识地把住在附近的小伙伴邀请到家里来。家长为孩子买来新图书、新玩具或好吃的东西,可以让孩子去请小伙伴来阅读、玩耍、品尝。孩子过生日,家长可提醒孩子邀请小伙伴一起参加生日晚会。孩子的小伙伴来家,家长应表示欢迎,使家中有一种热情友好的气氛,成为小朋友乐意来作客的场所。同时,家长应为孩子的游戏、活动提供一方安全、有童趣的活动天地及一些玩具、材料等,使孩子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无拘无束地玩。
如果家庭附近没有适龄孩子,就得想办法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如少年宫、游乐场、公园等孩子较多的地方,在那里鼓励孩子主动地寻找游戏的伙伴。另外,也可经常让孩子将图书、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使他能在集体中与人多接触、多交朋友。

、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

大家多都知道,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加上孩子从小就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时间是最长也最深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学习交往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有关专家指出:幼儿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交往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感受着父母对己对人的态度,并从中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要做到,否则就无法使孩子信服.比如在农村里,有个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说脏话,自己却常口吐脏字;要求孩子要孝敬老人,自己却经常顶撞老人,这种教育下你让能孩子学乖吗?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和利用自身对子女的榜样作用,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模仿且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交往榜样。

这些都是针对孩子在交往中提出的建议,希望每个家庭都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若是孩子碰到人际关系冲突,要鼓励他独立面对与解决。人际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善于解决交往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在儿童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厌恶”或干脆“抗拒”的消极态度。因此,当孩子跟同龄人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应该让孩子迎着问题去主动交涉,而不是回避或拖延,也不要让父母出面代为解决。若能有意识地引导、鼓励,设法使孩子体验到交往中解决矛盾的成功与满足,从而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父母要明白孩子必须有能力在人群中过生活,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社会技能,例如怎样让大家认可、获得友谊,怎样善于理解、宽容别人,这些将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很关键的一步,关系到他一生的发展。这些能力与态度的养成,越早越好。

总之,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家长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便逐步提高孩子交往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