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理之路,一个古老的问题

 扫地僧一一 2024-05-17 发布于安徽

一个经典的哲学问题:把一艘船上的木板逐一替换,直到船上的所有的木头全部换新,那此时的船是否还是原来的船?这一提问出现之后,这个古老的话题便流传至今,仍索绕在所有思考者的脑海中。

如果要说船仍是原来那艘,但船身木板已经全部替换,如果要说船不是原来那艘,那它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的呢?

图片

亚里士多德用四因论解释它:即便材料改变,但船的形式因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原来那艘船。

图片

直至今日,问题仍在被人们反复争辩,因涉及对同一性的讨论:是什么让个体在不同时间与情境下保持相同——20年前的我和现在的我为何是同一个我?人体细胞除了大脑细胞等部分细胞,其它细胞7年一换,7年后我和当下的我是否一致。


佛经记载,波斯匿王说:佛陀,你看我现在年龄一天天增长,我现在身体一天天地衰老,你能不能告诉我,怎么样能够解脱死亡的苦恼、恐怖?释迦牟尼佛就问他说:你小的时候,你是从什么时候见过恒河水的?波斯匿王回答:我是大概在几岁,三四岁的时候,我母亲带着我去恒河边,我见到了恒河水。释迦牟尼佛说:那么你今天已经快六十岁了,你今天的眼睛看到的恒河水,和你小的时候看到恒河水,心里面见到恒河水那个见性,有何区别吗?
波斯匿王说:没有任何区别。我小的时候,见到恒河水的那个见性,和我现在透过我的身体,见到恒河水的内心的见性,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他不会因为我的身体的衰老而衰老,他不会因为我的样貌的改变而改变。释迦牟尼佛说:这就是众生内在,不会随着身心衰老、意识思维的改变、心灵状态的改变,而发生任何迁移、衰老、变化的众生内在不变的见性。

之所以能见的“见性”、听力是不昏不衰的,不昏不衰的不顺从变易,能变易的身体顺从断灭,就会终结,所以就知道有智慧的人从其大体。儒家也讲“大人从其大体,小人从其小体”,大体就是有智慧的人,大人,他能够尊重生命当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吾”,就是自性。在这里面展开他对生命的尊重,展开他行为的规范。如果把这种“吾”,这种自性作为一个主人翁,身体就是一个工具,为我所用的一种工具。小人就是没有智慧的人,从其小体,把身体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当把身体看成真实的,对“吾”,对自性,往往就认为不存在,边缘化了,迷失了,就是我执。这样就一切都被身体所用,为身体做奴才。身体要享乐、要拼命,会一生为他人做嫁衣裳,造作诸多恶业。

孟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但每人自己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是不去思考它罢了,别人所给予的尊贵,不是真正值得尊贵的,有权势的人所尊贵的,有权势的人同样可以使他下贱。

老子讲: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得宠为上,受辱为下,骤然得到它 , 为之惊喜 , 一旦失掉 , 为之惊惧 , 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得宠何尝不是被剥落了人格的独立完整。得宠者的心理,总是感觉到这是一份意外的殊荣,得到了,就战战兢兢地惟恐失去,于是在赐与者的面前诚惶诚恐,曲意逢迎,因而自我的人格尊严无形地萎缩下去。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