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草,隶书的简省快写,今草的源头!

 家有学子 2024-05-17 发布于甘肃

欣赏汉简高清大图!——看看从古隶过渡到楷,以及草书形成的过程


汉简章草墨迹,最早的草书字样

01

对于不少书法学习者来说,如果此前没有学习过书法史或字体演变史,很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最先有楷书,再有行书,然后才有草书。毕竟人们常说:“楷书如坐,行书如走,草书如跑。”这句话只是形容楷书、行书和草书的不同动态感,但我们不能据此得出草书源头是楷书的结论。

那么草书的源头究竟在哪儿,最初的草书又是什么模样?答案就是:草书的源头在汉代,它们是隶书的简省性书写系统,是当时书写阶层并同遵守的一套快速书写符号。正因为如此,最初的草书字形,都带有较重的隶书痕迹。

欣赏汉简高清大图!——看看从古隶过渡到楷,以及草书形成的过程

汉简章草墨迹

如上图的这些汉代简牍墨迹字形,它们的末笔会比较粗重,尤其会加重捺画的笔画。这种加重末画的早期草书写法,还有一个专门名称,称为“章草”。

现代意义上的草书,也称为今草。但今草的字形并不是从楷书那里演变而来的,而是从章草那里发展变化过来的。今草的字形,基本上就去掉了章草字形末笔粗重的痕迹。

欣赏汉简高清大图!——看看从古隶过渡到楷,以及草书形成的过程

汉简章草墨迹

02

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今草都是章草。这句话的意思是,今草的源头在章草那里。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将草书当作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那么今草是魏晋以后才成立的各种草书分公司,而章草是汉代就成立的草书总公司,是总部。

虽然今草是从章草那儿演变而来的,但这个演变过程,也是相当漫长的,并不是一两天就完成的。比如下图魏晋时期的纸质文书《济白帖》,虽然整体上仍是章草,但也有一些今草的元素。

济白帖

再比如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草书法帖当中,虽然以今草为主,但在这些今草法帖当中,大量的字形结构和用笔,其实是今草夹杂着章草写法。

有关二王草书今草和章草杂糅在一起的写法,我们去临写一下《大观帖》卷六、卷七、卷八(此三册为王羲之草书专卷),以及《淳化阁帖》卷九和《大观帖》卷十(此二册为王献之行草书专卷),就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

大观帖卷十王献之草书

03

魏晋以后,今草取代了章草,成为草书的代名词。但章草也并不完全退出主流书写应用。自魏晋以来,章草一直都有人专攻。比如《月仪帖》、《出师颂》都是魏晋以后的章草法帖。此外,元代及明初主流书家,也都非常喜欢临写章草。

明末清初以狂草闻名的王铎和傅山,两人都在章草上面下过很深的功夫。比如通过下图傅山的章草作品,就可看出他的章草功力不浅。

傅山章草

对于喜欢草书的书法学习来说,章草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归宿感:今草无论你怎么写,无论怎么变化都可以。但今草“迷路”时,你就回到章草那里去转一转,看一看,感觉就会回来的。搞清楚了这个大原则,你的草书学习,就不会迷失大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