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腹泻后惊厥,第一个想到的诊断是?(无电解质紊乱)

 红尘有你勇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门诊病例



周一一大早,忙碌的儿科工作开始了,突然有个 1 岁半的患儿,因惊厥被 120 送来急救。小儿惊厥是儿科门诊常见急症,其中最常见的是高热惊厥,我一边问诊,一边用手轻搭在患儿的头部,发现这个娃娃并不发热,难道是:缺钙?低血糖?癫痫?通过仔细的检查和问诊,以上种种可能性均逐渐减小。那会是什么呢?我立刻问到,患儿近期有无消化道症状?爸爸告知,患儿两天前曾有腹泻和呕吐的情况。「BICE」 突然浮现在眼前。

在我结束问诊,积极予以吸氧、监护、输液、抽血后,开始新的诊疗工作时,传来了抢救间急促的呼唤:「大夫,快来,孩子又抽了」,我飞奔而去,发现患儿再次出现全身的抽搐情况,立即进行止惊治疗,静推 5 mg 安定后,患儿抽搐很快停止。后来经过各种辅助检查回报,排除其它疾病后,这个孩子最终被确诊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BICE)。

BICE 也称为轻度胃肠炎合并惊厥(convulsions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是由日本学者 Morooka 于 1982 年首次提出的。是一类表现为短暂的全面性惊厥发作,通常会伴有轻度胃肠炎症状,但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疾病,同时,它更多发生于既往健康的婴幼儿。BICE 在婴幼儿惊厥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据文献统计约占无热惊厥总数的 2/3,在伴有腹泻的患儿中其比例甚至超过热性惊厥。


BICE 的发病机制



目前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 BICE 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以及脑电图结果方面均与婴幼儿良性癫痫一致,故属于其分支,而更多的学者认为 BICE 是由胃肠炎促发的惊厥发作,与热性惊厥一样属于条件相关性惊厥,由于婴幼儿大脑发育未成熟,在一些促发因素下易发生惊厥。另有研究显示部分 BICE 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可检测到轮状病毒抗原或病毒 RNA,故认为轮状病毒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惊厥。有实验证实轮状病毒中有一种糖基化蛋白 NSP4,具有降低细胞膜稳定性的作用,使钙离子内流引起肠细胞死亡,释放细胞内物质影响周围细胞,而诱发 BICE 的惊厥发作。但相关研究中轮状病毒阳性率仅 14.9%,诺如病毒阳性率也仅 2.6%,故我们认为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只是 BICE 发病机制中的一部分,而并非不可缺少的。


BICE 的临床表现



患儿发病多在每年 9 月至次年 2 月,发病年龄 2 个月至 5 岁,发病高峰在 13~24 月龄, 惊厥表现为全面性发作的占 88.7%,主要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82.3% 的患儿惊厥发作 ≥ 2 次,其中 87.4% 惊厥发作在 24 h 内,每次持续时间多在 5 min 内,具有丛集性特点。大部分患儿胃肠炎症状发生于惊厥前,但亦有少数患儿惊厥发生于呕吐、腹泻前,易造成误诊,需引起儿科医师的注意。我们通常认为 BICE 不应伴有高热,而相关研究中发现,惊厥发作时伴有中高热的有 8 例,占总病例数的 1.8%。由此可见,BICE 病程中可有发热,甚至高热。那么鉴别高热惊厥还是 BICE,关键点在于区分发热是否是导致本次惊厥的主要因素。


BICE 的诊断标准



1、它常发生在冬春季节;2、常发生在既往健康的 6 个月至 3 岁婴幼儿;3、病毒性胃肠炎病程的第 1~5 天发生无热惊厥,多为短暂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4、可有轻度脱水;5、惊厥趋向于数天内重复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多无痫样放电;6、常可检测出大便轮状病毒抗原;7、其他实验室检查正常,包括脑脊液、血清电解质、血糖;8、良好的预后。


BICE 的治疗



包括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肠道菌群紊乱、营养神经、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与以往惊厥首选地西泮治疗不同,BICE 患儿对地西泮药物反应欠佳,在遇到这种病例时,可以选择水合氯醛灌肠,其效果较应用地西泮更好。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对于入院后初次惊厥发作的患儿,除外部分患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短,1~3 min 内较快自行缓解者,未予以止惊治疗,其余均给予 10% 水合氯醛灌肠止惊,部分再次出现惊厥者,重复给予 10% 水合氯醛灌肠。还有少部分患儿因惊厥发作频繁,间隔时间短,给予苯巴比妥。国外学者推荐利多卡因、卡马西平可控制此类惊厥发作。


BICE 的预后



BICE 患儿惊厥反复发生率低,极少进展为癫痫、神经发育落后。该病对患儿智力、性格、社会功能无明显影响,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儿科医师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避免不必要的长期抗癫痫治疗,从而减轻家庭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本病的反复抽搐的发生,家长会非常紧张,我们在高度考虑本病时,可以向她们提前进行科学地解释,从而更好的安抚家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