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秀水诗派宗黄庭坚

 厚德创新 2024-05-17 发布于浙江

黄德华

秀水诗派是指清朝时期出现在浙江嘉兴的一个诗歌写作流派,她因领军人物钱载、王又曾等皆为嘉兴秀水人而名。他们远承江西派,以黄庭坚为诗家宗祖。她肇始于朱彝尊,发展于金德瑛,鼎盛于钱载,延续于沈曾植,至民国依然有很大影响。

秀水诗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秀水诗派,是指秀水县(今嘉兴城区)的宗黄庭坚的诗人团体。广义的秀水诗派是指今嘉兴市(两区两县三市),受到黄庭坚影响的诗人团体,不限于诗宗黄庭坚。广义的秀水诗派从朱彝尊到沈曾植,它基本上横贯整个清代近三百年。从诗人、诗作的影响、数量看,远非其他诗派可比。朱则杰在《清诗史》中感叹道“在嘉兴,有清一代,诗学一直兴盛不衰,……嘉兴诗学是清代诗国的一个缩影”。太华居士认为,嘉兴诗学兴盛的关键原因是秀水诗派的崛起,秀水诗派有一祖四宗:黄庭坚为诗祖,金德瑛、钱载、钱仪吉、沈曾植为诗宗。其主要成员有:朱彝尊、金德瑛、钱载、王又曾、万光泰、诸锦、祝维浩、汪孟销 、汪仲玢、朱沛然、陈向中、钱世锡、王复、祝喆、汪念孙、汪如洋、朱稻孙、朱休度、朱麟应、钱仪吉、钱泰吉、李富孙、李遇孙、李超孙,李旦华、金蓉镜、沈曾植等人。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云:“箨石斋(钱载)论诗,取径西江(黄庭坚),去其粗豪,而出之以奥折。用意必深微,用笔必拗折,用字必古艳,力追险涩,绝去笔墨畦径。金桧门总宪(状元金德瑛)名辈较先,论诗与相合,而万循初孝廉光泰、王穀原刑部又曾、祝豫堂典籍维诰、汪康古吏部孟鋗、丰玉孝廉仲鈖,相与酬唱,皆力求深造,不堕恒轨,一时遂有'秀水派’之目”,他还说:“乾隆初,秀水多诗人。诸家皆发源西江(黄庭坚)”。钱仲联在《三百年来浙江的古典诗歌》里说:“继朱彝尊之后而形成的秀水一派,其名称见于金蓉镜的《彪湖遗老集》。……秀水诗派可说是盛极一时。”,钱仲联在《梦苕庵诗话》中说:”清代诗风,浙派为盛。浙派尤以秀水为宗,开其先朱竹垞”。钱仪吉说:“本朝自君家竹垞(朱彝尊)太史名重海内,世谓秀水派。”

黄庭坚是北宋江西诗派开山鼻祖,诗与苏轼齐名,史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史称秦黄;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史称宋四家。他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黔安老农、八桂老人,双井老人。获赠龙图阁学士,官谥文节,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黄龙图、黄双井、金华仙伯、豫章(黄)先生。

秀水诗派为什么宗黄庭坚?太华居士有诗云:吾家诗祖黄鲁直,秀水诗派尊为宗。试问原因在何处?魂魄思维势相通。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全国诗坛宗宋的大势,二是因为黄宗羲大力提倡诗宗黄庭坚。黄宗羲的好友和弟子在嘉兴的有“吕留良、吴之振、朱彝尊、彭孙贻、彭孙遹”等人,他们认可和支持黄宗羲诗宗黄庭坚。三是因为状元金德瑛极力崇拜黄庭坚,他培养了大批诗宗黄庭坚的弟子,如钱载等。金蓉镜说“先公(金德瑛)首学涪翁,遂变秀水派。”。四是黄庭坚提出了独特的诗文四象创作方法论。如果我们以注重诗文内容为横坐标,以注重诗文技巧(诗文创作技巧)为纵坐标,那么创作诗文就有四种情形:A、既注重诗文内容,也注重诗文技巧,B、注重诗文内容,不注重诗文技巧,C、注重诗文技巧,不注重诗文内容,D既不注重诗文内容,也不注重诗文技巧。具有“四象冲和”思维的黄庭坚选择了“既要内容也要技巧”的A情形,而南宋末期的江西诗派走向了C,这不是黄庭坚的错,是后学者的错。

秀水诗派诗祖黄庭坚,并留下了大量赞美黄庭坚的诗文。如朱彝尊有诗句云“涪翁诗派授诸甥,中有师川调更清。”“老去涪翁诗派别,流传端合藉师川。”,他还说:“山谷诸集,其笔健,其思苦,其学博,建中元和后,虽唐人亦罕与匹俦……以为善学山谷矣……涪翁一派,近在闾亭矣。”;如彭孙遹有诗句云“涪翁墨迹此第一,试向堂中开锦帙。伏波祠句擘窠书,似在涪州得意笔。”;如李良年《题宋人诗后》中说:“豫章对树中原旗,以我壁垒当神奇。”;如吴之振散尽家财编著首部《宋诗抄》,他有诗句云“夺胎换骨义难羁,诗到苏黄语益奇。”,他还说“庭坚……为宋诗家宗祖。”;如查慎行说“涪翁……自成一家,值得下拜,江西派中原无第二手也。”,他有诗句云“不如且作黄山谷,收取诗名四十年。”;如查嗣瑮有诗句云“后五百年谁再到,香留一瓣待涪翁。”;如朱昆田有诗句云“尽说涪翁有家法,轻红句并少陵诗。”;如诸锦有诗句云“谁置一丘一壑,论诗坡谷嶙峋。”(按:坡谷是指苏轼和黄庭坚);如王又曾有诗句云“瓣香径下涪翁拜,笠屐无烦更画公。”“爱君新格标双井,刚自西江社里来。”“文章定复追双井,羁旅还来托短筇。”(按:双井是指黄庭坚);如钱载有诗句云“衡山书逼双井黄,蜀道之难千载伤。”,他的《观黄文节公题淡山岩二首墨迹即用其韵》有诗句云“腕中笔尾是何力,动操固谓知音稀。”,他的《黄文节公小像》有诗句云“兀坐西江诗派祖,乌帽方袍手捉麈。”;汪孟鋗有诗句云“谁遣涪翁住南楼,赤脚承溜不言愁。”;如汪仲鈖说“余素酷嗜其(山谷)诗”,他有诗句云“黄诗繙阅枕函亲,学杜先宜此问津。”“因思坡谷眼,标题定弗过。”;如方薰说“山谷诗思致巧妙,气骨自奇”;如张廷济有诗句云“蚌蛤怀明月,涪翁语可师。”;如沈涛说“余每谓孟诗胜韩、黄诗胜苏”;如周之鳞说“黄之诗遒而则”(按:黄之诗是指黄庭坚之诗);如沈曾植说“涪翁文积理深,读之使人性气厚,酝酿独到处,文品在长公之右。翁覃溪(翁方纲)评黄诗如岭南大榕树,叶落粪其根,子壮还抽干,参漉融结,灵液浸灌,生气往来不息,其行文亦然。”,他有诗句云“卅载故心如梦见,瓣香何敢废涪皤。”;如金蓉镜说“先公(金德瑛)首变秀州派,善用涪翁便契真。”。更有甚者黄燮清,他爱屋及乌,重修晴云阁时,取黄庭坚“快阁东西倚晚晴”诗意,改名为“倚晴楼”。

黄庭坚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开拓创新精神运用于诗词文书的创造,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千古大师。哈佛文学博士王宇根说:“黄庭坚深受同时代人的尊敬,被视为一个开创了北宋诗歌新时代的真正创新者而被庆祝。”。黄庭坚在文化界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耕耘文化,引领中华文化的健康发展。秀水诗派的“守正创变”的精神正是黄庭坚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秀水诗派在嘉兴诞生和发展,展现了江西诗派持久的感召力和不息的生命力,是清朝历时最长(近三百年)的地方化的江西诗派,她开启了晚清宋诗派的先声,与浙派(宗宋诗)、桐城派(唐宋兼取)等一度并存,直接促进了同光体浙派的产生。如钱仲联先生《梦苕庵诗话》中说:“同、光以后,宋派盛行,未始非萚石(钱载)、衎石(钱仪吉),有以启其先也”。从本质上来看,清朝的秀水诗派就是两宋的江西诗派在清朝嘉兴地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北宋江西诗派在嘉兴地区的清朝化和本土化。

发表在《嘉兴文史》2024年1期41-43

(撰稿人:黄德华,浙江杭州人,北宋黄庭坚二十九世孙,浙江大学EMBA,出版有《创业搭档管理》《销售队伍管理》《二十五史与家国兴衰》《东方文化范式下的管理哲学:黄氏国学及其运用》等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