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每小平:【严父的一生】(散文)

 三秦文学 2024-05-17 发布于山东

试一试新的

分享键

本期编辑:秦岭人家
 
严父的一生
作者:每小平

睹物思亲泪湿巾,望云思亲泪纷纷。昨晚梦中与亲见,激动话儿千万遍。
父亲每增(曾) 辉生于1924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卒于1999年十一月初三日,享寿76岁。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5年了,如同母亲一样我也时刻想念起他老人家。每当回到故乡老屋睹物思亲,不由得想念起他的严厉和养育之恩,我总是不由自主的热泪盈眶,泪流满面的哭泣。
25年来,我写过怀念母亲的文章数十篇,但很少写过严父的文章,这源于小时候挨过父亲尺子打手的事情,至今仍耿耿于怀的缘故。
记得6岁那年,我在父亲口袋里偷偷掏出伍角一张纸币,严厉的父亲发现后令我伸出双手,连续狠狠用尺子击打我的小手心,痛得我撕心裂肺、手肿发红痛苦不堪而嚎啕大哭,严历的父亲板着冷峻的脸继续抽打、后被母亲强行夺下戒尺……另一次是因同小伙伴在麦场上贪玩至夜晚,寻不见书本未完成作业而挨打!教训深刻,刻骨铭心、至今难忘。
父亲严厉,也有仁慈和爱心。民国时父亲从兴国小学毕业,学习优秀,写得一笔樱桃小楷和毛笔字。父亲从小教我写字要认真恭整,不能潦草需方方正正,不能走就想飞。写字和做人一样,应规矩不可随意。字是人的门面,要按汉字的结构笔画来写!有时他用笔示范,包括毛笔字,要求很严格。
我是家中的长子,铭记父亲喂吃喂喝,将他碗内的好吃食用筷子喂到我嘴里的幸福记忆。儿时父亲将我双脚并拢双手举过头顶抛向空中的惊险儿戏,双手接住后再将我抛向空中逗我高兴刺激的动人情景,至今令人难忘……
父亲聪明但生不逢时,命运不佳。父亲生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身高1.82米,体健雄伟高大。姊妹六人,上有姐和兄,下有二个弟弟和妹妹。民国时我的大伯在西安经商,父亲上过初小,学习认真刻苦、学业优秀,聪慧的他双手能打(算盘)会写,无论钢笔、毛笔都能写出一手好字,特别是拿手的樱桃小楷,那真是绝咧。在解放初期负责给单位行文刻蜡板(当时无打印设备)。
由于其兄经商,二个弟弟年幼,父亲先后替兄弟们当过四次兵(卖壮丁) 。前面三次给军官打报告回家,不愿当兵打内战。第四次当兵因他有文化在西安军官队,皇甫军校王曲分校担任过连级上尉秘书。解放前夕,随部队到四川后该部队集体向解放军投诚后返回故乡……
1950年父亲先在西安市习武园省农业厅工作,1952年支援地方到长安县畜牧兽医站当干部。县畜牧兽医站初期先后在申店村、水磨村海神洞等地方办公、艰苦创业。由于长安县耕畜数量少,父亲先后到甘肃、西藏等地为长安购买回上百头马匹,有效缓解了畜力不足的问题。他自学畜牧兽医理论,写出了大量读书笔记。他和其它干部跑遍了长安各公社的乡村。建国初期,长安县还没有乡镇畜牧兽医站,父亲组织民间兽医创建了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充实技术人员,指导畜牧生产和防疫治病,为发展长安县畜牧兽医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父亲虚心好学,除学习书本理论外,还向长安县四大“活马王”讨教,很快掌握了马牛防病治病的经验。特别是治疗马类结症,身高胳膊长的父亲不怕脏和苦,用手反复伸入患病马的直肠掏出结粪,直到肠道畅通,解除病症为止。即就是寒冬天,父亲也照常脱衣光胳膊在外受冻仍然救治患病畜,受到干部群众的称赞。我曾见过父亲到西藏购马时同藏民在一起亲切的合影,获得过救治过牲畜村和生产队赠送的数面红锦旗,还获得过农牧渔业部的奖励(荣誉证书和胸牌)……
父亲为人友善正派,与干部职工和谐相处,没有文化人的架子,善于同群众打成一片。1959年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向上面反映单位和乡村的不合理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因为他敢于谏言、直接指出不正之风,得罪了某些领导而受到打击并被戴上右派帽子,同母亲和俩个姐姐一道被遣送回杜曲老家务农。
从我记事起,父亲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学会了耕种管理等多种农活。到麦地能识别燕麦杂草,到谷子地能识别谷缨、到稻田能辨别稗子和病虫……打算盘的他担任过生产队会计,以后生产队年终决算,都有父亲参加。测量土地面积,因少陵原坡条件限制,父亲用步丈量坡田和不规则梯田效果快又好,无论分地、承包地等事项都有父亲忙碌参与的身影。每年队上的预、决算,夏秋两季的分粮核算父亲也参加其中,公平合理对待每家每户每个人,在利益分配上可谓是全心全意、事事公道。

架子车顶半个儿!这是父亲对架子车形象的比喻。当时,架子车参与生产队的农活或运输,每天计5分工,而1个男壮劳力每天才计10分工。曾记得,高个子父亲弓背驾辕,母亲用绳系在车帮上拉偏套,给地里拉土粪,每天要拉十几趟,连装带卸、汗流浃背、直干得人困马乏。
最辛苦劳累的是冬季后半夜给少陵原上拉土粪,面对三四十度的陡坡,父母亲和众人佝偻着腰,喘着气吃力地拉着五大筐土粪,一步一步挪动着艰难的脚步,车轮在慢慢的转动着。半个时辰,才从坡下拉到半原上的袁家沟,众人缓口气歇息又弓腰拉车向少陵原顶的田地负重慢慢前进。因为出汗内衣湿透,再不出力流汗人就冷得不行,甚至倒头想睡觉。众人埋头拉车,齐心协力向原顶陡坡慢行着……
父亲拉着架子车拉过沙石,运过土和粪,从王莽、太乙等河道给杜曲村修潏河拉运过大石头。天不明就出发,三五人一帮,五六人一伙,到很深的河道、沟下搬运五六十斤重、甚至上百斤重的大石头,装满一车后众人帮忙拉运到公路上,然后各人拉各人的重车,一步一步拉到杜曲村修潏河指定处,过磅按重量计工分,每车能装700——800斤。有一次,父亲和我因拉的太多,返回时因路面凹凸不平、一个窝子把车轴闪断了,父亲和我只得卸下满满一架子车石头,扛起下件去修车铺换车轴。修好后再返回原处,重新搬石头装车,返回家时已到夜晚。父亲因拉沉重的架子车先后磨断襻绳七八条,损坏车轴十多个,这还不包括换架子车辐条、内外车胎、补气眼、换轴珠等等修理费用。
因村上大部分田地在少陵原上,夏季收割、拉麦捆(麦个子) 也是最辛苦、最费神的事情。有人宁愿在炎阳下用麦镰割麦,也不愿用架子车拉麦捆(麦个子) 。上原要出力流汗拉架子车,还要会装车才行。好多有劳力的人,不会装车,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或者不是朝前就是朝后,下S形陡坡稍不留神就容易翻车,造成更多的麻烦。
父亲是装车的好把式,他人一车装四五十个麦捆(麦个子) ,我和父亲就装五六十个,最多的一次,竟然装了73个麦捆(麦个子) ,老远看,还以为是拖拉机在拉麦个子,近看令人咂舌。
每年给生产队摞大麦秸积子也是父亲的拿手戏。只见父亲拿根二丈长的细竹竿,指挥摞麦秸积子的人,达到上下一致,不凹不凸,形似庵间房样。除在下面指挥外,父亲还登上一丈多高的梯子在大麦秸积子上指挥,将多余或凸出的麦秸括掉。摞好的大麦秸积子比三间庵间房还高大,既雄伟还有气势,并确保不塌陷、不倒塌、不渗雨水,确保麦秸干燥不变质能够喂牲口。
撒种是个技术活,既要胆大还要心细。地是靠茬地还是回茬地?犁的深浅、耙过没有?撒种力求均匀,土块大或犁沟深、势必造成麦苗的出苗率。父亲给竹篮内按亩定量倒入满麦种,左手挎竹篮、撒麦种时先迈左脚,右手在竹篮内抓把麦种再用力由后向前水平均匀抛撒成弧状,走一步撒一把麦种,做到步子大小一致,扬撒麦子的量相同似彩虹般飘落。土地的四周可来回撒,以防空地没苗现象。出苗后,满地麦苗均匀茁壮成长,没有空白地,就连四边和角落也有麦苗。每当忆起父亲撒种的情景,真正是个种地的好把式。
插秧竖看是行行,横看是样样。割过大麦或小麦后的地先放水泡软,再用马骡牛等家畜犁地、糟地并用大木椽拉平后再插秧。
父亲讲:插秧早的田块,每窝插7支秧苗,迟插时逐渐增加。插秧时须弯腰躬背退着插、每排5窝,每次插秧时要看前排秧苗对齐后再插,将根部插入泥水中,必要时用清泥护住,以免秧苗被风刮而漂起。每天在稻田泥水中插秧,对高个子父亲是很难受的苦累活。队长说你秧苗插得好,但整天弯背躬腰这可累坏了父亲的腰,每次结束插秧看着难以直起腰的父亲,我的心里也挺难受
麦场上碾打谷物后的扬场,就是把麦秸、麦糠等异物通过抛撒而分离出麦子的过程。我姊妹6人,父母整天劳动也挣不够养家糊口的工分,只有通过加班劳动以获得更多的工分。为了多挣工分,白天忙完农活后,吃过晚饭父母亲会拖着疲倦的身子,胳膊下夹上被子来到麦场休息片刻。扬场多在半夜起风时,麦粒容易同麦糠分离。扬场前先穿上长袖衣衫,戴上草帽护住头和脸。在很大麦堆旁先确定立足处不动,在此处要一木锨一木锨原地迎风扬完比人高小山似的圆形麦堆。风小或无风很难分离麦糠,每次扬起麦锨的力量、弧度需一致,以免因力小而将麦子落入麦糠中再重新返工、加大劳动量。麦糠身轻多落到扬场人的周围,为了及时分离麦子上的麦糠等杂物,母亲给父亲拉下手,用竹扫帚轻轻扫除半月形麦子上的小秸秆、麦穗等。父亲在原地不动扬场,母亲在一旁供堆子,将四周麦堆推到父亲跟前。一锨一锨地向空中扬,一下一下将麦堆上异物清扫……黎明前,辛勤忙活了大半夜的父母亲,从头至脚被麦糠包裹成形似兵马俑,认不出真面孔。疲乏至极的双亲,扬完麦场后洗掉麦灰,吃点早饭又连轴转下地劳动去。每当回忆起这难以忘怀的场景,我双眼的泪水就止不住向下流淌。
分粮喜煞人,慧眼估重量。春种秋收,分粮到户。每次2米多高的麦堆,按人咋分?按工分咋分?队长发愁……如果一秤一秤的称,既担误时间又费工费力。队长发愁?急忙请来父亲排忧解困。只见父亲背着手围着麦堆走上一圈,目测其高度和周长;然后用右手猛插进麦堆抓一把麦子摊在左手心,用嘴吹麦糠和尘土,看纯净度并用牙齿咬麦粒干潮。然后闭目养神几分钟,经过心算估出总重量,再根据人数或工分数计算出分配量,每次估重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此外,秋季队上给社员分谷子、稻子等也请父亲到场估重,此举深受俺队干部群众称赞。
父亲聪明能干,除务劳庄稼外,还会打胡墼,打炕面子、垒墙、泥墙、盘炕、盘锅头等活路。我家盖的灶房、院墙、垒猪圈等活都是我帮父亲拉下手完成的……
是金子总会放光,父亲用言行放出他人生的光和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光芒,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回到农村父母亲同乡亲们打成一片,照常参加生产劳动。解放后农民文化水平低,父亲一笔好字,时常有乡亲们来家让父亲给其亲友写信,如申请入党、入团或申请庄基地,写毛笔字等,父亲再累也不耽搁动笔之事,有时还用自家纸笔写出,以此为荣。父亲爱学习善钻研、见多识广与群众亲密交流,乡亲们尊称父亲为“孔老二”。
至今,回村时有的老人不知道我是谁家娃,当闻知“孔老二”即刻就明白了,因为父亲在弟兄们排行老二有文化,用聪慧和善念争得好名声。
父亲爱好广泛,除酷爱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外,还喜爱下象棋,并直接影响到俺们弟兄三个。父亲下象棋在故乡很有名气,常有爱好者到我家切磋比试,父母亲烟茶招待,到饭口时还免费管饭!
下象棋是一种最公平的游戏之一,很适合父亲诚实守信的性格。父亲下象棋在故乡有名气,他下象棋果断迅速,稳中求进、不拖泥带水,很少悔棋成了他的风格!父亲常讲:做人要诚信,要说到做到!下棋不能翻悔,即就是赢咧,也无啥意义。而经过慎思后走出妙招,会对棋局、人生大有益处。父亲晚年,身体很好,假日晚饭后常同我兄弟三人整夜晚轮番下棋,谁输谁下场,轮留替換,好几次都下咧个通宵。
向父亲学习他优秀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世,我兄弟三人下棋也秉承父亲的棋风,落地生根,输赢无所谓,因而进步也快,收益良多。父亲爱好热闹、让母亲精心用针线在蛇皮袋上缝制象棋单子,在屋檐下支有石桌,配备了好多木凳、购置大小不同几副象棋,供大家在宅院内对弈。有时几副棋同时对弈,还有打麻将的,数十人围观、老家真成了文化活动俱乐部。
改革开放好政策,平反冤案得民心。落实政策后,父亲以高昂的姿态,不向政府和单位索取补助款,就连升工资也主动让给他人,有人说他傻,为何不要,你家多困难!父亲说:国家和政府也困难,要替政府着想,咱不能要!安排工作后,父亲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去。下乡防疫,畜牧生产调查;写材料,汇总报表和总结;当时油印文件材料,父亲既刻蜡板又蘸油墨滚印材料。有时忙到深夜,好多星期天还在加班加点忙活着。单位开会他给领导写发言稿,就连会场上的会标和标语,也是他用正楷毛笔书写而成!
父亲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属于份内的事他也抢着干,包括办公区的环境卫生等事情他早起床也干。领导给他配备了一辆自行车,他骑着自行车下乡,上下神禾原、少陵原分别到王曲、五台、子午和杜陵、大兆、引镇等地骑上车子调研指导畜牧兽医工作,并将实际情况向领导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退休后,同时将配备的自行车上交,受到干部职工的好评。
父亲一生不抽烟,爱干净整洁,办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有时为了完工可暂不吃饭甚至干到天黑。父亲爱好喝酒,闲时或吃饭前总要抿上两口(不超过1两)。但从不贪杯、有节制,从来没有醉过酒。他最喜欢有人陪着他喝,常请来左邻右舍相好的乡邻在一起喝上两杯(小酒盅)。有瓶子酒就喝瓶子酒,但常喝我从长安酒厂用塑料壶打回的散白酒;请客或春节期间多喝名牌上档次的瓶子酒。
天有不测风云,因意外事故剥夺了我最亲爱父亲的生命。埋葬时有四五百乡亲们前来送行,单花圈就有39个,装咧好几车,待客40多桌。屋内院外人山人海,拥拥不动。来来往往应接不暇,都是前来送葬的亲朋好友。
……
纪念父亲的一生,我很难用文辞将我最亲爱严厉的父亲表述于人,但他对社会的无私奉献,受到群众称赞!对子女的严格教育和家风家训我仍牢记在心,并不断发扬光大!
父亲的一生,与世人无争;与人人为善,落个好名声。作为儿子,我当继续发扬光大、尽力传承。
父亲,我的好父亲!您是我人生的好典范好榜样,您的高大形象铭记于心,我要继承您的遗志、做您的好儿子!
天堂的父亲,祝愿您一切安好!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提供。

作者简介

每小平:笔名每牧,每文,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民俗委员会主任,区诗词协会监事,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办公室副主任,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原长安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特聘文史员,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人文地理、方言、习俗、社火文化研究者。



往期精选


【三秦文学】每小平:【云南游记(八)】

【三秦文学】每小平:【云南游记】(七)

【三秦文学】每小平:【云南游记(六)】

【三秦文学】每小平:【云南游记(三)】

【三秦文学】每小平:【七彩云南】(游记二)

【三秦文学】每小平:【七彩云南】(游记一)

【三秦文学】每小平 李鸣生:【昆明池】(散文 )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稿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问: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史  波       杨  强
策划:李书忠
宣传推广:鼎    文    豳    草   王宝群  
                孙传志      袁胜民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晓锋
总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编:谢亚红   处 寒     谭文群
编委:刘旭平    唐桂英   吴远红    
           张晓强   刘马陵   梦而诗
          喝   茶    南友锋    马永清    
          张兴军    吴风平    张巧莉
          秦岭人家   秋日私语   徵   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