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象

 唐朝的伏羲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复卦与易象

《分爻法的说明》已知干支与四课并见六龙,六龙乘寅为乘云言天。又如鼎卦像鼎,则何以术数言鼎?乙亥持世应于未求分爻小象可得:

亥癸未=酉丙午 { 未乙巳=巳戊辰 }

巳戊辰便是己巳日支上酉,《大六壬集应钤》载《射覆掌诀》占日:此课从魁临巳为用,课名从革。天乙在子,用得六合,其物乃刀刃所刻,有盖木器也。课名在其中,主以金石层层经火之象也。盖用得六合是木,发用与辰相并,而酉为刀,故为刀刻,有盖木器也。从革金象,已为火,丑为石,故云层层金石。用金临已,巳炉冶,故为经火也。

又若小畜卦乾天上而巽顺下直读“天顺”,其甲子持世应于未,即子辛未=戌甲午,象明朝时“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的世卦(1441-1470),年号“天顺”。故凡重卦若以两经卦分读,先读下经后读下经为正序。例如实占毛泽东,但泽震归妹之坤,震为东。《新八卦纳甲》本是推理得出,然合于易象法本身。又如泰卦“小往大来,吉亨”的卦象,也可以看辰癸酉即甲辰支上辰,《集应钤》象曰:无中生有本非真,事起虚声且莫嗔。含笑归来醉诗酒,亨通偏喜入新春。真一山人云:古木逢春。崖前古木老精神,巨干深根且待春。目下吉凶勿足论,虎头年月又重新。或{辰癸酉=寅丙申},《象》曰:万里前程喜色新,得人荐引药无根。事当好处难施力,梅雪相依待早春。其先天小象末分爻{ 酉甲辰 } 即丁酉支上酉,象曰:人间万事贵中和,课此应期福自多。倘见疑难须耐守,渐看财禄涌春波。真一山人云:宅上迁修见动摇,事逢阴暗福自遥。远方财气宜来望,富贵荣华渐觉饶。《无惑钤》云:贵人之财,远方寄来。中末能助,宅内阴灾。反之,否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其癸卯持世应于戌即{卯壬戌=丑乙酉},乙丑支上酉《集应钤》义曰:彼此昏蒙,人宅难任。否极将泰,穷极将丰。始则未凶,终又虑凶。幸逢冲解,免此忧忡。《象》曰:虎伏崖前见者惊,魂飞魄散不安宁。看来却是斑斓石,放下忧心自在行。先天小象戌乙未即丙戌支上午《义》曰:财墓传财,财自然来。失而复得,何用疑猜?先从后革,事见鼎新。迟迟有用,未必由人。《象》曰:宅中生气利于人,暗昧阴私不可亲。羊刃伏尸还可畏,阴功化福霭阳春。《无惑钤》云:将助财业,尽得尽缺。纵挈归家,如汤沃雪。

经卦与易象

乾三连,复为六、为夕、为天、为晶、为品、为龙、为台,为吕。引申为生阳、为月未圆,为小月、为肖为赵、为魁元、为食肉、为先天不足、为乘云进化、为胎,为侣,为朋、为铝为金属。

离中虚为丕、为主、为日中,为至、为巫,为目、为日、为隹。引申为折中、为附,为大、为大人、为否、为胚、为初春,为将泰、为炷火、为住所、为夏至,为午中子、为极阳生阴,为矢、窒、为卜、为筮、为噬,为明、为流光、为失时,为飞腾,为羽毛。

艮覆碗为且、为衣、为日落、为庚、为炅、为灭、为亩(垄亩)……引申为祖、为阻、为遮蔽、为西方、为金石、为继子、为空无、为杀伐等等,皆卦象与象形文引义。

爻象与易象

阳合昏,阴离明。若震卦何以言“东”?重明出地,形象日出,乃在东方。如恒卦上有重明之日,中有盈晦之月,下有分支为足。恒者亘也,日月之仪曰亘,乙酉持世而应于戊辰两相复合,回明也。

常言易有四象,如乾安静六爻各爻数都为一(《清华简》等竹简上作用)或七(后世常用数),称少阳;如坤卦安静六爻各爻数都为二或八,称少阴。乾卦世爻壬戌所应于辰,故大象为戌甲辰或申丁卯;若为变爻(今称老阳),其数三或九,所纳壬戌变成甲申,则甲申应辰大象申戊辰或曰戌乙巳。以上都是《分爻法》已验的。由此推广出《清华简》上四与五的爻象。按《分爻法》的描述若乾卦上爻一纳壬戌,三纳甲申,推广至五便纳丙午,然而七已不可再变戊辰,因为由《分爻法》推导出的《新八卦纳甲》中震卦上爻已纳戊辰,这也合乎爻卦对应六壬课的时候同位纳支必须唯一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地,于爻数有一到十二,一与七同,三与九同,五与十一同,六与十二同,八与二同,十与四同。相比于六爻卦,因为爻只有一个和纳甲,它的所谓隔三爻的纳支仍然是这唯一爻的纳支本身。

一、七数象 一 纳甲子 (爻象子甲子)红日光生气象新,寒威消尽见阳春。丈夫有志终期用,莫道儒冠久误身;九五阳刚无咎时,欲知无咎在公私。防危履正知为吉,占者还须君子宜。

三、九数象 ^一 纳丙戌 (爻象戌戊戌)恩中生怨事迟迟,同类无情贵自知。夹墓两蛇真可畏,传中有解福相随;虎头鼠尾免忧惊,谋望将成又未成。有德有仁还有福,无骄无謟足平生。

五、十一数象 ^^ 纳戊申 (爻象申庚申)一江碧水漫悠悠,旅客孤身到岸头。野渡无人空着力,待时方可觅扁舟;数定于前吉偶然,吉人成败总由天。顺将义理行将去,莫向人中竞后先。

二、八数象 八或^ 纳癸未 (爻象未己未)旧事重新未得和,牵连疑二倍张罗。托人难遂勿生恼,樽酒忘情且放歌;迟缓疑惧:终始相生祸不侵,占逢此课值千金。人情未得全和允,待看将来报好音。

四、十数象 ^^ 纳乙巳 (爻象巳辛巳)力柔荷重不相当,又恐妻强虑有妨。命年见舍尤未美,因财致祸岂寻常;功名未遂待时来,知者须先莫爱财。求事始终见吉破,破财为福免生灾。

六、十二数象 ^^^ 纳丁卯 (爻象卯癸卯)铁杵磨针也不难,工夫到处几时闲。欲思目下成其事,枉使身心不奈烦。好事从来不易谋,朝朝暮葬挂心头。古今成败皆由命,诗酒闲情乐自由。上文象辞取自《大六壬集应钤》。

理论上,无论是一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还是六爻,都可以用纳甲来解。其中本还是可以附会或者注解一下三爻的灵棋经或者四爻的太玄经的文辞。但想到他们不必正确,就像周易与易林也不一定正确,注释它们还不如像《诸葛灵签》一样写新辞,没了束缚。比如四爻的太玄经中首“阳气潜萌于黄宫,信无不在乎中”。四爻壬午持世应于子,午庚子平行于辰癸亥,也就是戊辰日支上寅三传丑亥酉极阴,改六爻卦可以是师卦二爻丙午动隔三爻亥,《易》曰“在师中吉”。同时,我的所有术数文章都表达这样的观点:八卦形象与八卦纳甲起时间课是一致的,事件和时间也是一致的,它并不需要应期,进一步地,我的意见是:不存在应期。什么时间就会发生什么事。如果说同样的干支课发生的事只是相似,但并不相通,这只是认为所使用的六壬干支课太简而无法精确地表达相似者的差距。所谓的“相似者”也千差万别,而六壬课完全无法办到这种表达它们的差距而已。

多变爻易象

为求出新元会运世,在《新元会与分爻法相关原理说明》中探讨了有关“真实干支”的八卦纳甲情况。如上所示,当经卦三爻都是少阴或者少阳时,它的纳甲遵循原《新八卦纳甲》为真实干支。当某一爻动时,包括此爻在内的整个经卦的卦纳的真实干支都改变。比如乾之夬:

左为乾原卦纳甲,右为上爻变后卦纳甲,当乾六爻安静壬戌持世应于辰,辰合酉,它的真实干支课是壬戌支上酉课。

壬戌 => 甲申

壬申    甲午

壬午    甲辰

甲辰    甲辰

甲寅    甲寅

甲子    甲子

如上所示,此时乾上经卦整个纳甲变动,课变成了甲申支上酉课。以之前的例子乾之中孚和坎来说明其原理:

由上乾上下经卦各有一个动爻,因此它们的纳甲都需要退两时,此时如果居下的动爻为主爻,根据此纳甲就是丙寅应于申。

壬戌    甲申

壬申    甲午

壬午 => 甲辰

甲辰 => 丙寅

甲寅    丙子

甲子    丙戌

因此实际上它可以由此推广到整个多爻动上。只是对于多爻动需要择主爻或者认为两个或多个爻同时发生,只是他们的单位矩度不同,如旬运与世等等的易象的重合象。又如家人之艮,即家人卦初爻与五爻动:

乙卯   丁丑

乙巳 => 丁卯

乙未   丁巳

丁亥   己酉

丁丑   己亥

丁卯 => 己丑

此时若取五爻为主爻,则其卦为{卯辛亥=巳戊子}。辛巳支上丑:元首、炎上、众鬼虽彰全不畏。(《大六壬集应钤》)三传三合火局极阳之时,因而可以应期于盛夏之中(此卦《焦氏易林》辞见《焦氏易林的用法》例)。因为{巳戊子=未乙丑},己未爻卦隔三爻丑即兑卦。所以当你卜一事首次卜到家人之艮,下次卜到的很可能就是兑卦无变爻。比如你卜某一事首次卜到巽之坎(巽卦三爻、六爻动),第六爻变丁丑、第三爻变丁未,{丑丁未=卯甲申=巳辛酉},癸巳爻卦隔三爻酉即萃卦,也就是说下次卜到的很可能是萃卦无变爻。

当同一个经卦有两个动爻时,爻的纳甲也就变了两次,例如乾之大畜:

本卦纳甲 => 经卦一爻变纳甲 => 经卦两爻变纳甲:

壬戌    甲申    丙午

壬申    甲午 => 丙辰

壬午 => 甲辰 => 丙寅

甲辰    甲辰    甲辰

甲寅    甲寅    甲寅

甲子    甲子    甲子

如果此卦以第四爻为主爻,则根据新八卦纳甲,此爻约等于咸之革,《易》曰“咸之拇,志在外也”;如果此卦以五爻为主爻,则根据新八卦纳甲,此爻约等于师之临于《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失律凶也”;而在《焦氏易林》中,乾之大畜对应后天离之同人,《易》曰“素车伪马,不任重负,王侯出征,忧危为咎。”类似地,也可延伸到经卦三个动爻的情况。如果卜一件事首次卜到乾之大畜,那么下次卜到的或是师之临。之又例如丰之同人:

戊辰    庚寅 => 壬子

戊寅 => 庚子 => 壬戌

戊子    庚戌    壬申

丁亥    丁亥    丁亥

丁丑    丁丑    丁丑

丁卯    丁卯    丁卯

如果此卦以第六爻壬子为主爻,隔三爻为亥,则此卦为壬子支上寅,《集应钤》真一山人云:风雨何尝去问晴,半晴半暗失常情。如今识得此般味,回首归家福自成。先天卦转后天卦对应《易林》辞:随阳转行,不失其常。君安于乡,国无咎殃。”{子辛亥=寅戊子}如果卜一件事首次卜到丰之同人,那么下次卜到的很可能是咸之革。

 

卦名与易象

发现干支序卦名连续有韵的情况后,进一步研究不是为了寻觅上古的周易和汉语,而是希望从中得出一种卦意与卦韵相结合的“取象到字”方法。直接点说就是希望能找到像当我卜后周朝郭威时得乾之同人化离之噬嗑用《易林》(参见《焦氏易林的用法》)时的卦辞“金城铁郭,上下仝力,正平民欢,寇不敢贼”那样点明有“郭”字,而不能像大六壬那样“辰加勾姓田龙郭马陈等”。己知现代读音,标《广韵》拟音,引援郑张尚芳《上古音系》(以下简称古音)

1.   庚午[ɣəŋ],或作“亘[kəŋ]、明[mɣŋ](明朝)

2.   辛未[zioŋ],或作“倾[kʰjuæŋ]”、"[tsiɑŋ]扶也"

3.   壬申[ʃiɪ],宜作“王[ɣiuɑŋ]、汪[ʔuɑŋ](《易林》“海为水王”,容民蓄众利用为大作,《易》曰可以王矣)

4.   癸酉[dziᴇm],或作“比[biɪ](渐卦小象同比卦大象{卯甲寅})

5.   甲戌[kɣiᴇn],宜作“巸饴[jɨ/jiə](康熙,熙原巸,广颐也)”,或作“康[kʰɑŋ](康熙)

6.   乙亥[tsien],宜作“唐[dɑŋ](从庚、口,二名也)

7.   丙子[jiə],宜作“阳[jiɐŋ](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8.   丁丑[zǐwe],宜作“宜[jiə]”,或作“政[tɕŋ](政和)、征(征邑国)、正(同征)

9.   戊寅[pʰiuŋ] 《易林》家给人足,颂声并作,四夷宾服,干戈卷阁。或作“皇[ɦwɑŋ](皇统;自上覆下)”,“丰、皇”并义“㞷[ɦwɑŋ]

10.  己卯[tsiet],宜作“决”

11.  庚辰[tʰɑi]

12.  辛巳大有[dɑi'ɣiəu]

13.  壬午[suən苏困切],或作“元[ŋiuɐn]

14.  癸未[kʰuən],或作“焚[biuən]

15.  甲申䷿ 未济[miuəi'tsei霁小韵],或作“汉[hɑn](古音属元韵)

16.  乙酉[duən],或作“武[mio]

17.  丙戌[kən],宜作“根”,或作“且[tsiɔ]”,或作“宋[suoŋ]

18.  丁亥[jiɔ],宜作“運运[ɣiuən]”,或“禦[ŋiɔ]”,古本多作“余、馀[jiɔ]古音[la]

19.  戊子[duən] ,或作“禹[ɣio](春雷震起蛰中虫)

20.  己丑无妄[mio'miuɑŋ] ,宜作“黄[ɣuɑŋ](黄初、黄武,黄与寅[jǐĕn]本同字,枉矢也)”或“晋[tsien](晋朝)

21.  庚寅[kɐk]古音[krɯːɡ],或作“光[kuɑŋ](道光)”或“武[mio]

22.  辛卯中孚[ʈiuŋ'pʰio]古音[tuŋ'pʰu]

23.  壬辰大畜[dɑi'ȶʰiəu/xiuk]

24.  癸巳[kwæi]

25.  甲午[kəu],宜作“启[kʰɛi](天启); ䷀ [kan][ɡiæn]

26.  甲子[biəu/piuk],宜为“闭[pɛi]; ䷁ [kʰuən]

27.  乙未[tsiɛŋ],宜作“载[tsəi]古音[ʔslɯː](载初)

28.  乙丑噬嗑[dʑiɛi'ghap]

29.  丙申[ghæi]

30.  丁酉[ghrem],宜作“谦”或作“受[ziəu]古音[tuː](天授)”《秦简》曰“钦[kʰiem]古音[kʰrɯm]

31.  戊戌[kʰeːm],或作“道[dʰɑu]古音[l'uːʔ]

32.  己亥[kuan]《古音》[koːn],宜作“监[kɯam]

33.  己巳大壮[dɑi'tʃiaŋ],宜作“孙[suon]

34.  庚子[qjeɡ]《秦简归藏》曰“諴[ɦɯæm]古音[ɡrɯːm]”,宜作“曾[tsəŋ](僧增赠憎)

35.  辛丑明夷[mɣŋ'ji]

36.  壬寅同人[dəwŋ'njin],宜作“同(同治)”或曰“祥(丁亥运壬寅世元年辛酉,原定年号“祺祥”并设八顾命大臣,同年辛酉之变在后,改年号“同治”;又《易林》同人“凤凰麒麟,善政得祥”;《尔雅》祺“祥也”)

37.  癸卯归妹[kiuəi'muɒi]古音[klul'mɯːd],或作“百[pak](百,从丙一声,鱼尾一一数之。《尔雅·释鱼》“鱼尾谓之丙”。《易林》:鲂生江淮,一转为百,周流天下,无有难恶)

38.  甲辰[kʰuei],或作“癷[puɑt]同跛[piɛ/puɑ]

39.  乙巳[sio],或作“顺[ʑiuen](顺治)”或“清[tsʰŋ](清朝)

40.  丙午大过[dɑi'kuɑ]古音[daːds'kloːl]

41.  丁未[kuo古小韵],或作“虎[huo]

42.  戊申[huɑn],宜作“湖[ɦuo胡小韵]

43.  己酉[liɔ],或作“晋[biuɐn]”或“毕集[ziɪp](隹敖根上遇天罗)

44.  庚戌[biɪ],或作“不习[ziɪp](垂天未几)

45.  辛亥[biɪ],或作“或[ɦʷək][ɦʷɨk][kʷək](三字源本同)

46.  壬子[tɕiɪn]古音[tjɯn]

47.  癸丑[puən]古音[bɯn],与癸未困同韵;或作“乙[ʔiet]

48.  甲寅既济[kiəi'tsei],宜作“春[tɕʰiuɪn]”;或作“蛇[jiᴇ](虵它也)

49.  乙卯[liɪm]

50.  丙辰[tʷiei],宜作“金[kiɪm](金统)”,或作“大(南汉大有,南吴大和)

51.  丁巳小畜[siɛu'xiuk]

52.  戊午[tieŋ],或作“成[dʑiɛŋ]古音[djeŋ](戊中有午也,小象{申己巳}若檀渊之盟,盟和也)

53.  己未[ɕieŋ]

54.  庚申[kʰəm],宜作“水[ɕiuɪ]”止摄

55.  辛酉小过[siɛu'kuɑ],宜作“箕(刘箕子)、其(箕的本字)”止摄。

56.  壬戌[dziuɪ](又昨律切,音崒[dziuɪt]),宜作“龙[lɨoŋ][ʃɔk]

57.  癸亥[pɔk],或作风[pɨuŋ]

注:中古音作为唐宋时的雅言,并不意味着它们的音韵是符合字源的。比如丰字和封字商周时就本为同一字,但《平水韵》中令其各分于一东部和二冬部,冬字与终字本是同一字,又本分于不同韵部。当时显然会有更合理的读音,这些编者偏采纳了不合理的。或其作者对《尔雅》、《说文解字》等专研不深,或仅以当时的洛阳方言来定。我也非古汉语研究学者,所以此文不拘于《广韵》切韵及其现代拟音,包括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和方言都可以作为参考。以上擬音取自韵典网所载多家擬音混合。

以“晋”为名的卦为例。《易》曰“明出地上,晋”。然而,实际上从商代甲骨文直到西汉隶书,晋(晉)字的字形都是“双矢一的”。晋卦的纳甲丁酉持世、应于未,大象{酉丁未=未庚午},小象{未庚午{未乙未}}即辛未支上午,此课“蒿矢、闭口、四胜”《集应钤》云“一卦如何分两名?人心斜正剖来情。动为事事存忠孝,福寿并臻祸不侵”。故曰“晋”,或曰“唐”。“唐”从庚、口,二名也、大言也。庚,剖肋之形。无妄卦壬午持世应于午,可为壬午支上未课,等同于壬午运戊申世的世课,即晋朝建立的世课。所以直接取名为“晋”更好。旅卦庚寅持世应于酉,即{寅乙酉=子戊申}。等同于甲申运辛未世的第二分爻的课,即后晋建立的爻课。“三晋”表面上毫无关联。实际上,可以从分爻出发说明它们是共通的。证明如下:任取一卦比如恒卦乙酉持世应于辰,先解大像有{酉庚辰=未癸卯}{酉庚辰}即乙酉支上酉,又或者{未癸卯}即丁未支上戌。于小象{酉庚辰{巳己丑=卯壬子}}{未癸卯{辰乙丑=寅戊子}}。从分爻上它们是等价的或类似的。也就是从{巳己丑=寅戊子},可以论证对于辰部X和时部Y{(X,Y)|Y不为子时},总可以找到(X-3,Y-1)与之等价。对于“三晋之卦”各大象可以:{子戊申}同名于{酉丁未}同名于{午丙午}同名于{卯乙巳}

干支与易象

事实证明,乾小象戊辰支上丑具有天、元、启等取象到字,以启字为最精确。但如何得出启字?户字的原始写法甲骨文是户加丑(意扭、形乂,又、口、寸、丆等字的原形,表示右手),户即卯或门字的左单边、意为单扇门,又户字的甲骨文是两丑(手)相交。《说文》户:“护也。半门曰户。象形。凡户之属皆从户。㦿,古文户从木。”而卯字至少在汉代已经有外门的意思,写作戼。因而进一步的关联到,丑为乂、又等,复爻为户,复户为门,则启字为左户右扭,令之代入丑、寅、卯,如是易象为寅加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把四课的排法改为干与其两课在左,支与其两课在右:

(日阴) (辰阴)

(日阳) (辰阳)

(日干) (辰支)

又为了令之前提到的有 “时乘六龙”卦象的甲寅支上寅课有更完美的表达,使干与支也写出天将:

寅寅

寅寅

甲寅

因此就能完美地达到六龙乘云的效果。同时,由丑、寅、卯此三支易象也可以进一步地推广到整个十二干支,以子象一之类,其后每一支的类像就是前一支的类象二倍。这使地支易像有一定的定义和变化的依据和联系,而不须逐一记忆。注意乙酉对应山天遁,酉合辰,而六壬中辰临日辰为砍关课豹隐南山之像(《课经》)乙亥对应晋卦,晋字本义是矢中石,亥合寅,寅的本义就是矢出口,因此认为卦象与地支易像有关联。

子,合乙丑噬嗑之体,宜寄居共食,一、子、孑、指、趾等;

丑,合甲子坤复之体,主闭穴离群,重指,扭、乂、癸、葵、口、再、复、二、屮、手、又、寸、右等;

寅,合乙亥晋之体,宜自昭明德,重扭,出、爻、矢、天、户、石、田、甲、龙、犬、木、亖、梁等;

卯,合甲戌蹇之体,主远归临门,重户,外门、开、臼、兒、八、非、林,幵、心、小月等;

辰,合乙酉遁之体,宜遁入山门,重门,宸、晨、昜、肠、乙(鱼肠)、阳、日、寺、时、光、宫、言等;

巳,合甲申未济之体,宜居方防火,重光,丙、重宸、城、郭、廓、戊、方、广、唐等;

午,合乙未井之体,利厚德载物,一阴,月、匕、女、个、丫、屰、牾、牛、重郭、国、域等;

未,合甲午乾姤之体,利帘幕解元,重阴,丁、比、井、冰、亓、元、纪、己、其、箕、朱、姝、羊、解、祥、羍、幸、朋、他国、诸侯等;

申,合乙巳需之体,重元,利顺正举荐,道、行、正、征、善、睪、择、柬、束、速、召、泽、清、革、伸、庚等;

酉,合甲辰睽之体,宜分门别类,重申,说、悦、锐、兑、刀、阑、丰、封、西、夕月、酒、内门、亚、栅、册等;

戌,合乙卯临之体,宜隐于林泉,重内门,回、还、反、返、违、韦、卫、围、聚、重阑、且、祖、邪、狱、曲、双刃、辛等;

亥,合甲寅既济之体,宜节饮食、习射御,重曲,幺、乱、丝、玄、弦、壬、互、卍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