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字诀|每天念几遍,疾病全不见

 老鹰666 2024-05-17 发布于重庆
    六字诀是道家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六个字发音,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练“六字诀”,呼气要均匀细长,同时全身放松。每个字念九遍,然后调息一次。
功法起源
从文献考证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养性延命录》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图片
历史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
如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 念时耳不得闻声”,“ 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 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明代以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
呼有六曰:嘘、呵、呼、呬、吹、嘻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图片
具体练法
多念“嘘”字,以护肝。
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还有助于治疗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
对因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口形:“嘘”字音 xū 。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多念“呵”字,以补心。
呵字功比较适合夏季练习,有养心补心,提神醒脑的作用。夏日炎热,心火上炙,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心烦不安等症时有发生。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等症,均可多做呵字功。
口形:“呵”字音 hē 。口半张,以能插入自己的拇指为度,两腮稍有后拉之意,舌贴于下颚;舌尖轻顶下齿,下颌放松。
多念“呼”字,以养脾。
“呼”字属土,有健脾、治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的作用。夏末秋初,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多练习发出“呼”,可以提高食欲,保护胃肠,从而达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口形:“呼”字音 hū 。撮口为管状,舌放平用力前伸,微向上卷。
多念“呬”字,以润肺。
“呬”字比较适合秋季练习,因为它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疗。
口形:“呬”字音 si 。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合而有缝,舌尖顶其缝隙发音。
多念“吹”字,以强肾。
“吹”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老人练完“呬”字功,可以练习“吹”字功以补肾气。
口形:“吹”字音 chuī 。撮口,两嘴角向后咧,舌尖微向上翘。
多念“嘻”字,以理三焦。
“嘻”字诀与少阳三焦之气相应。三焦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全身通调气机的道路,因此嘻字诀可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对于爱发脾气、肝火旺盛的,老是感觉心情不舒服、郁闷,女性更年期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口形:“嘻”字音 xī 。发声吐气时,舌尖轻抵下齿,嘴角略从后引并上翘,槽牙上下轻轻咬合,呼气时使气从槽牙边的空隙中经过呼出体外。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功法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功法。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一体的身心锻炼技能。明代以后的六字诀配有动作,但这些动作是配合吐纳调息的,并不占主导地位。
六字诀在古代也有称“六字气诀”,强调了调息吐纳的重要性。
六字诀的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在练功中要读出来,但读的目的是为了调气息,而不是听声音。
宋代邹朴庵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就是此意。读不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口型和发音位置,从而引导不同的气息呼出。
“六字气诀”的名称就强调了引导气息的重要性,即强调了发音的目的。理解了六字诀中发音与气息的关系,对练好六字诀也有重要意义。
从医家的角度看,六字诀的功理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六个字的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养生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实用。
由于六字诀功法主要在呼气上下功夫,其作用总起来偏于疏泻,临床主要用于实证。这在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记述中就有体现。
作为日常的健身气功习练,要注意呼气读音不可穷尽,要有所控制,留有余地。
为帮助大家在练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其中的要领,将六字诀之功效发挥到最大。通悟功夫将从功法原理、动作教学,静功、动功、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做了详细的解析,一步一步教会大家如何有效练习六字诀,即便是从未接触过功法学习的小白也能轻松学会!同时,我们还拥有配套的【养生操群】,大家可以在群里相互鼓励学习,同时我们还会针对大家在功法练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答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