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0518高考倒计时19天|研究参考答案,精准提高分数

 老程杂记 2024-05-18 发布于安徽
一、读懂题目指令

从下面的题目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2023新课标Ⅰ卷·《后真相时代》)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2023新课标Ⅰ卷·陈村《给儿子》)“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2019浙江卷《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二、答案与题目对接
分析以上三道题答案与题目的对接情况——

题目: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答案:①引用经济学家的调查数据及观点;②针对媒体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③进行实地调研,征询当地居民的意见。

题目:“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

答案:①体验下田劳动的辛苦;②意识到自我的局限;③认识到有些事物如工具、粮食是最根本也最恒久的;④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⑤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

题目: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①环境烘托。如“高树蝉声”“墨画”“架书”等,既表现了李将军住处的清幽雅致,又烘托了李将军的文人趣味。②人物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语笑”迎生客,侍儿知礼,主人就更不必说了,衬托出李将军超高的文化修养。③直接描写。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性格和不同凡俗的志趣。

三、读懂参考答案的逻辑
辨析:比较下面三个答案在逻辑上的区别——

答案一:①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②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③最后决意相帮: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答案二:①子胥登上渔船,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橹声等都使他感到安宁。②船到江中央,月涌江流,子胥的思绪随着江水奔涌,复仇的情绪渐趋激昂。③渔船缓缓前行,子胥观察摇橹的渔夫,体会渔夫的世界,感念渔夫的恩惠,享受到不曾体验过的柔情。
答案三:①让牛、犁饮水以及对它们的笑骂,表现了德贵对牛和犁的亲近与爱惜;②问牛与犁“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借犁的“回答”表达了德贵坚持耕种到底的决心;③对牛与犁的絮絮叨叨,表现了德贵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
四、研读评分参考

思考:下面几道题的评分参考为什么这样定?

题目: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甲组评分参考:答出“未来”和“回忆”所指,每点1分;答出成长所指给2分;将三者联系起来构成清晰的思路,给2分。

乙组评分参考:找出河流的重要性给2分,思考河流的意义给2分,构成清晰的思路给2分。

题目: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题目: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评分参考:共6分,答出3点即可;只答“深化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术语,没有结合文本分析的不得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题目:“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理解。(4分)

评分参考:共4分,答出2点即可;可从内容和结构角度作答;意思对即可得分。
【活动】请给下面的答案制定评分参考——
题目: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典,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

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3分;第一点阐明名言的含义,第二点结合魏了翁名言与林诗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

五、研究样卷得分

请给2024南京“二模”8、9两题的不同答卷评分——

8.“明镜台”出自唐代神秀禅师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它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案:①明镜台是厂里墙报的名称,②也是宣扬革命优良传统的平台,③还喻指经过自我反省而得到净化的精神境界。

考生甲:①是厂的墙报名称;②是党自我革新、追忆过去、审视自我的一面镜子;③是人们的心境,是反映品行修养的一面镜子。

考生乙:①墙报名称,体现报纸内容对现实的反映;②“我”这样的老干部不应忘却初心,保持善良、不脱离群众的初心品质。

考生丙:①指厂里的墙报,②也指过去艰苦抗战生活的写照,③明镜台可以名利场,供人出风头露脸,④明镜台也可以指自己内心黑暗想法的写照。

评分:甲4分,乙3分,丙1分。

9.小说中多次将回忆与现实相互映衬,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答案:①老大娘对我的关心与刘雁红母女对宝宝的照顾相映衬,突出了劳动人民的善良品质。②我忘记了老大娘对我的希望与我和妻子忽视了刘雁红的请求相映衬,表现了我和群众关系的疏远。两件事交错重叠,避免平铺直叙,丰富了小说内涵,使小说主题更具时代性,产生发人深省的力量。(6分)

考生甲:①回忆与现实映衬,使情节更加丰富,使曾经妈妈对待我以及我与妻对待小女孩形成对比,文章的内容饱满立2本,形成冲突感。②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老母亲的善意我未能延续下去,反映当时人情的冷漠以及干部的无作为。③在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我的优柔寡断,妻的刻薄,刘雁红的善良在对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考生乙:①对比妻子、我和老大娘,更能体现出老大娘的无私善良,一视同仁的大爱,反映了妻子与我的冷漠,丰富人物形象。②补充情节内容,使文章故事前后连贯完整,同时串联全文,以“写文稿”为线索。③“妈妈”对我的希望我却忘记,忘记的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的反思。

考生丙:①双线并进,使内容丰富;②塑造人物形象,妈妈、刘艳红与阿早具有相似性,互相映衬;③突出主题,起强调作用;④深化读者理解,引发读者思考。

评分:甲4分,乙3分,丙2分。

六、倒推问题设计

现在我们挑战一下高难度当然也是高效率的学习。请同学们根据下面几道题的答案及评分参考,还原题目情境和提问设计——

答案一: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2分;须分别从现实生活、所讲故事、故事的道理这三个层次分析“门”的含义;第三点须答出“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

答案二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评分参考共4分,每点2分;答案要有较强的概括性,如“独具特色”“地方风物”“历史传承”“城市品格”等上位词汇。

答案三:①寓情于景: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以景结情: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

【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题目一: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题目二: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题目三: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40517,高三5班早操前读)
相关链接:
20240514高考倒计时23天|揭秘文学作品阅读主观题◆读懂题干指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