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腿抽筋时正确的做法

 武宗 2024-05-18 发布于北京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华医方(TCM)

 中华行医方·大医精诚心  

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腿抽筋是一个颇为常见的现象。许多老人在夜晚安静时分,突然会感到腿部一阵剧烈的疼痛,这就是腿抽筋。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老人腿抽筋并非偶然,其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身体状况与生活习惯的关联。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局部的症状都可能是整体健康状况的反映。老人腿抽筋,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肝血不足”。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则筋得其养,柔韧有力,反之,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容易出现拘挛、抽筋。
再者,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筋骨强健。老年人肾精逐渐亏虚,骨髓不足,也会导致筋骨失养,从而引发腿抽筋。这一点,与西医理论中老年人钙流失、骨质疏松导致抽筋的观点不谋而合,但中医更强调的是整体的调养与平衡。
除了肝肾不足,老人腿抽筋还与“风寒湿邪”有关。风寒湿邪是中医中的外邪,它们容易阻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老人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更容易受到这些外邪的侵袭。一旦风寒湿邪侵入筋脉,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抽筋。
此外,老人的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腿抽筋的频率。比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如久坐、久站,或者过度使用腿部肌肉,都可能导致局部气血不畅,引发抽筋。再比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之物,也会损伤脾胃阳气,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针对老人腿抽筋的问题,中医治疗强调“标本兼治”。一方面,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迅速缓解抽筋症状;另一方面,根据老人的具体体质,开具中药方剂,如养肝血、补肾精、祛风湿等,以从根本上改善老人的身体状况,减少抽筋的发生。
老年人腿部抽筋时,正确的应对方法是扳动脚部而非盲目按摩:所谓的“抽筋”,在医学上被称为肌肉痉挛,指的是肌肉非自主地发生强直性的收缩现象。这种情况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中尤为常见,一旦发作,带来的疼痛感让人难以忍受,且可能会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不等。特别是深夜的抽筋,那种突如其来的痛感,常常使人从睡梦中惊醒。

对于老年人而言,缺钙和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是导致抽筋的两大主要原因。当他们的脚趾或小腿出现抽筋现象时,首要任务是确保自己的安全,寻找一个平稳的地方坐下来,这样可以避免因失去平衡而摔倒。接下来,他们应该将大腿与小腿之间弯曲成90度的角度,并使用双手紧紧握住前脚掌或者抽筋一侧的大拇趾,轻柔但坚定地向自己的身体方向扳动,并保持这个姿势大约20秒。这个动作可以重复2-3次,如果抽筋现象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可以适当增加重复的次数。
由于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系统相对较弱,很多老年人的下肢可能存在血栓问题。因此,不建议他们随意进行按摩,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不良的身体反应。
如果老年人频繁地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这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提示他们可能存在血管性疾病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当然,如果抽筋并非由疾病引起,那么老年人还应该特别注意保暖问题,因为保持四肢的温暖有助于血液循环的顺畅。良好的血液循环不仅可以为肌肉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还能及时清除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有效降低抽筋的发生概率。
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血液循环,老年人还可以尝试进行肌肉的伸展运动,或者定期按摩那些容易抽筋的部位。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放松肌肉,还能有效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为他们的健康加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