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500字长文!颠覆你对脆弱的认知:脆弱的人,应该如何“反脆弱”?

 扫地僧一一 2024-05-18 发布于江苏
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从脆弱向反脆弱逐渐过渡。

真正强大的人,都是反脆弱的高手。

生活从来都是泥沙俱下,成人的世界,谁都是一边打伞一边奔跑。

强大的人,往往无惧风雨,脆弱的人,遇到困难就会退缩,一蹶不振。

你脆弱吗?你身边有脆弱的人吗?

本文将通过4500字介绍,什么是脆弱和反脆弱?以及我们如何能够变成有超强“反脆弱”能力的人。

重点在后半部分,记得点赞!收藏!再阅读!

01 什么是脆弱?

想要了解什么是反脆弱,我们首先看看什么是“脆弱性”。

脆弱性指的是,系统、个体或事物在面对压力、混乱、风险和不确定性时容易受损或破坏的特性。

具有脆弱性的事物往往对不确定性敏感,更倾向于稳定和有序的环境。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比如感觉没人爱;对未来有太多担忧、害怕、尝试新事物等。

比如林黛玉,不仅身体虚弱,还性格敏感,经常因为小事而情绪波动。

这充分体现了她的脆弱性:容易生病,还容易受情伤。

02 为什么现在的人变得更加脆弱?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内心反而变得更加脆弱了。

相比以前,现在人们的内心变得更加脆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压力增大

经济越来越发达,现在人们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了,但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比如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而岗位有限,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比如物质方面的压力,经济在发展,物价却也在增长,尤其是房价,而人们的工资涨幅远远跟不上物价的涨幅。

比如结婚的压力,结婚需要房产、车、彩礼、养育孩子的成本等,想要组建一个家庭,无论男女都会有很大的压力。

除了以上列出的压力,还有很多,这些压力积累在一起,会给一个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家庭教育/关爱不足

在现今的家庭模式中,多数情况下是父母双双外出工作,而孩子则交由老一辈照料。

这样的生活,导致孩子与父母共度的愉快时光大幅缩减,孩子心中难免会感到孤单和空虚。

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内心深处可能会缺乏必要的安全感。

毕竟,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是给予孩子的最佳情感滋养,而无法感受到这份爱的孩子,其心理健康状态自然会受到影响。

再者,有很多父母对孩子过分保护,不愿让他们面对任何挫折,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可能让孩子的心理变得更加脆弱。

例如,当孩子摔倒时,父母总是急忙上前搀扶。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旦遭遇困难,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寻求父母的庇护,而不是学会自己坚强面对。

2.3 交际范围变窄

人们天生具有社会性,必须通过社交互动来获取生活的信息。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传统的社交方式正逐渐被线上社交所取代。

尽管人们期望保持社交活动,但不幸的是,他们似乎已经成为了屏幕的囚徒。

这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即使在面对面的情境中,人们也往往沉迷于手机屏幕。

心理学家的研究揭示,居住环境对人的性格和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那些居住在城市公寓楼中的人,性格多偏向孤僻,不擅长社交;

相反,居住在有院子的环境中的人,性格多热情开朗,更善于交际。

03 脆弱心理的几种认识误区

规避有关脆弱心理的认识误区,对于构建我们的反脆弱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下面是几个关于脆弱心理的认识误区。

3.1 脆弱是软弱的表现

多数人认为脆弱就是软弱的表现,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渴望的情绪和经验,其实都来自脆弱的内心感受,当你处于脆弱的时候,会完全暴露于众,面对巨大的情感风险。

当你承担风险,勇敢面对脆弱,敞开心扉、袒露情感时,这些做法并不是软弱。

3.2 我不会脆弱

通常这句话还伴有一句带有性别或职业的解释加以支撑。

比如,我是男生,我不会脆弱。

我是心理医生,我不会脆弱。

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摆脱脆弱心理,因为生活中充满着脆弱性。

当我们面对脆弱时,我们容易感受到一种不舒服的心理状态。

就亲密关系而言,使我们感受到脆弱的时刻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事实的暴露,即将与自己相关的秘密告诉另一半。

一种是情绪的吐露,即在感到虚弱、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将你的感受告诉另一半,或向对方寻求帮助。

这两种情况会使你感到害怕,将自己置于脆弱的状态中,这会引发一系列后果。

比如害怕因此而失去对方的爱,这就是我们经常说“我不会脆弱”的主要原因。

3.3  脆弱就是把一切袒露出来吗?

脆弱不是过度分享和全盘托出,不是什么事情都袒露出来。

袒露脆弱或敞开心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我们甘冒风险分享自己的脆弱之前,会把一切保密工作都做到位。

然而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某人就敞开自己的心扉,然后一开口就说,嘿,我叫某某,这是我内心最阴暗的挣扎……

这不是脆弱,或许这是绝望或创伤,或是在寻求别人的注意,我们有所保留的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脆弱。

这意味着我们是与那些已经建立信任关系的人,分享他们能承受我们故事的内容,这种结果更能增进彼此的关系和信任。

04 什么是反脆弱?

反脆弱,是跟脆弱性是相反的。

反脆弱性是指系统、个体或事物在面对压力、混乱、风险和不确定性时,能够从中受益并茁壮成长的特性。

换句话说,它们不仅能在逆境中生存,还能因此变得更强。

具备反脆弱能力将使你的内心更强大,进而能使你解决好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为此,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反脆弱。

反脆弱是一个超越复原力和强韧性的概念。

复原力是事物抵御冲击并在遭受重创后进行复原的能力,反脆弱则进一步超越了复原力,让事物在压力下逆势生长。

正如尼采的一句名言:

凡不能毁灭我的,必将使我强大。

比如动物园里的狮子,生活安稳,从不用担心挨饿。

但一旦动物园出现大的变故,狮子很可能会面临生存的问题。

而森林里的狮子虽然捕食成功率只有20%,经常饿肚子,但从不用担心生存问题,这里的狮子反而会比动物园里的狮子更强壮。

我们就说森林里的狮子是具有反脆弱性的。

信息就具有反脆弱性,当有人试图压制或消除某些信息时,这种行为反而可能会使这些信息变得更为强大和有影响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很多人越是为自己辩解就会越描越黑。

当你听到一家公司或一个负债累累的政府表示要“重新注入信心”,那么它们一定是脆弱的,注定失败。

越是召开新闻发布会来安抚投资者,越是会吓跑投资者。 

日常生活中,告诉别人一个秘密,并强调对方千万不要告诉其他人,结果你越强调这是个秘密,他传播的就越快。

反脆弱不是一个可以一概而论的概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有着深刻的层次。

在一个系统中考虑系统和个体的关系,反脆弱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在许多情况下,个体的牺牲反而会带来系统反脆弱能力的增强。

这里以一个行业为例,餐馆的经营往往是脆弱的,他们之间会相互竞争。

但正因此,餐馆集群才具备了反脆弱性,因为顾客的口味一直在变。

如果有一家餐馆因不符合大众的口味而倒闭,其他餐馆就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改进自己的菜品口味,从而使得整个餐饮行业更加符合顾客的需求,更加欣欣向荣。

因为泰坦尼克号的事故,工程历史学家亨利·佩特罗斯提出说:

如果没有泰坦尼克号事故,人们可能会不断的建造越来越大的远航客轮,而下一次的灾难将是更大的悲剧。

实际上船上的乘客是为更大的利益做出了牺牲,他们挽救的生命数量将超过逝去的生命数量。 

 总之,反脆弱描述的是一种特性,一种系统、一种状态。

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不但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反而会从中大大获益

05 如何提升反脆弱的能力?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提出了以下四种提升反脆弱能力的方法。

5.1  过度补偿或过度反应。

过度补偿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注射疫苗的原理是让身体先少量感染病毒,以此增强免疫力,抵御严重的疾病威胁。

领导着急完成某事,最好交给一个最繁忙的员工,而不是最清闲的那个。

最好的学习环境不见得是最安静的,适当的噪声反而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要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并非声音越大越好,有时降低音量反而会让大家竖起耳朵。

总之,在应对这个世界中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时,过度补偿是避开风险、增强自己能力的方法之一。

但凡事过犹不及,超过了限度,则外部冲击最终会造成脆弱。

合理干预是增强反脆弱能力的必经之路,关键在于干预的方法和力度。

但是人们往往会进行过度的干预,这种过度的干预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医原性损伤。

5.2 医源性损伤

医源性损伤从事医疗防疫等相关人员的言谈操作行为不慎,以及医疗相关操作的副作用,而造成患者生理或心理上的损伤。

一个典型的医源性损伤的例子,是乔治华盛顿总统在 1799 年 12 月死亡。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他的医生使用了当时的标准疗法,包括放血,这加速了他的死亡。

后来,医源性损伤这个概念又被推广到政治学、经济学、城市规划、教育及更多的领域。

比如在家庭层面,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干涉太多,阻碍了孩子反脆弱能力的培养。

塔布勒提倡的干预方法是,要保持干预的存在,但是不要盲目上场,亲自上手。

5.3 杠铃策略

提升反脆弱能力,杠铃策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做好多手准备,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可以避免满盘皆输。

杠铃策略不是对未来的预测,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测的、不确定的。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利用自己的天文学知识,观察到明年夏天橄榄会大丰收,

于是他就用自己手头的一笔钱租赁了米利都所有的榨油机。

由于当时没有人和他争价,所以租价很低。

到了丰收的季节他就太高价钱出租机器,由此挣了一大笔钱。

泰勒斯的秘诀正是杠铃策略,他准备好了橄榄丰收与不丰收的两种可能,分别做了准备。

当然,要想利用好这个策略,就要有全局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自信和贸然行事。

5.4 非对称性

要认识到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并且这种不确定性是无法完全消除的。

接受不确定性是提升反脆弱性的第一步,因为只有当我们不再害怕未知时,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它。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国王对他的儿子大发雷霆,宣告要用大石头压死儿子。

他冷静下来后,觉得自己太冲动了,不应说出那样的话。

但国王一言九鼎石岩未免有损权威,于是国王的智能团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他们把大石头碎成 1, 000 块小石子,随后就用这些石子投向国王顽劣的儿子。

1000 块小石子和同等重量的大石头之间的区别是巨大的。

对脆弱事物来说,冲击带来的伤害,会随着冲击强度的增加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例如用一个坐标轴表示,那根线一定不是直线,而是曲线,这就是不对称性的表现。

反过来说,对反脆弱性事物来说,在一定限度内冲击,越强带来的益处则越大。

一旦认清了这种不对称性,我们就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有了更多发挥反脆弱性的空间。

06 总结

一个人不论在什么年龄阶段,内心的脆弱之处永远存在,只不过在表现程度和方式上不同而已。

严重的心理脆弱会导致情感的压抑,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怀疑别人的真诚,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协调等。

因此,正确处理内心深处的脆弱,让自己向勇敢的方面转化,提升反脆弱的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自行车只有行进中才保持平衡状态,毕竟,从未经受过考验的人是很难强大的。

温室的花朵很难长大,比如豆芽菜,不经历阳光的洗礼,不可能翠绿。

不经历风雨,不会有彩虹!

图片
Hiphop村 | 95后 | 互联网运营打工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鸟哥笔记作家
专注思维|思考|互联网等领域干货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