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精品瓷器,你都收藏到了吗?(古玩收藏品评估变现)

 RK588 2024-05-18 发布于美国

明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除了继承前代技术并发扬光大外,还博采众长,注重外来技术的引进与吸收,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

图片

明代嘉靖(1522-1566年)、隆庆(1567-1572年)、万历(1573-1620年)三朝,处于明代社会晚期,历时99年,横跨16、17世纪。当时,明朝内部启蒙思想开启,市井文化达到巅峰。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一时期的御窑瓷器产量空前大增、造型逐渐繁多、胎体趋于厚重、装饰愈加繁缛、色彩华丽夺目

图片

这次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明代嘉靖、隆庆、万历瓷器对比展”,遴选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及后世仿品共298件(套),有青花的浓丽明艳,有单色釉的纯情雅致,也有杂釉彩、斗彩等的色彩缤纷。

嘉靖朝御窑瓷器

嘉靖朝御窑瓷器产量激增,祭祀用瓷器、大件瓷器较多,甚至出现了供道教仪式使用的特殊器型,流行的纹饰也多与道教。这与嘉靖朝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和嘉靖皇帝的个人品位有密切关系。

图片

从传世品和出土标本看,嘉靖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瓷器在花色品种上不少于37种,其中最受人称道的是青花、五彩、瓜皮绿釉瓷等。

典型的嘉靖御窑青花瓷器以进口“回青”料混以国产“石子青”料描绘纹饰,呈现蓝中泛紫的鲜艳色调,开创了明代御窑青花瓷器发展的新境界。

瓜皮绿釉是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以氧化铅为主要助熔剂的低温色釉。瓜皮绿釉虽从明永乐年间开始烧造,但嘉靖朝烧制出来的瓷器釉色最为纯正。

图片

此外,蓝釉、白釉、矾红釉等瓷器,在嘉靖年间也多有烧制,多为大件瓷器,釉色和工艺均属上乘。

图片
图片


图片
隆庆朝御窑瓷器

隆庆朝虽然短暂,但据文献记载,该朝御窑瓷器产量仍很大。从传世品和出土瓷片标本看,隆庆朝御窑瓷器品种较嘉靖朝有所减少,有青花、青花加矾红彩、黄地青花、五彩、斗彩、白釉、浇黄釉瓷等。大部分御窑瓷器采用了以“造”代替“制”字结尾的落款方式,与以往形成明显区别。

图片

万历朝御窑瓷器

万历年间政治荒废、经济衰落,景德镇御窑瓷器的产量也有所下降,质量也有所降低,御器厂更是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正式停烧。

图片

万历朝的景德镇御窑瓷器在器型和纹饰上基本延续嘉靖、隆庆朝御窑瓷器特点,从传世品和出土标本看,约有20多个品种,其中最受人称道的是青花、五彩、黄地绿彩和茄皮紫釉瓷等。

图片

万历后期,因进口的“回青”料短缺,青花瓷器逐渐采用“土青”料描绘纹饰,其中以浙江产的“浙料”最好,其图案蓝中略泛灰色,淡雅明快。

图片
图片
 

此次展览的嘉靖、隆庆、万历朝御窑瓷器,虽以历经400年的风雨洗礼,但这些造型丰富、釉彩华丽、纹样纷繁的瓷器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仍然会引人入胜,让我们一睹明朝中叶御窑瓷器的绝世工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嘉靖 斗彩灵芝纹盘

高3.6cm,口径14.8cm,足径8.6cm



盘撇口,浅腹,折底,圈足。内外斗彩装饰。内底绘如意云头一周,外壁绘灵芝纹7组。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

此盘造型小巧精致,纹饰简练,色彩鲜艳,灵芝描画严谨工整,寓意长寿、吉祥。

图片

图片

明嘉靖 瓜皮绿釉暗划云凤纹尊

高11.2cm,口径14.1cm,足径8cm



尊广口外撇,阔颈,腹部上丰下敛,高圈足外撇。内外满施瓜皮绿釉,釉下暗划纹饰。颈部和腹部各划两飞凤,间以朵云纹,腹下部划变形莲瓣纹,足墙外划卷草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嘉靖时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瓜皮绿釉器最为著名,器形以碗、盘等小件圆器为主,尊、罐等大件琢器比较少见。

图片

图片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四方盖罐

通高15.5cm,口径4.8cm,足径5.4cm



罐四方形,有盖。盖面饰如意云纹,罐颈饰回纹,肩部为蕉叶纹,腹部四面分别绘双云龙纹,足边为变形莲瓣纹。底青花双方栏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方形器物的制作工艺较圆形器物难度大,器物容易变形,而明嘉靖时期方形器物较多,如方瓶、方罐、方盘、方杯等,体现了嘉靖时期器物成型的技术水平。此四方盖罐为明嘉靖时期的代表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嘉靖 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

高10.7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55厘米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内外均以青花描绘龙穿缠枝莲纹。素底无釉。外口沿下长方形青花双线框内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横排款。龙穿花、云鹤、八卦是明嘉靖官窑青花瓷器上的流行纹样。此器画工精细,龙纹形象生动,图案线条自然流畅,形体硕大,应是迎合当时嘉靖帝的喜爱而特意烧造的。

图片

明嘉靖 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盖罐

通高18.5cm,口径7.2cm,足径9.2cm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收敛,圈足。盖面中部凸起承宝珠形纽,盖口沿下弧收。器身外壁及盖面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装饰,图案轮廓及细部均用金彩勾描。盖内、罐内及圈足内均施青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图片

图片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

通高33.2cm,口径19.5cm,足径24.1cm



罐直口,短颈,丰肩,硕腹,圈足。通体以红、黄、绿及青花装饰。肩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绘莲池鱼藻纹,八尾红色鲤鱼姿态各异,极其醒目,莲荷、水草、浮萍为陪衬。近底处绘蕉叶纹。盖面绘璎珞纹,中心置火焰纹宝珠纽,盖沿饰鱼藻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 楷书“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

此罐是明嘉靖官窑青花五彩瓷器中的名品,形体高大规整,胎体厚重,色彩艳丽,构图疏密有致。所绘鲤鱼鳞鳍清晰,与周围的莲花、浮萍、水草融合在一起,显得生动逼真。

图片

图片

明嘉靖 矾红釉梨式执壶

通高15cm,口径3.7cm,足径6.2cm



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两侧各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施矾红釉,釉色红中泛黄,色调温润柔和。壶腹釉下隐约可见以青花料描绘的云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高温铜红釉瓷器自元代由景德镇窑创烧成功后,经历了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的辉煌,到嘉靖时已趋于没落。从存量较少的嘉靖铜红釉传世品中可见,其釉色已不鲜艳,色调发暗,色泽红中泛黑。此时,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矾红釉瓷器大量出现。这种矾红釉瓷器一般要经过两次烧成,即高温烧成白瓷胎,再涂抹矾红料入窑低温焙烧成器,因而这一品种又称“抹红”。它的烧制技术相对容易,一度替代铜红釉的地位。

图片

明嘉靖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

高30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10厘米

清宫旧藏



瓶口呈蒜头形,细长颈,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瓶通体施白釉,釉质洁白细润。口部刻细线蒜瓣纹,腹部有粘接痕一周。瓶颈至肩部塑贴一条红色螭龙,曲体上仰,口衔仙草,由肩部向颈部盘绕,卷尾与首相接,四肢平伏于瓶肩部。

明嘉靖时盛行在瓶、罐等器物上塑贴涩胎螭、狮、麒麟、鱼等饰物。此瓶装饰简洁大气,以白托红,设色清奇。制作时,瓶体与螭龙分别成型,然后将螭龙生坯粘贴于瓶坯上,满施白釉,再于螭龙上施铜红釉,高温烧成后,白釉上红螭凸起,效果神奇,颇富艺术感染力。此器无款识,其肥厚的白釉近于永乐白釉,但其造型与塑贴螭龙的装饰工艺都具嘉靖瓷器的特点,无疑应定为明嘉靖朝的作品。

隆庆朝御窑瓷器


图片

隆庆皇帝朱载垕清净、宽仁,执政期间果断平反前朝留下的冤案、惩治嘉靖皇帝宠信的道士,积极推行澄清吏治、清丈土地、改革赋役制度以及恤商和开关等政策,为万历初年张居正主导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堪称明代后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

隆庆朝虽然短暂,但据文献记载,该朝御窑瓷器产量仍很大。从传世品和出土瓷片标本看,隆庆朝御窑瓷器品种较嘉靖朝有所减少,见有青花、青花加矾红彩、黄地青花、五彩、斗彩白釉、浇黄釉瓷等。大部分御窑瓷器采用了区别以往的以“造”代替“制”字结尾的“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年款或“隆庆年造”四字年款。

图片

图片

青花龙凤纹盒

高15.3cm,口径20.9cm,足径19.2cm



盒扁圆形,盒盖平顶微隆,子母口,圈足。盖面绘青花龙凤穿枝花纹。盖、盒外壁亦绘龙凤穿枝花纹,盖、盒口沿绘卷草纹,上下呼应,各组纹饰间以双弦纹相隔。足内青花双圈内署“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隆庆时期款识书“造”而不书“制”,成为一明显的时代特征。

图片

图片

明隆庆 五彩鹭鸶鸳鸯纹大缸

高36.5cm,口径53.8cm,足径36cm



圆口唇边,腹微鼓,圈足。通体白釉,上以五彩为饰。腹部绘一幅荷莲图:池塘中荷叶舒展,荷花盛开,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水中游动,几只鹭鸶或站在岸边、或飞翔于池塘上空,画面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纹饰以绿彩为主,点缀红、黄彩色,艳丽清新。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器口沿内侧青花书“大明隆庆年造”6字楷书款。

隆庆一朝只有短短的7年,官窑瓷器数量很少,如此大型五彩器非常罕见,带有官窑款识的隆庆五彩器,国内仅此一件。虽然此器是由数块碎片修复而成,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图片

图片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

通高30cm,口径10.5cm,足径15.3cm



壶短颈,圆肩,鼓腹,圈足,曲流,提梁柄。颈绘青花十字朵云,肩绘双云龙,主体纹饰是腹部的五组团龙纹,纹饰空隙处有灵芝草托暗八仙纹,足上绘莲瓣纹一周。宝珠钮盖,钮上绘缠枝花叶,盖面有双云龙及朵云纹。曲流及提梁柄上满绘缠枝花卉纹。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款。此壶体态硕大,胎厚重,造型淳厚饱满。底釉光洁明澈,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浓丽鲜艳。花纹虽密,但繁而不乱,层次清晰。此器代表了明中后期官窑青花的制作水平。

其时青花图案除团龙纹外,还有团鹤、团螭、团凤、团花等,山石、鱼藻、花鸟等也常见。穆宗隆庆只有六年,青花瓷器的制品较少。这件提梁壶带有隆庆本朝款识,是目前国内仅存的珍品之一。

万历朝御窑瓷器


万历皇帝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执政的前十年,全力支持内阁以整顿赋役为主的改革,逐步营造出政治清明、经济大发展的中兴局面。但很快,万历皇帝一反之前的政治措施,尽废改革,并开始了长达30年的怠政举措,使明代社会自万历后期进入政治停滞、社会急剧发展的特殊状态,景德镇御窑瓷器烧造受政治影响,致使量增而质减,御器厂的运行更逐渐陷入窘困之境地,最终导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御器厂正式停烧。从此,景德镇瓷器生产步入御窑衰落民窑兴盛的“过渡期”,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一说康熙二十二年御窑厂才正式恢复烧造。

图片

万历朝御窑瓷器造型、纹饰风格基本延续嘉靖、隆庆朝御窑瓷器特点,从传世品和出土标本看,约有20多个品种,其中最受人称道的是青花、五彩、黄地绿彩和茄皮紫釉瓷等。万历后期,因进口的“回青”料短缺,青花瓷器逐渐采用“土青”料描绘纹饰,其中以浙江产的“浙料”最好,其图案蓝中略泛灰色,淡雅明快。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定陵出土的青花龙穿缠枝莲纹梅瓶形体高大,纹饰繁密,制作和烧成工艺难度较高,堪称万历朝御窑青花瓷的代表作。万历朝御窑五彩瓷器,延续嘉靖、隆庆朝御窑五彩瓷风格,但造型、纹样更加繁多,花纹布局更趋繁密,用笔更显豪放不羁、朴实稚拙,呈现华丽浓艳之风,反映出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商业空前繁荣,奢靡之风浸淫市井,从上层到民间均讲求追奇猎妍的社会风貌。随着“隆庆开关解除海禁,万历朝景德镇民窑瓷器大量远销海外,其造型、纹饰、色彩均对欧、亚各国瓷器使用乃至瓷器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

图片

青花龙穿花纹梅瓶

高43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15厘米



瓶唇口外撇,短颈溜肩,肩下渐收至底。通体青花纹饰。肩部绘变形灵芝及莲花瓣纹一周。瓶身绘二龙穿缠枝花纹,近底处亦绘变形灵芝、莲瓣纹一周,瓶肩部有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横行六字款。

明万历时青花瓷器器型丰富多样,且制做大型器物之风十分盛行。当时的青花梅瓶最高者可达六十多厘米。其形制多为撇口或小直口,长颈,硬折肩,腹细长渐收。纹饰亦十分多样,有云龙、缠枝花卉、人物纹等多种。此瓶器型高大规整,釉面润泽,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万历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

高7.6cm,口径16.5cm,足径7cm



碗撇口,弧壁,玉璧形底。通体青花装饰。碗心书写青花楷体“南无无量寿佛”六字,环以缠枝花纹。外壁一侧绘观音像,渡海观音居中,足下波浪翻腾。善财童子合掌相拜,韦驮双手合十,横置金刚杵护法。另一侧青花楷书经文112字,首句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落款为“皇明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外底素底无釉。无款识。

此碗青花设色清新淡雅,富有层次,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最为珍贵的是署有纪年款,万历四十四年即1616年。以往认为清代康熙时始有斜削式细砂玉璧底,此碗证明明代万历时已开先河。

图片

图片

明万历 青花鱼藻纹蒜头瓶

高37.5cm,口径7.7cm,足径18cm



瓶直口蒜头式,长颈,溜肩,圆腹,圈足。直口下蒜头部分饰莲瓣纹,颈部饰花卉纹,肩部饰一周卷枝纹,腹部绘鱼藻纹。鱼儿呈各种姿态游弋,衬以淡色细笔绘出的水波纹,生动自然。口部书写“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横款。

图片

图片

明万历 五彩鸳莲纹提梁壶

高20.5cm,口径8.7cm,足径11.8cm



壶唇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肩部附提梁和曲流。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青花五彩装饰。腹部绘莲池鸳鸯图。肩部绘云头纹一周,近足处绘变形莲纹一周。盖面绘花卉、飞雀和蝴蝶。柄与流上均绘串枝朵花。所用釉上彩以红、黄、绿彩为主。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壶为宫中饮茶用器。构图饱满,纹饰线条较粗,图案生动活泼。

明万历时期的五彩小件器与嘉靖时类似,品种略多,大件器越加盛行,大花觚(gū 音孤)、大蒜头瓶、大葫芦瓶等为典型器形。这时的五彩器几乎全是青花五彩,传世品中釉上五彩器很少。

图片
图片

明万历 五彩鱼藻纹蒜头瓶

高40.3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13.7厘米



瓶蒜头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圈足。通体青花五彩装饰,釉上彩有红、黄、绿、褐、紫彩等。腹部绘鱼藻纹,颈部绘折枝梅花纹。上下衬以变形莲瓣、卷草纹等。口沿下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横排款。

明代万历青花五彩的风格与早期五彩迥然不同,前者用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性,颜色多用红、黄、绿、紫等饱和色,而不用浅淡的中间色,以红浓绿艳取胜。绘画用笔豪放不羁,线条挺健有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万历 黄地素三彩二龙戏珠纹盘

高4.4厘米,口径23.3厘米,足径16厘米



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心微下塌。通体黄地素三彩装饰。内底饰双龙戏珠纹,外壁饰缠枝莲纹。圈足内施黄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盘的所有纹样均先用黑彩勾出轮廓,其内再填以紫、绿、孔雀绿、黑彩等。外壁黑彩晕散严重。盘的造型不太规整,龙纹随意性较强,爪如花朵,口、腹、足底均有窑裂,反映出万历时期御器厂瓷器生产质量趋于下降的状况。在黄釉的掩映下,青花款呈蓝黑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万历 绿地黄彩开光云龙纹盖罐

高19.1cm,口径9.4cm,足径11.3cm



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罐外壁绿地黄彩装饰,肩部饰变形莲瓣纹,腹部4个菱形开光内均饰云龙纹,开光上下分别以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等八吉祥相隔。盖面中心饰云龙纹,外部环绕11个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罐的所有图案均先在素胎上刻划,再施以低温釉彩。

图片

图片

明万历 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碗

高7.3cm,口径15cm,足径5.5cm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壁施淡茄皮紫色釉。腹部暗刻二云龙赶珠纹。圈足墙外暗刻回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代茄皮紫釉以呈色黑紫的深茄皮紫釉较多,淡茄皮紫釉较少见。此碗即属于后者,且釉色纯正,刻花生动,弥足珍贵。


图片
END

觉得好、有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