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气运行返童功(打通大小周天)

 武宗 2024-05-18 发布于北京

天下武功

 先天混元炁·后天修仙丹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这个功法是天柱功中引导内气运行的重要部分,旨在进一步通畅经络,增强功力,并帮助打通大小周天。功法中包含的导引动作较多,其目的在于将内气运行至全身,灌注到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滋养脏腑经络,并滋润肌肤。长期坚持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使人容光焕发,延缓衰老,因此被称为“返童功”。

一、九转通络功

(一)转颈松关

1.预备式

①全身放松,以立正的姿势站好,舌头顶住上颚,自然地呼吸。两眼平视前方,眼睛似闭非闭,稍微留一点缝隙。胸部微微内含,背部挺拔,头就像被悬挂在上面一样。

②左脚从右脚前面划一个弧形,向左横跨出一步,与肩膀平齐,两个膝盖稍微弯曲,小腹微微收缩。

③左手轻轻地放在下丹田的位置,五个指头分开,右手放在左手的上面,两手交叉。

④保持这个姿势稳定,调整呼吸静养3次或9次,以吸取天地的正气。

2.前后点头

两手心相对,从前面缓缓抬起,手指端轻轻敲打颈部后面大筋的外侧,小指敲打风池穴,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排列,大拇指弯曲紧贴在颈部,头部向前点,下巴尽量接近胸部,同时呼气。头部尽量向后仰,保持身体直立,同时吸气。向前点头和向后仰头各做3次或9次。

3.左右转动头部

以脖子为轴,头尽量向左转,两臂也随着转动,上半身保持不动,同时吸气。再向右转,同时呼气。左右转动各3次或9次。

4.顺逆时针转动

头颈放松,以脖子为轴,头部依次向下、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划圆形转动3圈或9圈。再逆时针方向向前、向右、向后、向左、向前划圆形转动3圈或9圈。头部恢复到直立姿势时,转动前半圈吸气,转动后半圈呼气。

(二)转腰松关

1.俯身仰头

①头颈恢复到直立状态,两手松开颈部穴位,手掌和手指相对,从身前下降,当与肚脐同高时,用肩膀和胳膊肘带动两手向外分开,再向后到腰部位置,大拇指按在肾俞穴上,其余四个指头紧贴腰部,形成叉腰的姿势。

②上半身向前弯曲成俯身的状态,同时呼气。

③上半身尽量向后仰成仰望天空的状态,要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吸气。

④恢复到直立姿势。

2.摆臂如柳

①两手从腰部放松移动到大腿前面,掌心朝后。

②以腰部为轴心,两个手腕下垂,两臂边向上抬起,边向后摆动,上半身也转向右侧,同时吸气。

③以腰部为轴心,两臂向左摆动到左侧,上半身也随之向左转,同时呼气。左右摆动各做3次或9次。④两臂摆动到身前,落至大腿前面。

3.顺逆时针转动

①接上一个动作,两手向上、向后恢复叉腰的姿势。

②以腰部为轴心,上半身向前、向左、向后、向右再向前划圆形转动。

③再顺时针方向向前、向右、向后、向左再向前划圆形转动。顺逆时针各转3圈或9圈转动前半圈吸气后半圈呼气。

【要点】

①转动脖子时上半身保持不动脖子尽量转动腰部不动不要挺胸不要用额外的力气。

②俯身仰头时上半身要平直地向前弯曲头部稍微向前伸出呈现俯身观察地面的姿势。仰头望天时上半身尽量向后仰。

③摆臂如柳的动作要尽量向后摆动。

二、丹气元功

(一)运气到中丹田

(1)两手向下轻松地放在腹股沟的位置,两个掌心相对,同时呼气。

(2)手掌和手指相对,沿着任脉将气提升到中丹田,同时吸气。

(二)纳气到下丹田

当气提到中丹田时,翻转掌心朝里、朝下,将气导回下丹田,同时呼气。

(三)转掌

掌心向上,提气到中丹田,同时吸气,一提一降算1次,重复3次或9次。之后,两手轻松地放在大腿前面,同时呼气。

(四)收势

将气收回下丹田,恢复到预备姿势,同时吸气。

【要点】

①腹式呼吸要柔和、缓慢且深长,通过呼吸和动作来引导丹气上升和下降。吸气时收缩腹部并提起肛门,呼气时要深入到丹田。

②手不要抬得比胸部高,形状像弓一样,不要挺胸,五个指头不要并拢,稍微分开一些。

③翻掌时呼气,放松肩膀并下塌手腕,手到哪里意念就到哪里,意念随着手的转动而移动。

三、运掌开胸顺气

(1)两掌沿着任脉向上提到中丹田的位置,与胸部似乎接触但又不完全贴上。

(2)右手推动左手到左肩窝的位置,上半身随之向左转,同时吸气。

(3)两掌回到中丹田的位置,身体恢复正直,同时呼气。

(4)左手推动右手到右肩窝的位置,上半身随之向右转,同时吸气。

(5)两掌再次回到中丹田的位置,身体恢复正直,同时呼气。左右两边各做3次或9次。

(6)两掌沿着任脉回到下丹田的位置,恢复到预备姿势,同时吸气,稍作停留养丹。

【要点】

①不要用僵硬的力量,动作要柔和,胸肌要放松。

②两掌轻轻地贴在胸部上,似乎接触但又不完全贴上。中指对准膻中穴的位置,手掌挨着衣服但不直接接触皮肤。

③意念中要感觉胸怀开阔、气机舒畅。手掌移动到哪里,意念就跟随到哪里。

四、探步桩木极运球

(一)接气抱球

①右腿弯曲膝盖下蹲,左脚向前迈出大半步形成左探步,十个脚趾紧抓地面,同时吸气。

②翻转掌心朝前,两手轻松地放在大腿前面,同时呼气。

③两个掌心相对,两小臂向上抬起,大约与中脘穴的高度相同。同时吸气。首先想象两劳宫穴的气相连接,再想象两掌之间抱着一个气球,同时吸气。

(二)左右运球

①用腰部带动两手向左侧运球。当运到左侧时,右手向上,左手向下,划出一个圆形的旋球动作,形成右上左下的抱球姿势。

②向右运球,用腰部带动两手向右运球,到右侧时,左手向上,右手向下划圆旋球,形成抱球姿势。在划圆旋球的时候吸气,运球的时候呼气。重复3次或9次。

(三)前后运球

两手从左侧运到身前,右手向下,左手向上,划圆到掌心相对,形成抱球姿势,大约与中脘穴同高。先左手向前,右手向后,前后划圆旋球3次或9次;再右手向前,同样做3次或9次。运球前半圈吸气,后半圈呼气,重复3次或9次。

(四)拉球挤球

两个掌心相对抱球,吸气时将球拉长,呼气时将球挤扁,重复3次或9次。

(五)两掌将气收回下丹田,恢复到叠掌的姿势,同时吸气。

(六)左腿弯曲膝盖下蹲,右脚迈出大半步形成右探步(动作方向与之前相反)。

(七)丹田内转:想象有一个球在丹田内旋转。

(八)收势:放松呼吸,养丹片刻。

【要点】

①从预备姿势开始出腿(男性先迈左腿,女性先迈右腿),脚跟先落地,然后是脚掌,形成三角形的站姿。

②意念要集中,想象掌中的球在手上滚动,不能离开片刻。保持两劳宫穴相对。

③全身放松,在揉球、拉球、挤球时不要使用僵硬的力量,动作高度不要超过肩膀,低度不要低于膝盖。

④保持探步桩的姿势。

⑤左右运球的次数应该相等。

五、丹气运行大云手

1.起式:左脚向前迈出大半步,弯曲膝盖下蹲,重心放在两腿之间,同时呼气。

2.一阳初升:左手拉到身体后侧,右掌仍然轻抚在丹田位置,左手从下方经过右侧、向上、再向左,划一个圆到左肩上方,然后手掌心转向前,同时吸气。

3.阴精归宅:左手掌心转向里、然后向右、向下,划一个圆到左胯前面,同时呼气。

4.圆融先天:左手先向前、再向右划一个平面的圆,然后掌心向前,小指在上方向,接着向上、向左、向下划一个竖立的圆到左腿前面,同时吸气。

5.托举后天:掌心朝上,托着气往上行,直到与中丹田高度相同,同时呼气。

6.提收丹田:手掌心翻转向下,手腕下垂,用肩膀带动手腕和手指上提,同时吸气。

7.撑充元气:坐稳手腕,放松肩膀并沉下肘部,掌心朝前,用腰部和胯部带动左手向外撑开,同时呼气。

8.推运气血:用左肩推动左掌向前推进,手臂稍微弯曲,继续呼气。

9.度却病气:以肩膀带动左掌向外旋转,掌心朝前,手指指向右侧,同时吸气。然后以肩膀为轴心,左臂以弧形向后挥出,象征着将病气挥散,同时呼气。

最后,左手掌心翻转向上,从身体侧面收回并放在下丹田位置,双手叠放,同时吸气。

收回左脚,恢复到预备姿势。

然后右脚向前迈出大半步,换成右势进行(动作与左势相同)。

【要点】

①动作要圆润且缓慢,不要有棱角和停滞。

②通过形体动作来调动内部的气息,形体、意识和气息要紧密配合。

③意念要专注,细心体会大云手的八个动作要诀。当做每一个动作时,都要把意念集中在手上。

六、亲腹运掌行气

(1)右手内劳宫对着左手外劳宫,双手叠加放在下丹田位置,进行腹式松静呼吸3次或9次。

(2)两掌与腹部接近但又不完全贴紧,以肚脐为中心,先向左移动(此时身体也稍微向左转);然后向上(此时身体转回正面);再向右(身体稍微向右转);最后向下(身体再次转回正面)。这个过程中,手掌在腹部划圆。开始时先划小圆,然后逐渐划大圆,围绕肚脐运转9圈或36圈;然后再由大圆逐渐划回小圆,同样是9圈或36圈。最后回到下丹田位置,恢复预备姿势。在摩腹的过程中,前半圈吸气,后半圈呼气。

【要点】

①始终以肚脐为中心划圆,圆的大小从小到大,但不要超过肚脐上方和腹股沟下方。

②轻轻地按摩腹部,当能够感受到气流动时,手掌甚至可以不接触皮肤进行运转。

③所有的外部动作都是由内部气的流动引起的。

七、运功布气

(1)布云洒电

①两手轻松地放在大腿前面,掌心朝上,同时呼气。

②掌心仍然朝上,将气捧至与肩平齐,同时吸气。

③将掌心转向前方,手指指向右侧,左手稍微高于右手,向左移动手掌布气,身体也随之稍微向左转,同时呼气。

④当布气至左侧时,将手指转向左侧,同时吸气。

⑤右手稍微高于左手,向右移动手掌布气,同时呼气。

⑥布气至右侧时,手指转向右侧,然后向左移动手掌布气。布气的路线从上到下呈现“之”字形。左右移动一次算作1次,总共进行3次。最后从左侧回到下丹田位置,恢复双手叠加放在丹田的预备姿势。

(2)腾云布雾

①两手轻松地放在大腿前面,掌心朝下,同时呼气。

②两掌从小腹位置向上抬起,手指指向右侧,同时吸气;左手高于右手,向左移动手掌布气,同时呼气。

③布气至左侧时,手指转向左侧,同时吸气;然后向右移动手掌布气,同时呼气。

④布气至右侧时,手指转向右侧,同时吸气;然后向左移动手掌布气,同时呼气。

⑤再次布气至左侧时,手指转向左侧,同时吸气;然后继续向左移动手掌布气,同时呼气。布气的路线从下到上呈现“之”字形。左右移动一次算作1次,总共进行3次。

⑥当两掌布气至身前时,掌心相对,与肩膀同高,然后掌心向下,手指相对,将手掌移至下丹田位置,收回气。

恢复预备姿势,进行松静呼吸,养丹片刻。

【要点】

①布气的路线应呈现“之”字形。布云洒电的路线是从上到下,而腾云布雾的路线是从下到上。动作应圆润且顺畅,不要有棱角和停滞。

②在运功布气时,要意守劳宫穴,感觉双手中涌出云电,双掌有胀麻感,仿佛有向外发射的力量。

③功毕后要将气收回丹田,并静养片刻。

八、拍打通终行气过关

(一)上肢拍打

①左手自然放松置于身体前方左侧,掌心朝上,用右手空心掌(手掌稍微弯曲,使手掌中间形成一个空气囊)进行拍打。先从左肩开始,经过肘关节内侧,一直拍到手腕。

②然后将左手掌心翻转向下,再拍打上肢的外侧。这次从手腕开始拍,经过肘关节外侧,拍到肩部。接着,再用左手以相同的方式拍打右上肢。

(二)下肢拍打

①两手掌都形成空心掌,先从腰部开始拍打,然后沿着两大腿的后方,经过膝盖后方的窝,一直拍到外脚踝。

②再从内脚踝开始,经过膝关节内侧,拍到腹股沟位置。这样的拍打重复3次或9次。

(三)胸肋拍打

举起一只手臂,用另一只手从腋下开始拍打,一直拍到肋骨末端。然后再从下往上进行拍打。

(四)丹田命门拍打

两掌一前一后,随着腰部的转动来拍打命门(背部正中间的位置)和丹田(肚脐下方的位置)。先向左转腰,用左手拍打命门,右手拍打丹田。再向右转腰,用右手拍打命门,左手拍打丹田。

(五)叩头

用两手指尖轻轻叩击头部的经络穴位。先从前额的发际线中线开始叩击,经过头顶的百会穴,叩至后脑勺的发际线;然后再从后脑勺的发际线沿头部中线,再次经过百会穴,叩至前额的发际线。接着,十指与前额的发际线平行,向两侧滑动至太阳穴附近,再向下至鬓角,经过耳朵上方叩至颈后的风池穴,最后再叩至后脑勺的发际线中线。这样的叩击重复3次或9次。

【要点】

①拍打时要使用空心掌,力度要柔和但带有一定的力度,眼睛可以微微闭上。

②每次拍打应重复3次或9次。

③拍打的顺序不能颠倒,阴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应从上到下拍打,阳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应从下到上拍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