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战役:粟裕用三野最大战损,保护上海完整解放

 凤凰山居士 2024-05-18 发布于江西
泡沫伴的梦2024-05-18 15:41河南

这是解放战争中三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约有三万名战士在战斗中牺牲;

这也是解放战争中三野最快攻克敌军的一次战役,从发起到结束仅用16天的时间;

这也是解放战争中我军获胜后最具国际政治影响力的一次战役,向全世界展现出我军坚决解放全国的决心!

这场战役就是由粟裕大将亲自指挥的上海战役,仅用16天就成功攻克上海,歼敌15.3万,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上海这座国际性城市完整,向世界各国充分解释了解放军为何会被称为“人民子弟兵”。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场战略大追击战中,我军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上海战役。

上海战役

1.善打神仙仗的粟裕

粟裕1907年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侗族人,也是我党高级将领中少有的少数民族将领,192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就参加了南昌起义,任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

南昌起义后跟随其南征北战并于1928年成功会师井冈山,之后参与了全部的五次“反围剿”战役,历任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以及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战功赫赫。

长征时期奉中共中央军事革命委员会的军令率领重编后的红十军团北上抗日,以此呼吁全国人民站起来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1935年遭遇国民党七倍的兵力围剿,部队损失惨重粟裕成功突围。

抗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粟裕所属也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成为新四军的一员,皖南事变后在中共中央的指挥下,重建新四军,粟裕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

在抗战时期粟裕活动的区域在江浙一带,而在粟裕的指挥下给予入侵的日军以重大打击,累计歼灭日伪军几万余众,极大的提升了抗战的士气。

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采纳了粟裕转战内线的建议并被任命为苏浙军区司令,统一指挥苏浙方向我军的作战并且成功使得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

解放军

而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粟裕参加指挥过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其中最出名的战役莫过于孟良崮战役。

粟裕采用诱敌深入的办法在孟良崮包围并全歼了号称国民党“五大王牌部队”之一的整编74师,给予蒋介石政府以重创。

但是我们此次要讲述并不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孟良崮之战,而是一场堪称三野在解放战争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上海战役,此战三野约有三万名将士血洒当场!

2. 上海

上海位于长江出海口,地理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对外贸易,所以在清王朝时期,西方列强就在上海强占“租界”,上海也因其发达的经济被称为“东方明珠”,同样也是近代列强在盘踞在中国的“大本营”。

渡江战役过后为了贯彻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所号召的“向全国大进军”的战略,粟裕受命要解放这座长江重镇,彻底击碎蒋介石政府想要顽抗抵挡的想法!

而蒋介石集团在渡江战役后,原本防守南京的残敌全部退守在上海,再加上上海本地就有的驻军,一时间上海汇集了国民党集团在江浙一带大部的残余兵力共有8个军25个师20余万人,并且还有海军和空军的支援。

解放军

蒋介石的想法是利用三军协同作战,妄想把上海打造成“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想在此坚守至少六个月,为自己撤退以及运输物资争取时间。

同时蒋介石还想借此挑起国际争端,因为此时的上海还居住着大量的外国侨民,他想利用解放军将要轰炸上海的言论,争取列强出兵干涉解放军进攻上海。

于是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汤恩伯作为国民党上海方面的总指挥,全权指挥作战,为了防守上海,汤恩伯命令主力20个师的兵力驻守吴淞口一线,并且还配以坦克装甲车,大口径火炮。

另外又令其余5个师的兵力防守黄浦江以东的地区,同时还命令海军舰艇日夜巡逻,空军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

而在上海市内,汤恩伯下令拆除大量民屋修建堡垒工事,在街道主干线设置防御阵地,还调集上海警备队日夜巡视。

在汤恩伯在部署下他把上海打造成为一个由内而外,从地面到天空一体的坚固“堡垒”,汤恩伯更是再三向蒋介石表示自己一定会死守上海,一定不会让共军踏入上海一步!

很显然汤恩伯再一次让蒋介石“失望”了,粟裕仅用16天就彻底打烂了这个“乌龟壳”,成功解放上海,那么为了解放上海我军又做了哪项战前部署呢?

示意图

3.解放上海,保护上海

1949年5月我军在占领南京后,下一步党中央就把目光转向了上海,考虑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殊性,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同时也是为了尽最大努力保护上海的完整,所以中央便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同时入城守则也在加紧刊印中。

党中央指示要求抓紧占领上海,既要歼灭守敌,又要完整接管上海,以便于日后的恢复工作,同时还要保护各国侨民的安全。对此毛主席做出批示,“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军事进城,而且要做到政治进城”

于是接到命令的第三野战军便立即做好战前动员,司令员陈毅在战前指导大会上强调攻打上海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同时他还把攻打上海比作在瓷器店内抓老鼠,我们要消灭老鼠,又不能打碎那些瓷器。

为了保护上海,粟裕则是想把上海的守军全部引出来,力求在城外的野战中歼灭国民党部队,于是粟裕便采用了钳形攻势,命令三野进攻上海的“咽喉”吴淞口,吸引汤恩伯救援。

5月12号上海战役正式开始,粟裕按照战前部署命令三野下属的9兵团进攻金山卫,松江进逼川沙,威胁驻守在吴淞口守军的侧翼,逼迫汤恩伯不得不抽调守军去抵挡解放军的侧翼攻势。

示意图

10兵团则攻占昆山,继续向月浦行军,再次驻守的国民党守军利用钢铁堡垒在飞机大炮以及坦克的支援下,成功阻止了解放军的进攻。

随后在15号汤恩伯又派遣四个师的兵力支援,至此粟裕“引蛇出洞”的想法已经初步达成。

为了应对国民党修建的钢铁堡垒,我军采用小队作战的办法,把前沿部队编组成一支支战斗小队,携带炸药包层层突进,以此炸掉那些堡垒据点。

在我军的进攻下前沿国民党部队很快就被击溃纷纷后撤,汤恩伯见此再度抽调兵力到前线支援,以此稳定军心,在经过十天左右的外围作战,解放军基本肃清抵抗之敌,对吴淞口的包围也即将形成。

至此汤恩伯汇集全部兵力在吴淞口一线死守,同时还命令上海市内的警备部队做好巷战的准备,粟裕“引蛇出洞”的想法就此达成,下一步就是“打蛇打七寸”。

23号夜在一阵炮击后总攻的命令下达,解放军很快就攻克了吴淞口外围高地,24号20军攻占浦东市区,27军占领徐家汇,上海外围战线国民党部队全面溃败。

在我军的打击下吴淞口一线之敌大部被歼灭,少数被俘虏,此时的汤恩伯眼见大势已去匆忙登上舰船,带领残余的五万余人离开了上海,可是此时上海市区内最为残酷的巷战正式打响。

解放上海

因为要保护上海市区的完整,所以解放军在攻入市区后,不允许使用炮击,因此造成了大量伤亡,尤其是上海警备司令十分的顽固,要求警备队拼死抵抗,一时间我军伤亡极为惨重。

攻入市区的部队眼见伤亡巨大,多次向上级请求使用炮击,希望以此来减少伤亡,负责主攻1军3某部一个营在警备队的反抗下伤亡殆尽,营长红着双眼请求炮击,但是依旧没被允许。

在巷战的关键时刻,我党的地下成员成功策划警备队副司令刘昌义临阵起义,顿时警备队的防线出现缺口,1军3得以顺利地攻占市区,肃清残敌。

解放后的上海

27号历时16天的上海战役以解放军成功解放上海而宣告结束,解放军在入驻上海后,坚决执行党中央下发的命令,做到“宁可露宿街头,绝不进入民宅”。

此举极大地震动了上海市民,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部队,饱受欺压的百姓们纷纷自发走上街头给解放军送上吃的喝的。

上海战役的圆满成功,也打碎了蒋介石妄想固守拖延的意图,扼杀了蒋介石想要挑起国际争端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