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新用户92125071 2024-05-18 发布于天津

蒙曼与于丹,这两位女士,虽说都是文化IP名人,可平实地讲,只能说是普通大学教师而已。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她们一位生在1975年,另一则是60后,年纪看似不小了,但在看重资历的学术圈,还属于小辈。更重要的是,一直以来,她们也并没有过啥学术成果,足以让业界人佩服。是的,她们在社会上是那么有名了,“天下何人不识君”,比她们的老师还有名,可也不是靠“业务能力”得来的声誉。

倘事实求是,就学问水准而言,她们二位,都只属于大学高墙内普通一分子。她们的身份归属,与其说是“学术明星”,不如讲是“社会网红”。


只是说,如果真要强判高下,相较于丹老师,蒙曼的古典底子、基础学问,会更专业点、更扎实些吧。她在电视上所讲所论,更近稳妥靠谱的路子,勉强算信而有征的招数。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由“百家讲坛”一战成名的于丹

毕竟,蒙曼是名校历史系科班出身的,曾花费了10来年辛苦,从中央民大史学专业本科,一路念到北大古代史博士,所师从受业的老师,也是荣新江这等学界名咖,履历上算是货真价实,有本有源。

可核心问题在于,任何学问,尤其是古典之学,行业规范,那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这是基础要求,虽梁启超、钱钟书等天才也不能免。所有人,一旦走上这条寂寞又苦辛之路,都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时与力,才能换回一点点学问积蓄。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蒙曼博导荣新江,北大史学教授,长江学者

热闹与浮躁可以造就一个网红,但绝对会毁掉任何一个好的学术苗子。名要,利要,热闹要,学术也要,世间岂有一人独占全福之理,又哪有这样的例子在?


过去的老辈学者们教学生,总强调博士毕业前不要发文章,甚至有50岁不到不去写书的劝告或自觉,就是这个道理。

而蒙曼毕竟年青,又成名过早、俗务太多,30出头就开始各种游街走巷的“花样生活”了,资质本身又不见得多特出,加此浮躁,更别说还剩有多少时间、多少平静,可以让她去深造自得了。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近年同样借助电视媒体一举成名的蒙曼

是以,蒙曼论起学术成果,除了早前一叠博士论文,近10来年基本全付阙如,连公开讲学,讲的不过就是些文化常识,也常被挑刺。比如她讲科举制、讲《新唐书》材料等等,很多确实是漏洞,被批为信口雌黄,也就见怪不怪了。

她往日的同班同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的余欣,写出《中古异相》、《博望鸣沙》等书的作者,因为勤恳用功、成果斐然,在学术界的声望,就不是她蒙曼可以望见的了。


说到于丹老师,虽说最重要的头衔,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可论学术训练,还有文化素养,较之小10岁的蒙曼,还要黯淡不少。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各种跨界巨大的“走穴”

她自己一直不愿意提及的是,当年考取入读的“北师大”,也并非正经的本部本科,而是二类分校。再后来,所学、所教、所业,也和文史门类陌不相干,是“戏剧与影视学”,更靠近大众传播这一块。

就连这个影视学的职称,我的了解渠道,也是说她在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说《论语》暴得大名之后,突然“破格”为教授的。此前,她教书近20年,没啥学术成果,始终都是讲师。

所以,她讲《论语》也好,说唐诗也罢,即便可以说的天花乱坠,其实根究起来还是跨界,自然不免显得外行的。所有人都会明白,中国学问、古典文史,所系博大精深,所涉浩如烟海,历史上无数一流人物,皓首穷经都只能探骊得珠获得一丝皮毛。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于老师又不是神仙,如此轻轻松松,仿佛一夜之间四部兼通遂心快意的样子,如何能够?


严格说起来,于丹老师,只能说是“国学”的爱好者吧。

我所了解的于丹教授,在中国文史上的“成绩”,其实就是年轻时读过“文学硕士”,而且在念硕士时期间,在《古典文学知识》这样的普及杂志上,发过两三篇诗词赏析文章而已——这事太久远,或许连她自各,都忘此“少作”了,我也是爱瞎翻这类破旧书才知晓一二。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北师大

于丹既然只是“国学票友”,功底自然就没那么可观,这是人之常情,理所必然。也因此,于丹所擅,就会扬长避短,躲避学术,专意在话术上——而这,其实才是她于老师的本职专业。

看于丹老师讲课,就能明白她的奥秘:说啥都会很花哨,也很对应合当代人浮躁人生的心理需求,左右言它,花样百出,泥沙俱下,目的就在于要把话讲的家常又娓娓动听,以掩盖实质上的知识贫血。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中央民大

此正如池塘里的一滩死水,因其混浊不堪,就偏要搅得更加浑一点,好显得深不可测。可是,以混沌为高深,终究是难掩其浅浊的。我认识一位武汉阿姨,年轻时跟于丹是同班同学,也是挺宽和一人,可她每次谈到于丹,都挺鄙视,也就不能明白了。


所以,如果真要强较于蒙二人“国学”水准高下,大体只能说:二人论功力,都还属很浅的段位,不过蒙曼在唐史方面会更为专门,所谈会更靠谱更深入而已。

再往下比较,正如一位朋友所总结的,二人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只是风格之别,即蒙曼主打通俗,于丹雅好媚俗,可实质上也差不多,不是耐得住寂寞的学者,都是“网红”一路。蒙曼江湖人称“小于丹”,不算太辱没她了。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国学热”催生各路神仙

再深究起来,还得再说一个大实话:正如杨度后嗣、名学者杨念群先生所揭示的,如今有些文化人,学术业绩不足以道,而在社会上却如鱼得水,不过主要得力于一种“时间差”,另加一些极好运气而已。

所谓“时间差”,指的是由于如今的人们,对文化不亲近,对古典的东西更加隔膜,导致见有人能背个十首八首唐诗宋词、曾自费出过一两本无人问津的书、可以晃脑摇头吟几句歪诗、十指乱弹几缕音调不通的古筝,都惊为天人,仰作蟾宫折桂手。这就是古人愤然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可老实说,现在很多“文化大师”的文化素养,搁在民国及以前,实在还不如账房先生,亦或三味书屋的私塾先生。


​ 这运气,就是讲,如今的大学校内,虽说士气是一蹶不振,一流高手也的确寥若星辰,可具备于、蒙这等学识、口才的也比比皆是,但各种因缘凑泊下,偏偏就她们二人在大众领域风头出尽。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这个现象,也得有一说一,既得力于她们自身往日的用功积蓄,还得更感谢时代、感恩社会对她们的眷顾吧。从这一点看,我们既要如实讲出有关她们水准的实情,以免过分推崇,阻断了更好的学习榜样,可也无须愤愤不平,作“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滑稽之状。

我们得明白,精致的学问、高深的文化,向来都是曲高而寡的,“国学”圈真的派出一流人物出外宣讲,只怕还要悻悻然而归,拉不到几位受众吧。于丹也好,蒙曼也罢,“国学”水准可能若有所欠,可毕竟是有自己的才能,也有自身的擅长的。

蒙曼VS于丹,谁国学水平更高?专家:都不过尔尔,成名是因时间差

她们二人,在大众文化普及的尝试中,这些年能云合景从拥趸无数,本身就证实了她们的魅力,同时也是功莫大焉。我们忝为吃瓜群众,是实事求是、有错挑错,可该鼓掌的也无需吝啬施予呵。

不然,你说,何以就偏偏是她们暴得大名,而非你我为人所知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