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是不是很厉害,不看人脉,不看能力,而是这三种思维

 dawn的图书馆 2024-05-18 发布于贵州
一个人是不是很厉害,不看人脉,不看能力,而是这三种思维

素来被视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精深微奥。

朱熹说:

《易经》说一物,并非真是一物,而是以卦象来喻示人生道理。

《易经》每一卦,都显现了一种思维方式。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经受的祸福吉凶,自有其后的道理。

它启示我们,弄清楚道理,明白背后的思维逻辑,人生路才能够趋吉避凶,走得顺畅。

一个人是不是很厉害,不看人脉,不看能力,而是这三种思维

不固执,随机而动的思维

随卦象曰:

“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解意:

雷入泽中,进入冬日,万物蛰伏。

君子如雷,随时间做决定,晚上就休息。

灵活运用各种规则,以权变的思维处之,才能够顺应世事,在复杂的世事中,寻得一条出路。

春秋时,楚国攻打宋国,宋襄公准备一战。

楚国还没有渡完河时,宋国大司马说:

“趁现在他们在渡河,队形混乱,我们赶紧攻打。”

但宋襄公说:

不行。这不人道。

楚国军队刚渡过河,还没有排成阵形。

大司马又说:

“趁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赶紧攻打。”

宋襄公却说:

这还不行。

当楚国整好队形,对宋国发起了猛烈攻击。

一个人是不是很厉害,不看人脉,不看能力,而是这三种思维

宋国军队大败,宋襄公的卫兵被歼灭,宋襄公的大腿受伤,仓皇而逃。

宋襄公被人耻笑。

只因他固守一种思维,只知仁义而不知战争。

处事规则,需要据时、据事而变。

如果盲目坚守一条规则,不知变化,就容易四处碰壁,陷入沼泥,难以自拔。

变则通。

事在变,人的行为与思维也需要相应的变化。

权变的人有着多种思维方式,在看问题时,有着更广阔的视野,不拘泥于一条规则。

《红楼梦》中,某天,薛宝钗在花园中,看到两只蝴蝶翩翩飞舞。

她被蝴蝶吸引,拿起扇子便去扑蝶。

不想,突然听到旁边的屋子有人说话。

原来是小坠和小红,正悄悄商量,和贾芸来往的事。

为了防人耳目,他们又把窗户打开。

宝钗大吃一惊,心想,他们若是看见我在此,必会狗急跳墙。

她急忙说:

颦儿,你躲到哪里了。

又笑着问屋中两人,看见颦儿了么,不知她躲到哪了,让我好找。

宝钗一席话,让两人以为她没听到对话,对她松了一口气。

在新问题产生时,把握住变化,灵活处事,快速分析,确定自己的最优路线。

力量薄弱时,忍辱负重,以待时机,以结果为重。

认清变化做出正确的选择。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写道:

“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

智者何?

随机应变,足以得患济事者是也。”

根据问题不断调整方法,不固执,转机就在一刹那产生。

一个人是不是很厉害,不看人脉,不看能力,而是这三种思维

不大意,警惕审慎的思维

乾卦·九三爻辞: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解意:

君子整日自强不息,每晚深刻反省,保持警惕,检查失误,才不会有灾难。

进退谨慎。

人们做事、说话需要保持警惕,以免语出伤人,留下祸患。

宋代的文坛巨匠苏轼,在政坛上几经沉浮,他痛定思痛,发现自己的问题,口业盛,言语随意,得罪了很多人。

因此,当他再次回到京城时,沉稳行事,谨慎了很多。

但,他还是一不小心,言语过激。

某天,哲宗皇帝带领百官,进行典礼。

结束后,百官要去吊唁司马光。

突然,程颐拦住大家说,孔子说过哭则不歌。

今天不适合再去了。

一人不耐烦地说,又没有说歌则不哭?

苏轼最讨厌程颐这种泥古不化,马上说:

“此乃鏖糟陂里叔孙通所制礼也。”

鏖糟陂,宋时城外的一个烂泥坑。

叔孙通,西汉制定礼制的大儒。

这句话,就是说程颐是个假冒伪劣的儒者。

程颐恼羞成怒。众人也轰然而笑。

一个人是不是很厉害,不看人脉,不看能力,而是这三种思维

但此后,满怀愤恨的程门弟子,开始对苏轼毫不留情的攻击。

不图一时之快,不争一时之气。否则,很容易两败俱伤。

春风得意时,谨慎警惕。

小心驶得万年船。

以未来与大局为重,才能更好地推动事情进行。

发生争论时,不苛刻对方。

而要了解、关注对方的心理,眼光放长远,想办法解决问题。

普通人,尤其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要幻想天上掉馅饼。

最好的方法,就是最笨的方法。

温州人,很少炒股。

他们善于经营,敢闯四方,却不乱闯,沉着冷静,小心谨慎,一步一步,从小钱开始,只赚自己能把握的钱。

“慎思之”,保持谨慎思维,不冲动。

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权衡利害,化繁为简,才能做好决策,走得更远。

一个人是不是很厉害,不看人脉,不看能力,而是这三种思维

不放弃,反思复盘的思维

复卦:

复,亨。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解意:

重新开始,则顺利。

按照规律,事情返转复归,七日一个来回,利于行动。

事情回旋往复,总是按照一定规律发生。

因此,要养成反省、复盘思维。

反之,如果做错了,却不知悔改,那将有更大的灾难发生。

遭受大磨难,并不是结局。大磨难中,蕴含着重生再造的生机。

通过复盘,看清经验、教训的原因。以沉静自持的姿态,积蓄力量,以待再出发。

项羽,早在鸿门宴上,就暴露出了个性弱点——自傲与轻信。

可惜,他从未反思与复盘,最终被个性中的弱点带入深渊。

垓下之战,他带着八百骑兵逃走。

他逃到阴陵时,向一个田间农夫问路。这个人手一指,说:

“往东”。

项羽竟然再次轻信。他立刻向东而行。没想到东面是个大沼泽。

项羽折返回来时,不幸被刘邦的人马追上。

一个人是不是很厉害,不看人脉,不看能力,而是这三种思维

人生的每一件事,都需停下来想一想,才能看清自己的优势劣势,才能及时纠偏。

否则,问题一直都在,必然会成为前进路上的障碍。

而春秋时期的秦穆公,一直想要东扩争霸。

因此不远千里,去攻打郑国。

而蹇叔劝阻说:

跑这么远去打仗,对方有准备,我们肯定是徒劳而无功。

而且晋国也会埋伏,打击我们啊!

秦穆公骂道:

“你知道什么?

你活得太长了!”

果然,如蹇叔所料,晋国埋伏在路上,对秦军发动攻击,毫不留情地全员歼灭。

只有三个高级将领被留下,后被放回。

秦穆公赶到郊外迎接,拉着他们大哭:

“悔不听蹇叔之言,而有今日之祸。

是寡人的罪过啊!”

他免除了这三位的战败之责,并官复原职。

接着,上下一心,操练军队,谋划再战。

最终,三年后,攻入晋国。

遭受磨难后,那就重新凝聚力量,再次出发。

复卦之后,再次开始,万物更新。

《易经》中蕴含着中国丰富的思维智慧。做事与做人相合。

做人修心,做事看心。

它告诉我们,做人,

要有权变思维,不囿于一时一事,而求长久的圆满;

要有审慎思维,不迷于眼下得失,而寻长远的安宁;

要有复盘思维,不惑于当下成败,而聚焦于最终的成果。

愿我们在古老的原典之中,体会做人、做事的智慧,修得心的清明,做得事情的圆满,谋得人生的成功与幸福。


作者 | 幕灯·奚禾

图片 | 幕灯·摄影爱好者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