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春秋】之一百零六:显显令德,宜民宜人

 自然自觉自在 2020-10-14

公元前624年,鲁文公三年,鸡年(丁酉年)。“闲话春秋”的2017年也是丁酉年。这一年,晋人讨伐不听话的沈国,楚人攻打不归顺的江国,秦人找忘恩负义的晋人报仇,国际社会由晋文公时的晋国一家独大,迅速分化为由晋、楚、秦三足鼎立,鲁文公虽然还看不到世界发生的悄然变化,但他所崇拜的晋国之霸业已经大打折扣,到少有一半风头被秦国和楚国抢去了。鲁文公在正式对鲁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与晋襄公进行了诗歌唱合,其中有一句“显显令德,宜民宜人”,意思是,为君者应该品德高尚又显著,让人民生活得实惠幸福。这句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民”和“人”上,道出了国家兴亡之根本。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获得最大的幸福感。千百年来,无论怎么表达,但其根本是唯一的,那就是“民本思想”,这在儒家叫做“唯精唯一”,是真正的仁义。

        “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夏五月,王子虎卒。秦人伐晋。秋,楚人围江。雨螽于宋。冬,公如晋。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孔子老先生用71字记载今年7件事,其中最主要的是秦人伐晋,单挑国际“老大”成功。

             (一)

            “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

        鲁文公三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鲁国大夫叔孙得臣(庄叔)和晋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等诸侯的军队联合攻打沈国。 

        沈国离楚国较近,在今安徽阜阳市临泉县,按今天的说法,“地缘政治”使弱小的沈国选择了投靠楚国,这一举动让国际“老大”晋国很不爽,于是纠集鲁、宋、陈、卫、郑国,组成联合部队,打上沈国的门去。做为“老大”,不能体谅“小兄弟”的难处,不合道义啊!

        凡是百姓逃避其上级叫做“溃”,上级自己逃走叫做“逃”。今天人合并在一起用的两个字,在古文中可是有区别的。要读懂古文,受益传统文化,就要积淀一点基本知识。

        《春秋左氏传》还记载了卫成公和陈共公这对活宝的佚事。卫成公到陈国去,专程拜谢陈共公促成的卫国我晋国的议和(卫侯如陈,拜晋成也。)。要论古代忽悠第一人,陈共公绝对是Number one(No.1) 。陈共公要称第二,绝对没有人感称第一。去年有“陈侯(陈共公)为卫请成于晋,执孔达以说。”可怜的孔达,忠心报国,精诚为主,主子卫共公却按“大忽悠”陈共公的意思,把自己“卖”给了晋国人。何为“忠”?何为“信”?惊醒多少痴心人。

            (二)

           “夏五月,王子虎卒。”

        鲁文公三年,夏季,五月,周王朝的王子虎死了。

        王子虎,是上任周天子周庄王的儿子(所以称王子)、现任周襄王的庶弟。在周朝的职务是太宰,死后给的谥号是文公,所以也叫太宰文公。王子虎,被称为王叔,不是王的叔叔,而是王的兄弟。“王叔”后来作为这一支的氏传了下去,王子虎的儿子就叫王叔桓公。《春秋左氏传》说,夏季四月二十四(乙亥),王子虎(王叔文公)去世,发来讣告,像对同盟国一样去吊唁,这是合于礼仪的。

          (三)

          “秦人伐晋。”

        鲁文公三年,夏季,秦国讨伐晋国。  

        秦穆公攻打晋国,渡过黄河,烧掉渡船以示必死之志,占领了晋国的王官(今山西运城市闻喜县西)和郊地(王官附近)。晋军不出战。秦军就从茅津(又名陕津,或大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南部的黄河渡口,当地有茅津村。此地是关中通往关外的必经要地)渡黄河,在殽地为“殽之战”死亡的将士筑一个大坟墓(“封殽尸而还”),然后回国。1993年的3月,在配合三(门峡)灵(宝)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的一段)文物调查中,考古学家们在此发现了一处超大的秦人墓地,墓地南北宽 3公里,东西长5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据说是目前国内所发现最大的一处秦人墓地。在经过初步考古钻探的5万平方米范围内,已发现秦国墓葬760余座,照此密度计算,15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可能有228千座秦人墓葬。这些墓葬均为竖穴方坑墓,单人仰面直肢或侧身屈肢葬,排列整齐,头一律朝向西土,陪葬品为铜带钩或护心镜。

        秦晋这一战之后,“史家”说秦穆公就此称霸于西方少数民族诸国,成为“西戎霸主”,所谓的“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

        这是由于任用了孟明视。在春秋五霸中,秦穆公不是中原诸侯的“老大”,而是西方国家的“霸主”,这一点与其他五霸有点不同。但综合评价秦穆公的实力,即使其作为中原霸主,实力也是完全够的,因为可以打得当时国际社会的名义“老大”晋国不敢出战。

        君子因此知道,秦穆公作为国君,提拔人才考虑全面,任用人才专一无二,不偏以一恶弃其善。孟明作为臣子,努力不懈,能够因为畏惧而思考;子桑(公孙枝,推举孟明者)忠诚,他识人有道,能够推举贤才。《诗》说:“在哪里去采蒿子?在池塘里、在小洲上。在哪里使用它?在公侯的祭祀典礼上(于以采蘩<fán>,于沼于沚<zhǐ>,于以用之公侯之事)。”(《诗经·大雅·荡之什·烝民》),秦穆公就是这样的。“早晚努力不懈,以事奉在最上层的一个人(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就是这样的。“把谋略留给子孙,以安定和辅佐他们(诒阙<yíquè>孙谋,以燕翼子)”(《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子桑就是这样的。 

          (四)

          “秋,楚人围江。”

        鲁文公三年,秋季,楚国包围江国。

        江国(又作鸿国、邛国,古读gāng),这个国家以“鸿鸟”做为图腾。位于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东南。江国在《春秋》中一共出现6次,前三次是在鲁僖公二、三、四年,跟着齐桓公结盟,讨伐陈国等(详见【闲话春秋】之七十一、二、三),后三次是今年和明年,楚人围江、晋人救江、楚人灭江。春秋时期,江国采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又投入齐、宋怀抱。鲁文公四年(公元前623年,明年),楚国国君楚穆王一怒之下灭掉了江国。内心无坚守,左右摇摆,最后把自己玩死了,而且让后世人看不上眼。 

          (五)

          “雨螽于宋。”

        鲁文公三年,秋季,宋国下了一场螽雨。

        什么是螽雨?就是在宋国有大批螽(zhōng)斯像雨点一样从天上落下来,这是螽斯死了以后掉下来的(“雨螽于宋,队地而死也”)。宋国人认为这么多害虫飞到宋国地界就死了,然后从天上掉下来,既没有伤害农业,又增加了肥力,这是天大的喜事,所以跑来告诉鲁国,《春秋》便以异象加以记载。这是《春秋左氏传》和《春秋公羊传》的观点。

        《春秋穀梁传》的观点是,鲁以外的国家闹灾,春秋经不予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呢?是因为灾情严重。严重到什么样?盖屋顶的茅草都被虫吃光了。看明白了吗?这里的意思是说,不是螽(zhōng)斯死了以后掉下来,而是活着的时候铺天盖地地从天上掉下来,给宋国造成了重大灾害,所以《春秋》加以记载。似乎后一种观点更站得住脚,毕竟在天上飞的螽不会无缘无故地全死了掉下来。 

          (六)

          “冬,公如晋。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晋侯盟。”

        鲁文公三年,冬季,鲁僖公到晋国。十二月二十二日,鲁僖公与晋襄公结盟。

        这是《春秋》首次记载鲁僖公到晋国访问。去年去晋国与晋大夫阳处父结盟的那次没好意思明写“公”(详见【闲话春秋】之一零五。估计是晋襄公良心发现,为曾经对鲁文公的失礼而感到不好意思,请求改订盟约。十二月二十二日,鲁文公和晋襄公在晋国国都绛城结盟。晋襄公设享礼招待鲁文公,赋《菁菁者莪》这首诗(《诗经·小雅·彤弓之什》),核心思想是,“既见君子,乐且有仪”。鲁国大夫庄叔(叔孙得臣)让鲁文公降阶下拜,说:“小国在大国接受命令,岂敢对礼仪有所不谨慎?君王赐我们以重大典礼,还有什么比这再高兴的呢?小国的高兴,是大国的恩赐。”晋襄公走下台阶辞谢,再登上台阶,完成拜礼。鲁文公赋《嘉乐》这首诗(《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核心思想是,“显显令德,宜民宜人”。

        这里把两位国君诗人的大作收录如下,以飨大家。从诗所表达的内容来看,可以明显感觉到两位在互相吹捧,只不过吹捧的形式更高雅一点而已。通过写诗来展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这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应该算是晋襄公与鲁文公的创举吧。

        晋襄公赋的《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é),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莪蒿(hāo)葱茏真繁茂,丛丛生长在山坳(ào)。已经见了那君子,快快乐乐好仪表。莪蒿葱茏真繁茂,簇簇生长在小洲。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乐悠悠。莪蒿葱茏真繁茂,蓬蓬生长在丘陵。已经见了那君子,心情胜过赐百朋。杨木船儿在漂荡,小舟上下随波浪。已经见了那君子,我的心里多欢畅。

        鲁文公赋的《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假乐》: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千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qiān)不忘,率由旧章。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之纲之纪,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yōu jì)。

     君王美好多快乐,品德显著又高尚。能安人民用贤良,接受福禄自天降。上天命令保佑他,多多赐福国兴旺。求得福禄上百样,子子孙孙千亿强。相貌堂堂德行美。宜做国君宜做王。没有错误不忘本,遵循祖先旧典章。仪容美好又端庄,言语政令也正常。没有怨恨无憎恶,常与群臣共商量。受天赐福大无疆,统治四方明纪纲。建立法度统四方,朋友群臣得安康。诸侯卿士都来到,衷心爱戴我君王。尽忠职守不懈怠,人民归附国运长。 

          (七)

          “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救江。”

        鲁文公三年,冬季,晋国卿大夫阳处父帅军讨代楚国,以此救援江国。

        楚国的军队包围其东边的江国,晋国大夫先仆从北面直接攻打楚国,让楚国不得不回后防守,从而达到救援江国的战略目的。晋国在出兵前,把楚国欺负中原“小兄弟”江国的事情报告了周襄王,估计是周襄王派王叔桓公(王子虎之子)协助晋国卿大夫阳处父攻打楚国,这样在道义上更胜一筹。晋军攻打楚国的方城山(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西南)关口,确实看到了楚国大夫息公子朱(子朱,楚国领兵讨伐江国的统帅)后才回国。这是因为,楚国军队听到晋国军队来了,便从江国撤围,回防国都,晋军看到楚军撤兵,也就撤回来了。

        《春秋》从此之后也开始记载外大夫(诸侯大夫)领军了,过去是只对内大夫(鲁国大夫)帅师予以记载。随着诸侯大夫权力逐渐增大,孔老夫子的“削史之刀”也在与时俱进。

读点春秋,知点礼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