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中欣治痹证验案二则

 循天园 2024-05-18 发布于广西

江苏省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顾中欣擅长治疗内科杂病、中医妇科、中医男科及肝胆系统疾病,对治疗痹证也颇有研究。笔者有幸跟师学医,现将其治疗痹证验案二则整理分享如下。

案一

患者女,52岁,2017年3月16日初诊。患者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6年余,病情时轻时重,每遇疼痛则自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扶他林),服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刻下:神清,精神尚可,肢体关节疼痛,双手指关节晨僵明显,面色少华,倦怠乏力,纳谷不香,夜寐欠安,小便调,大便每日1~2行,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气虚血滞,筋脉失养。

治则:益气和营,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处方:羌活10g,独活10g,桑枝10g,海风藤15g,秦艽10g,川芎10g,炙黄芪20g,当归10g,煨木香12g,茯苓10g,白术10g,怀山药10g,淫羊藿10g,鹿衔草15g,首乌藤15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甘草6g。7剂。

3月24日二诊:患者服上方1周后,诸症减轻,纳食可,大便每日一行。守初诊方去柏子仁、酸枣仁,加茯神10g。连服14剂,诸症蠲除。

 顾中欣治疗痹证以益肾壮督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其尤重视治风理血,故益肾壮督的同时常配以祛风养血、宣痹止痛之药,常以黄芪、当归为对。黄芪性甘温,可以荣筋骨,更擅长补气,气足则血旺,血旺则气行有力,顾中欣常用于因气虚血滞、筋脉失养的痹证患者。当归性甘平柔润,擅长补血,《名医别录》谓其可除“湿痹”,《伤寒论注解》谓其能“通脉”,《得宜本草》曾云黄芪“得当归能活血”。顾中欣认为黄芪、当归两者相使为用,则补血生血活血之效更加显著,有阳生阴长、气旺则血生之义。现代药理学认为,黄芪煎剂可促进骨髓造血细胞DNA合成,加快核细胞分裂,从而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长、发育、成熟过程,加强骨髓的造血功能。有研究用黄芪煎剂灌服小鼠,结果显示黄芪煎剂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顾中欣以黄芪、当归为药对治风理血,实乃从化源滋生入手。盖人之阳气,资始在肾,资生在脾,且顽痹证多久服风药,当有疏风勿燥血之意。

案二

患者女,63岁,2017年5月31日初诊。患者既往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0余年,病情渐重,多次于医院就诊,病情反复,长期服用白芍总苷胶囊(帕夫林)。刻下:神清,精神可,双膝关节疼痛、僵硬变形,屈伸不利,纳寐尚可,二便调,舌偏紫,苔白腻,脉弦涩。

辨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治则: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处方: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地龙10g,僵蚕10g,茯苓10g,清半夏10g,陈皮10g,白芥子10g,三七粉(冲服)5g,甘草6g。7剂。

6月8日二诊:患者服上方1周后,双膝关节疼痛有所缓解,仍屈伸不利,守初诊方加伸筋草15g、千年健15g。7剂。

6月16日三诊:患者双膝关节疼痛不显,屈伸有所改善,继服上方14剂。

按 痹证初起时多为风寒湿热之邪痹阻经脉,络道阻滞,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累及筋骨、肌肉、关节,痹症日久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痹阻经络则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等,大多疼痛不已,即所谓“络瘀则痛”“久痛入络”。顾中欣认为此时用祛风、散寒、清热、逐湿等草木之品疗效多不佳,必须借助虫类药物,剔风搜络,直达病所,方可奏效。地龙、僵蚕均为虫类药。《本草纲目》谓地龙可治疗“历节风痛”;《得配本草》谓其“能引诸药直达病所……除风湿痰结”。其性善走窜,长于通络止痛,且又有利湿清热之功,凡经络痹阻、血脉不畅、肢节不利等,皆可用之,乃治疗痹证的常用药,有“通则不痛”之义。有学者研究得出,地龙提取物具有溶血栓和抗凝血作用。僵蚕辛咸平,可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亦善于搜风通络。僵蚕“气味俱薄,体轻而浮升”,地龙药性咸寒,咸能降泄,两者一升一降,升降协和,舒展经络,以助通络止痛之功。(夏娟 葛勤 时乐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