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摸过的逆鳞,千古都在点赞∣品诗词30:《题乌江亭》及外三首

 读读镇 2024-05-18 发布于广东

01
爱诗,也爱兵法

大唐诗坛星光熠熠,初唐有四杰,盛唐有李杜,晚唐有小李杜,小李杜就是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来读读杜牧。

杜牧出身豪门,是宰相杜佑之孙,在长安城那是煊赫望族,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盛誉,大意就是韦杜家族门第高贵,跟天庭差不多了。但好景不长,杜牧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杜牧从此只得靠自己打拼,成长为一个特别的杜牧。

上次品读过杜牧的《清明》,领略了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还有那句余韵无穷的结句,令人无尽遐想。类似这样的千古名句还有《江南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吟毕总觉回味无穷。

如此诗情画意的杜牧,竟然对军事研究还有颇深的造诣,他写了不少军事论著,曾被司马光《资治通鉴》引用,还在曹操注释的《孙子兵法》基础上又加了自己的注解,被列入了《四库全书》,成为注解兵书的权威作品。

独到的见解往往都有独到的深度和新角度,或许,正是这样深思求新的思维,也让他在诗歌创作中新意迭出,偶尔蹦出不同寻常的逆向思维,妙笔反转,不知道,这是不是兵法常谈的出奇制胜。

只是,杜牧不知道,他这一不小心,就摸了人家的逆鳞。

02
逆鳞六国:《阿房宫赋》

世人熟知,秦灭六国,秦始皇统一天下。但在杜牧那篇才华横溢的《阿房宫赋》里,却偏偏说灭六国的不是秦,而是六国自己灭了自己。

嗟乎!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是杜牧23岁时创作,杜牧因此名满天下,还被太学任教的吴武陵举荐中了进士。此赋气势一贯、文采飞扬、思想高蹈、抑扬顿挫,其雄健之风,落笔惊雷: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事实上,年轻气盛的杜牧这是在摸当朝皇帝的逆鳞。他是借阿房宫的奢极而亡来批判晚唐的颓败,直斥“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但位卑言轻,疾呼徒叹: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03
逆鳞项羽:《题乌江亭》

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好不容易突围到安徽和县的乌江亭,本有机会乘渡船返回江东,却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西楚霸王仰起了高贵的头颅,为世人留下了乌江自刎那悲壮且感人的故事。

于是,我们可能忘了胜者刘邦,却记住了乌江自刎,记住了霸王别姬,像李清照那样,欣赏着悲剧英雄那高贵灵魂的一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面对乌江亭,杜牧并未抒写浪漫,而是现实主义地批判这位力可举鼎的霸王。他为项羽惋惜,惋惜他为什么不回江东,为什么不忍辱负重,卷土重来。

项羽不是不知道,打败他的韩信,就是一个忍了胯下之辱的英雄。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有趣的是,当批判之手摸向项羽的逆鳞时,一代文豪王安石却对杜牧的批判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在《叠题乌江亭》提出了政治家的诘问:“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从上面三个大诗人对项羽的态度,我们看到了三种角度:李清照是人格魅力的审美取向,杜牧是坚持理想的不屈姿态,王安石是政治家的历史格局,各美其妙,都是我们享之不尽的历史文化馈赠。

04
逆鳞周郎:《赤壁》

再来看赤壁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笔下的大都督,得尽天下风流。

杜牧可不这么看,他说——

赤 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不愧深恋军事,诗中的他途径赤壁,没事竟捞出了古代折戟,反复磨洗认出了是赤壁大战的遗物。当然这必是他的想象,不会痴迷到真跳江捞铁。想归想了,可他不仅不赞周瑜,反而扎心窝地直杵周郎。他说如果不是有东风的帮助,那东吴的二乔可早就被曹操掳获,锁进铜雀台喽。

二乔是谁呀?那是东吴至尊的两位夫人。大乔是孙策的夫人,吴主孙权的嫂子;二乔是周瑜本人的爱妻。二乔都被掳掠,那可不就东吴亡矣了吗!

杜牧这逆鳞摸得,跟诸葛亮可谓毒辣相当。当年诸葛亮为促成联吴抗曹,他在周瑜面前也曾经拿二乔来激将。他故意献计周瑜说,曹操大兵压境,东吴出兵那是以卵击石,如需不费一兵一卒且安然无恙,可献两人予曹操......周瑜急着问是哪两人。诸葛亮轻摇羽扇,徐徐道出:二乔。

都是深谙兵法的主,孔明用二乔激将,那是当下奏效;杜牧用二乔调侃,真真一个事后诸葛。一首首诗歌和一个个历史故事,就这样以“无用之用”慢慢浸润我们的文化底色。

05
逆鳞春花:《山行》

摸了历史人物的逆鳞还不够,杜牧的逆向思维还推陈出新用到了自然。那一年,他深秋山行,枫林赏景,爱极。

漫山红枫谁都爱,苏轼说枫叶,“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李白言枫叶,“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白居易写枫叶,“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华秋瑟瑟”,都是在秋言秋,一叶说心绪。而杜牧偏偏来了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夸枫就夸枫罢,这一开口,就把春天的百花都“得罪”了。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叫桃花怎么想?千树万树的梨花又该怎么想?

还好,他有知音,刘禹锡也曾为捧秋,一己之言就把春日比了下去:“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位两度贬谪却两次都拿桃花讽刺权贵的刘禹锡,也是叛逆倔驴得可爱。虽因“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而陷入“桃花诗案”,遭贬十二年后,他依然故我,继续写下“前度刘郎今又来”,暗讽得非常得意。权贵都不怕,那“得罪”一下春天也就无所谓了。

哈哈哈,都是笑谈,其实刘郎的真意在后两句,这当然也是杜牧的真意,更是我们喜闻乐见的泱泱诗国的文化意趣,以及不可忘却的精神追求——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END

关注读读镇,陪您品读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