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寿眉长手长脚,如何正确冲泡呢?请记住这个细节

 小陈茶事 2024-05-18 发布于福建

《1》

年前预订的芍药花,终于收到货了。

一把粉白的,汤碗那样大朵;一把玫红的,略小一号,也有饭碗一样大小。

剪了根,泡了深水醒花六小时。

傍晚去看,呀,居然全开了。

来的时候是骨朵,这时候,已经全部盛放。滟滟一桶,姹紫嫣红,煞是壮观。

找了两只花瓶插起来,赏玩。

可惜手边全是宜家的玻璃瓶,虽然勉强能配得上,但总是少了一点韵味。

下次要去淘几只仿古的瓶子,美人耸肩、美人觚、瓜棱花口、活环、胆瓶、六方瓶、纸槌瓶.....

李麻花建议说,探春房里那只汝窑的花囊,就很好,不如淘一只仿的,拿来摆桌上,插这些缤纷的芍药。

我翻了她一个大白眼。

秋爽斋大厅里的那只花囊,扁圆形的,宽口大肚,插个菊花还勉强,用来插这大朵大朵的芍药,岂不是要把花枝剪得短短的?

一缸大花泡在大肚盆里,那不是满头花翠的刘姥姥么?


《2》

赏过了花,准备泡茶。

泡的是2024年的一级春寿眉《花弄影》,小陈茶事家的白茶明星产品。

今年的《花弄影》,比起往年,条形略大一些,花香,也更浓郁一些。

称好5克之后,端起来闻了闻,那干茶里,有清晰如鲜花般的花香。

赶紧去开箱闻箱子,果然,铝袋里,花香氤氲。

拉了李麻花过来闻,她如愿瞪大了眼。

很神奇,喝了这么多年的白茶,尤其是一级春寿眉化弄影,第一次在干茶里,闻到这般清晰浓郁的,花香。

从前只在蒸出来的干茶香里有闻到过花香,只是那是烫壶温杯之后蒸出来的,并且,香气飘渺,极为依稀。

不似这般常温状态下便能闻得到极为容易辨识的花香,并且,还是极容易辨识出哪种花的香气的,花香。

真真是太意外了。

也真真是太惊喜了。

细细想了很久,花弄影的干茶里便能闻到浓郁花香的原因,只能归结为,天气。

瑞雪压过的茶枝,果真,真香了。

《3》

烧了沸水,准备冲泡。

先烫壶温杯,闻了一道蒸出来的干茶香。

蒸过之后反而花香淡了,鲜植物的鲜爽感倒是提了起来,仿佛打开了关闭芳香物质的那扇大门,一股植物清鲜,倾巢而出。

是那种与阳光交换过的,日光萎凋下生出来的,阳光的气味。

像年轻飞扬的青春,有汗水,有荷尔蒙,有青梅如豆、柳叶似眉。

闻过干茶香,再来注水。

在这里就有诀窍了。

但凡泡过小陈茶事家的一级春寿眉《花弄影》,或是泡过白露茶,寒露茶的人都会有感觉,那就是,在这些茶的新茶期,注水比较考验技术。

怎么说呢,就是在注水时不小心会把水溅出来,溅到桌子上,甚至溅到放在桌上的另外一只手上。

烫出几个痛痛的红点点。

所以一般不太会使用盖碗的人,在泡寿眉的时候,尤其是泡枝条舒展不卷屈的日光萎凋的寿眉的时候,在注水这个环节,时常“偷懒”。

懒得去冒烫到手或是水花四溅的风险,自动省略掉环壁注水这一招,直接从一个点注下去,任水从底下漫上来,满了一碗,再合盖出汤。

这种泡法,虽然保住了桌子和自己的手背,也保住了优雅,但却丧失了全然品尝一泡春寿眉、秋寿眉全滋全味的机会——只从一个点注水的坏处便是,无法让盖碗上部分、中部分的茶叶浸到沸水从而释放出内质来。

于是,这一盖碗茶汤出出来,内里的物质便只有盖碗下部那些被浸到沸水的茶叶所释放的。

中部与上部,因为干茶很轻,被沸水一浮便上去了,浮在水面,且与水面接触的时间又极短,根本来不及释放内质。

是以,这第一冲的茶汤,便清淡得很——只有三分之一的内质释放出来,能不清淡吗?

《4》

那么,要如何泡“长手长脚”的春寿眉,才能让它的内质,充分释放,全然释放,均匀释放呢?

要领便是,找一只宽口大肚的盖碗,来泡《花弄影》。

宽口大肚的盖碗,口沿宽阔,干茶易进,汤水也易出。

大大的开口,正好可以让茶叶能尽可能地完整地进入盖碗;而大大的碗肚,则可以令茶叶舒适地平躺在盖碗里。

这样便不会蓬起来,便不会浮出盖碗,便不会在冲泡时与沸水生出反弹力,将沸水弹出盖碗,飞溅到桌上去。

那如果正巧家里都是泡白毫银针的盖碗,而没有适合泡寿眉的宽口大肚盖碗,怎么办呢?

临时上网买一个,也要三四天才会到货,远碗可解不了近渴。

这时候便要利用到第二个诀窍——折茶。

把称好重量投进盖碗里的一级春寿眉《花弄影》,轻轻地抖一抖,让它们的枝条间的隙缝不要那么大,抖紧密一些,体积变小一些。

接着,从最表面开始,将梗略长一些的茶枝,折成两段,再放回盖碗里。

具体的步骤是,左手拿起盖碗的盖子,平举着,与盖碗碗口平齐。

右手拿起竹茶夹,从最顶上开始,夹起一枝略长的茶枝,夹子夹在最后一根叶子与茶梗交接处,然后放到盖子上,用力将茶枝向盖子一坐,长梗便会断开在夹子夹住的位置,这一枝春寿眉,也自然就变成了两截。

上面一截是芽头和叶子,下面一截是纯茶梗。

这样一折,这枝长手长脚的寿眉茶枝,就变短了,可以平躺进盖碗里了,不再浮于碗面甚至高出碗面。

在冲泡时,它不仅不会把沸水反弹回去,还因为增加了断裂面,从而多了两个释放内质的出口,让内含物质更快地释放到茶汤中,让第一冲的茶汤,亦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当然,折茶并不是所有茶都要折的。

只折冒出碗面的那一部分,只要整碗春寿眉都沉入碗中,不会在冲泡时反弹沸水,这个步骤就可以停止了。

适可而止,方是正道。

《5》

这个方法适合所有的寿眉。

只要是称好重量之后会浮出盖碗的白茶,都可以稍微折一下。

只折表层的几枝,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当然,折后更不能坐杯了,否则会苦涩——折后原本就容易释放内质,再加上长时间闷泡把内质多多地闷出不,1+1,岂不更浓了?

折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用手折,虽然用手最简单,但有些茶友对手比较忌讳,觉得手上有细菌,觉得手脏....

但是,泡茶其实也是用手,端茶喝也是用手,闻盖香也要用到手.....

手:(生无可恋脸)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挑一只大口大肚型的盖碗。

直接投入,便能平躺,便能环壁注水,便能均匀释放内质。

大肚能容一切世上难容之物。

比如,春寿眉的妖娆身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