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林硬功 螳螂拳

 新用户38922816 2024-05-19 发布于海南
螳螂拳属少林外家,大力阳刚,是一种硬气功夫,专练掌侧切劈功劲,功成后能断石开砖,因其形似螳斧砍物,故名。
一、养气功
养气行功三要旨,一松二静三匀细。
舒放肌肉全身松,气聚丹田缓缓去。
静乃一念代万念,心空气清妙无比。
呼吸深长细而匀,息息操练成真气。
螳螂掌功养气的姿势很多,有站势、坐势、卧势、行势,而以站势上功最快,故常用站势,站势以“朝佛势”为主(余势略而不讲)。
朝佛势:身体站立,面向前方。头顶、项领、肩沉、背直、胸宽、腹实。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自然向前,两膝挺正,两掌成自然掌,五指稍开,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轻轻相合,掌心向里,掌指上指,高在颌前,离之少许。两眼下视或闭上。牙关相合,嘴唇轻闭,舌抵上腭。全身肌肉,自然放松,不可蛮拙着力,不可弛懈无力。然后排除杂念,专心养气。
养气之法由呼吸入手。以意调气,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气息缓缓进入并渐渐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意想双掌。呼吸用鼻,缓慢、深长、匀细(自我掌握,感觉舒适顺畅为度,不可忽长忽短、忽慢忽快)。
养气贵乎静!愈静愈佳,锁心猿于脑海,拴意马于丹田,排除杂念,聚精会神,心意专一,不可胡思乱想,否则气乱。
练功不几日,丹田处会产生热胀感,气功上称之为“得气”,此乃丹田内气初萌之状。一般百天,丹田内气渐渐凝聚而充盈了。
二、运气功
深吸一息进丹田,聚精会神修运行。
心领意引一路走,缓缓贯注小天星。
内气道路无阻碍,百练功纯自通灵。
养气功成,丹田充盈,即行运气。运气时,也用朝佛势,先吸后呼,着意在呼。吸气要诀同“养气功”。呼气时,双掌向上、向前、向下直臂呈圆弧形运动,并渐渐分开,掌心相对,掌指向前,至双腿外止。意想丹田内气缓缓通臂贯注双掌。肌肉不能紧张,双肩必须放松。然后收回成合掌朝佛势,收回时吸气,回到原位时,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运气贵乎缓!随动而运,使意气相结合,积蓄内能,产生功劲,要求加强心意体会,快则气散,手掌无功。气到手掌(掌棱在武功中称作“小天星”),有热胀有力之感。
运气时,精神兴奋,心念强烈。运气练成,意之所动,气即到掌,经脉通灵,无碍无滞。底功已备,则可抗硬断物。
三、硬气功
螳螂扬掌从天起,断石开砖劈切力。
内气外硬混元体,吸聚呼发功劲疾。
苦练铁手成利器,刀风起处伤杀机。
螳螂掌硬功先操打沙袋(方形布袋,大小适中,内装河沙或铁砂,密加缝衲,坚牢备打),置于凳子或其他物上。再直接操打硬物,如火砖、木板、石块等(上面可适量放些纸张或毛毡等,减少疼痛,不易损伤)。
扬起手掌,然后向下竖掌劈切(可单操或双操),打中时,五指紧并,大拇指也可屈跪,掌指向前,掌心在内,掌背向外,力用在掌侧棱。拧腰、转髋、沉肩、稳桩。步成单跪势。
扬起手掌时吸气,吸气要诀同“养气功”。劈切时,快速呼气,气流从鼻孔喷射而出。意在手掌,心想丹田内气悉数到达手掌,力大无比。气在先行,力在后随,气到则力到。炯目、咬牙,手掌肌肉紧张。气功术语称此种呼吸用气为“发气”。发气贵乎疾!疾聚疾发,配合手动,以气催力,产生速度,形成功劲。
初习时,手掌疼痛难忍,坚持数日,掌棱骨、肤渐渐丰实坚硬,自可消失。但不可蛮练,过猛则伤,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少后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怕吃苦,长操不断。3个月内即可掌起断砖。过疲、过饱、过饥、病时、心烦、惊慌等不宜练功。功后揉擦活动掌指,也可配用“正骨水”等跌打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