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志勇作品】新诗的主题、意象与格律——评新诗《局外人》

 微湖尖尖荷 2024-05-19 发布于山东

文章作者:赵志勇  图片音乐:网络

就最近写的《局外人》做一点点主题、意象和格律方面的分析,以及写作的思考。原诗附于文章末尾。

诗的第一段:

沧浪之水潺潺

不屈的灵魂时隐时现

古老的光线划过流年

影子一分两半

时间有时候让我们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在清与浊之间挣扎,甚至灵魂也出现割离,自己也成了自己的局外人。“沧浪之水”算是用典,取清浊之意。诗句形式上上下对称,算是对自己和影子的一个形象描绘。基本注意到了诗的主题、意象与格律之间的结合。

诗的第二段:

卡在山巅的月亮船

沉睡和死亡分不清界限

迷糊着给自己洗脸

世界倾倒了一面又一面

一切都不属于我

我不在这个世间

人有时候会把自己卡在一个高位下不来,却不知道把自己抬得太高了,反而失去了生命力的根基,失去了活力。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戴了无数的面具,连自己对自己都模糊了,把自己活成了这个世界的局外人。过于的自我,过于的虚伪,就是自我与世界的隔离以及屏蔽。诗句形式上每两句之间有重复也有变化,代表着思考与认知的转变,也有隔离区别的意味。

诗的第三段:

冷冷地窥视着哀伤奔跑

遥远的烟花无声地咆哮

忽地一声大吼

寂静的村子涌起连绵的狗叫

一扇扇的窗棂

亮起耀眼的灯

古老斑驳的墙面

映出饕餮的眼睛

我们常觉得自己孤独与哀伤,与这个世界有隔离,有自我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当我们冷静下来,想要大声呼喊救赎时,引来的往往只是狗的狂吠与冷漠恶意的凝视。每个人都被排斥在他人的世界之外,都被排斥在整个世界之外,人人都是局外人。这是一种群体性的悲哀。偶尔亮起的灯光,只是给无尽的欲望照明了又一个方向。古老的城墙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阻挡在人与社会之间,斑驳而无奈。诗句形式上也是刻意追求有规律的变化,第四句长句,代表着情感漫长地宣泄。这段在押韵上,前四句是开口韵,代表激烈地抗争,后四句是闭口韵,代表沉默地无奈与哀伤。

诗的第四段:

他们会重新走过,在我之后

最后一段就一句,仿佛是整首诗的局外话,与整体格格不入,算是形式上的一种刻意,配合题目局外人。这句是说的反语,希望有人能改变这种虚伪压抑,人无法展现真实的自我,人与人之间隔离,人与社会隔离的状态。算是一种希望和向往。

刚学习写新诗,现在对新诗基本是盲人摸象,凭着对新诗的一知半解来写新诗,都是不成熟的看法。真心地希望能有老师多多批评指导一下,我对新诗还是没找到感觉,只有些新学到的似是而非的概念。

我认为诗的主题首先要真实合理,空洞地拔高或虚无主题的诗,往往会缺乏生命力。其次要深刻,无论主题大与小,深入深刻才容易有意境,过于肤浅的主题容易冲淡诗意。第三不宜过于直白激烈,冷峻描绘与思考的诗句,往往更容易直击人心。

诗的意象尽量鲜明生动,让人大概能看得懂,不要过于朦胧,不要故弄玄虚,毕竟作品还是更希望人看懂的。

新诗的格律见仁见智,我觉得诗还是注重点格律更好一些。首先是押韵,我觉得既然是韵文,还是要基本押韵的,中国汉字的灵魂就在于韵,韵是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也是汉字美之所在。其次是形式,诗的形式还是尽量做到参差中有规律可循,这也算是形式美,形式如能配合主题就更好了。

诗言志,用凝练的语言传达丰富的情感,诗是最难写的文体,写诗人冷暖自知。诗是灵性的,它是心学,是心的情感迸发,是意象的塑造,还是尽量不要满篇的议论为好,和文有一个区分。

附新诗《局外人》:

局外人

文/赵志勇

沧浪之水潺潺

不屈的灵魂时隐时现

古老的光线划过流年

影子一分两半

卡在山巅的月亮船

沉睡和死亡分不清界限

迷糊着给自己洗脸

世界倾倒了一面又一面

一切都不属于我

我不在这个世间

冷冷地窥视着哀伤奔跑

遥远的烟花无声地咆哮

忽地一声大吼

寂静的村子涌起连绵的狗叫

一扇扇的窗棂

亮起耀眼的灯

古老斑驳的墙面

映出饕餮的眼睛

他们会重新走过,在我之后

作者简介:赵志勇,自号大石墨一斋。嘉祥县人,1984年生,石雕工匠。济蜂园文学社成员,热爱传统文化,喜欢古诗词,中华古诗词吟诵推广人。喜欢研究中小学教育理论,并在多个国学兴趣班做教育实践。自拟对联“一生万俯仰天地,墨秉心肝胆春秋”以自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