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析判断说了等于没说——细读《纯粹理性批判》(二十五)原理分析论:第二章 一切纯粹知性原理的体系 (至B193)

 琴弦在雾中 2024-05-19 发布于山西

本章内容包括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展示(直观的公理、知觉的预测、经验的类比、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解释、驳斥唯心论、对这个原理体系的总注释六部分。讨论分析判断的原理是为了使综合判断的理论摆脱一切误解。

整个原理分析论都是知性的判断力的学说。知性的“批判的谨慎性”,即知性的先天判断要谨慎地保持在经验对象和图型所限定的范围内。所以要有一个逻辑原则,从而构成一个体系。这个原则就是范畴表。

“先天原理之所以叫先天原理,不仅是因为它们包含其他判断的原理于自身,而且也因为它们本身不再以更高且更普遍的知识作为根据。”这一属性要求一个主观上的证明。

第一节 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

一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即矛盾律。“一个判断即使没有任何内部的矛盾,却也有可能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无根据的。”前者例如我们指着外面的大晴天说:“外面在下雨,”后者例如断言“灵魂是不朽的”。这两个例子都没有真理性。

“任何与一物相矛盾的谓词都不应归于该物这一原理就称之为矛盾原理”——例如说“圆是方的”——,它是一切真理的一条普遍的、虽然只不过是消极的标准,因为它仅仅属于形式逻辑。“消极的”是说矛盾律只能做到说真理绝不能是怎样的,而不能说真理到底是怎样的。如同在伯林的语境中,“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之差别,前者是免于怎样怎样——“free from”,后者是要怎样——“free to”。如果针对的是分析判断,那么矛盾律就能够有一种积极的运用,这是因为真理性已经完全包含在主词当中。

归纳只是一种整理经验以及对经验知识的可信度作出评价的方式,不是严格逻辑操作的方式,从中得出的结论只有或然性意义,没有必然性。因此严格的形式逻辑内容不包括归纳。形式逻辑只讨论分析命题,没有综合命题。

“某物不可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

亚里士多德的矛盾律定义掺杂了杂质,在上述表达式中,“不可能”是多余的,附加上去的。因为“不可能”是个主观态度,没有必要加上,矛盾律反映的是原理本身的客观现实。另外,“同时”多了一个时间条件——时间条件在矛盾律的表达中也是多余的——这就表明命题不是纯粹的分析性命题,不是先天命题,而是一个后天经验性的命题。一旦引入时间,就变成了综合的有关经验对象的原理。

“没有哪个无学问的人是有学问的”,这是一个分析命题,“无学问”已经在主词当中被包含,命题的正确性从矛盾律中显露出来。

这里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矛盾律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因为如果主词是一个“人”或者任何现实的实体的话,那么它具有任何属性或谓词都是要经过时间的,也都会在时间中经受改变;但现在通过一个“否定性的命题”把任何实体都排除之后,只剩下一种概念(“无学问的人”)来做主词,这就显露出命题本身的纯粹逻辑关系。在这种意义上命题所表达的只是概念之间的分析性的逻辑关系。

但如果说“一个没有学问的人不是有学问的”就不正确,因为此时没有学问,可能彼时就有了。只有说“一个没有学问的人不是同时有学问的”才具备正确性,一旦加上时间条件,它成为一个后天经验命题,综合的命题,成了一个“实体”和它的“偶性”的关系判断。对于综合命题,主词和谓词的关系是通过时间综合上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