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火、毒,气分证拿什么安放你们

 花无缺3myj1j3d 2024-05-19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上回广泛的气分证,读书有方法中说到气分证的界定原则,那么按照邪实和正虚的比例,南岛老师总结出一张非常清晰的“气分证常见方证图”。

图片

图片这张图表告诉我们什么

从图中不难看出,白虎加人参汤和王氏清暑益气汤,正好是处在“偏邪实过渡到“偏正虚的时候所用方证。

“偏邪实类”中,因为邪实是温热类邪气,一种是偏于表,上受于头面部,即外感温病。第二种偏里,是伏邪外发,即伏气温病。

在偏于表、温邪上受的部分,最轻的头面部出问题可以用翘荷汤证。而普济消毒饮可简单地对应于大头瘟、痄腮(腮腺炎)这些;而烂喉丹痧出现时可对应于余氏清心凉膈散。

在肺系的部分,不管是麻杏石甘汤还是千金韦金汤等,都在气分证中跟肺相关的部分出现。但就算是赵老,他罗列的所有方证都是穷举不完疾病的所有情况,因为肺主一身之气,气分证跟肺关系密切。

肺胃同热是气分证最主证的主证,即白虎汤证。接下来,同为阳明经的肠也继续被热邪传导伤害,或出现热结或出现热利。对应方证为承气类方和葛根芩连汤证。其实在温邪由上焦转为中焦这部分就是最典型的气分证。

特别说明的是,在肺胃之间,还有胸膈,即老师说的“膜原”地带(心下,焦膜发源的地方)。这里因为三焦主行水和行阳气的功能,热邪经常会被“炼液为痰”。按照无形的热亦或是有形的痰,多分别选用栀子豉汤证或陷胸汤证。另外,这个位置还有一个特点是会“郁,继而才容易形成伏邪,这也是代表方升降散的用武之地。且此处便是属少阳病的根据地所在。

接下来,当邪实过胜(热盛)会导致伤津伤气,也就是“偏正虚类”所述情况。依据虚则补之的原理,按照亏失程度要么补津、液、阴,要么补气,其代表药物就是以沙参、麦冬为主药的汤证或生脉饮证等等。

总之,对应表格,非常清晰明了。

图片图表里的隐含信息

1、翘荷汤证的鉴别要点
同样都是温邪上受于头面部,翘荷汤证主证为发热、口鼻干燥、耳鸣、目赤、齿龈肿痛、舌苔薄黄而燥、脉数。它是气分证,指可以直接清热而愈。若是卫分证,需以宣肺为主,佐以清热。也就是说,使用翘荷汤证前,一定要排除卫分证。不记得再回顾一下——全面总结一下卫分证

2、关于热、火、毒
当邪气性质从(翘荷汤)中的温热变为(普济消毒饮)和(余氏清心凉膈散)的温毒,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师说,热是弥散的,火是聚的,故热聚成火(即热为火之气,火为热之聚)。火进一步聚而化毒,其实六淫中(风寒暑湿燥火),除了风邪,其他邪聚在一起都会成毒,且以火和湿为甚。而到了“毒”的程度,其力量更大,它可以使得组织结构变性,溃烂等。这也是为什么到了这个程度,药方中要考虑“升降”来散火毒的原因——使聚在一起的毒散开。如孩子透疹用的升麻葛根汤。

3、烂喉丹痧的并发症
烂喉丹痧指火毒窜扰,在体表为丹痧,在咽喉为“烂喉”。但以无邪陷心包和热伤营阴而归入气分证。(邪陷心包和热伤营阴是营分证的特点

图片

像烂喉丹痧这种在咽喉部位聚集火毒的,特别容易按照循经,由焦膜陷入心包。仍然要强调的是胸膈和三焦的位置,是非常容易火郁的,是少阳所在的位置,故要防止其转为心肌炎、中耳炎等。

4、在肺的时候,究竟怎么区分卫分证和气分证

因机转化是区别卫分证和气分证在肺的关键。

什么是因机转化?这部分听得有点烧脑。老师给出的例子是这样的,肺气不宣,郁热在里,炼液成痰,甚则成脓,肺痈之成,排痈为要。此时若伴“背微恶寒等疑似肺卫证,多为因实邪阻滞而卫阳不布,等于肺气不宣这个病机维度,额外加上新的邪气来加重肺气不宣,需要治病因。病因解除时,人体正气恢复,原来的肺气不宣常可随即恢复。

我理解的是,肺的里证特别重的时候,在卫分证那些肺气不宣已经彻底被痰、热所攻占统治了,故要将排痈、清热等这些视为头等大事,等到这些重要的事情解除了,肺卫也就恢复了。

5、为什么白虎能达热出表
气分证中,人的身体本身就有排热的反应,白虎汤是用来辅助此功能的。石膏是君药,其分量很重要,它衍生出来的也可以称为“石膏类方”。但原则一样,加减看情况。比如兼气虚,用白虎加人参汤。如果化风,加羚羊角、钩藤等。有温疟,用白虎加桂枝汤。兼湿时用白虎加羌活汤、白虎加苍术汤。

当热不占据主导,仅'余热未清',用竹叶石膏汤。当少阳表风寒不解,阳明里热渐起,用柴葛解肌汤。当太阳表风寒不解,阳明里热渐起,用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

6、温热在肠的三大治法
①承气汤中用生大黄,后下。要注意一般现实中燥热伤阴既重且急,要合补气、补液药方。
②恢复大肠的传导功能。这部分要想着和卫分证中恢复肺的宣降功能的方法一样,就了然了。无外乎给邪气以出路,理顺大肠与肺、与胸膈、与小便的关系。
③肠热下利,体现的是逆流挽舟。代表方证葛根芩连汤、人参败毒散。逆流挽舟指外邪从表陷里而致,用此方疏散表邪,使陷里之邪从表出而愈,也有说是从下往上引出而愈。

7、关于少阳的补充
少阳里为三焦、胆,表为手足经合外应组织腠理。
①伏邪外发:偏湿浊之邪,用达原饮。赵老可能将这个著名的方剂归入了“湿热类”温病。
②痰热阻胆,用温胆汤。
③腠理火毒:如丹痧,用人参败毒散。

最后,气分证贯穿始终的问题是几分邪气,几分正气?邪气要清,给出路;正气要补,防伤阴。正气分层次,气为功能,也可以见到阳不足。总之,知道邪实和正虚的比例,见招拆招,是hold气分证的关键点。

气分证内容很多,临床中从头到脚会呈现各种各样的形式,光是听老师梳理就已经快把头发薅秃了,但跟着大牛思路,确实比单看书清楚明了多了。明天直播的内容将会是全面认识营分证,给第二期温病共读画上完美句号。明天见吧~!



今天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我依然很努力地选择学习,所以最后还是想要一朵小红花鼓励一下自己!:-)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