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花夕拾)藿香正气散:除湿最彻底的方子!随手一用,治好“湿性高血压”

 人老颠东 2024-05-19 发布于安徽

(今天,文老师上午备课,下午讲课,无暇创作,所以推送从前写过的东西,温故而知新)。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和方药,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大名鼎鼎的藿香正气散。

对这张方子,文老师要告诉你,它是中医方剂之林中,解除湿气之邪最为彻底的方子之一。

来吧,闲言少叙,你先听我讲下面这个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是69岁。

她家住我国南方,平时习惯于在河边洗衣。

结果,前不久,她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跌落入河了。全身湿透了。

等到第二天,她忽然就感觉有些不对,主要反应是头晕头胀。

这时候,该患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肯定高血压犯病了。她之前有十二年的高血压病史,而且一直吃中药来维持,效果还可以。眼下这个感觉,她太熟悉了,一定是血压高了。

于是,她来到当地中医诊所,让大夫给她开天麻钩藤饮7剂。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药下去,肯定就舒服了。但没想到,这一次与众不同,七剂天麻钩藤饮下去,一点效果都没有!

图片


这是怎么回事啊?无奈之下,她只好另投中医。而这一次,她得到了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治疗之策。

当时,医家看患者舌脉,发现脉弦,舌苔白腻,立刻就感觉到之前的药应该用错了。接着,询问患者除了头晕头痛头胀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感受。

患者说,确实有,这就是自从那次落水以后啊,就浑身酸痛乏力,而且微微有那么点恶风寒。这几天来更是肠鸣,食欲不振,有时候恶心腹胀,伴随一点胸闷。就诊时测了血压,高压140。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就说了,把从前的天麻钩藤饮之类方药停掉,改用下面的方剂。但见——

藿香15克,大腹皮10克,苏叶10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神曲10克,白芷10克,石菖蒲10克,天麻10克,甘草3克。

所有这些,开6剂。

结果如何?6剂用完以后,患者诸证大大减轻,感受非常清爽。再看血压,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后来,医家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善后。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2007年的《中国民间疗法》上。医家是湖南省的一位杏林前辈,姓喻。

好了,现在我们就谈谈这背后的思路。

你看啊,这个人,主证是眩晕头痛头胀。之前呢,还有过高血压病史。那好,只要是个正常人,都可能首先想到是高血压所致。

图片


最主要的是,这个患者之前用药,效果是有的。什么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干啥的?简单讲,中医认为,高血压往往是肝阳上亢所致。所以,天麻钩藤饮主要功效,就是平肝潜阳。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最初的医家,当时的思路都有合理之处。

但遗憾的是,这么想,是错的。方向性错误。因为人家患者这次发病,可不是因为肝阳上亢,而是因为内外湿邪困阻。

怎么知道?第一,患者就诊的时候,脉弦,舌苔白腻。弦脉,可以主痰湿。白腻苔,更是主湿邪不化。

另外,除了头晕头痛头胀,患者还食欲不振,肠鸣,恶心腹胀,胸闷。这些,都是湿浊困脾,气机阻滞的表现。

还有一点,是患者当时感受全身乏力酸痛,微微恶风寒。全身乏力酸痛,这是湿邪困阻,全身经气不利的表现。脾为湿困,生化乏源,肢体失养,所以就乏力。关键是,患者微微恶风寒。为啥恶风寒?因为患者有表邪。这个,就得联系患者最初发病的经历——河边洗衣不慎掉入河中了。

掉水里了,你想,那一定得感受湿邪。而且,这个湿邪还会从外头来,对吧?如果当时再有风,气温再低点,那好,就是风寒湿。总之,这个患者从外界感受湿邪,是肯定的。外湿袭击患者的肌表,患者体表的卫气受损,不能行使温煦之职,所以患者就会恶风寒。

所以说啊,患者的种种表现,结合她的患病经历,我们就知道了,患者这一次是体内外为湿邪所困。湿邪阻滞,气机不畅,而气血为了满足身体脏腑的需要,还必须使劲儿往前冲,于是,这血压就高了。头晕头胀头痛,西医看可能是高血压表现,但是在中医这里看,就考虑是湿浊上蒙清窍。

你看,这就和以前肝阳上亢的认识,不一样了。

问题找到了,接下来怎么治?你看患者当时的用方:

藿香15克,大腹皮10克,苏叶10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神曲10克,白芷10克,石菖蒲10克,天麻10克,甘草3克。

这里头,藿香是君药,可以外散寒湿,内化脾湿。

苏叶、白芷,性味辛散,解表化湿。

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半夏燥湿化痰。这药,去脾湿。

大腹皮、陈皮、厚朴,行气除湿。神曲,行气和胃止呕。

最后,加石菖蒲和天麻。石菖蒲,善于化湿开窍,也是除湿常用药。天麻,则止眩晕。

你看,这么以来,患者外湿、内湿都化了,她的症状自然就好上大半了。

读者朋友,请记住,这里医家用到的,就是我们开篇提到的藿香正气散。

图片


藿香正气散原始组成,就是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30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桔梗各60克,藿香90克,炙甘草75克。所有这些,作散剂,每次服用9克,用生姜和大枣煎汤送服。

这方子能干啥呢?记住了,外散风寒,内化湿浊。一个人,里头有湿,外头有寒,就用此方。患者标准症状,就是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舌苔白腻。你看看,这和上文医案里患者的表现,是不是极其相似?

所以,医家就用了藿香正气散加减。这里的关键是,患者当时的症候表现,你别看血压高,但实际上是身体内外感受湿邪所致。这完全是藿香正气散的主治啊!而所谓血压高、头晕头痛,不过是内外湿邪交困下,人的表现而已。因此,用藿香正气散来治,是合适的。

读者朋友,我想告诉你,藿香正气散化湿,是很全面,很彻底的。就针对的湿邪来看,有外湿,有内湿。就除湿的手段看,有解表除湿,健脾除湿,行气除湿。总之,藿香正气散是中医方剂之林中,响当当的化湿能手。

文老师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加以科普,目的是帮助大家理解,藿香正气散的精髓。当然,文老师的理解,恐怕也有偏颇。但是我想,这总能给热爱中医的你,一点借鉴。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算是一些心意。

围绕藿香正气散,我手头还有很多发人深省,令人恍然大悟的医案故事。以后,我慢慢给你说吧。

全文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