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校新关系的4个场景和12个细节 | 头条

 大奔h1wmjlcm1r 2024-05-19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作者丨庄惠芬
来源丨第十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


每届学生进来,我都跟班主任老师说:“当你接手一个班级,你不仅带了一个儿童班,还带了一个家长班。”尽心尽力的班主任也未必能带出全心全意的家长,这让我们思考,家校之间到底需要怎样的链接?

儿童来到世间,会受到各种场域的影响。如家庭场域中,父母夫妻关系、家庭生活、育儿观念、家庭氛围等都包围着孩子;而学校场域里,校园文化、教师育人观念、课程经历、朋辈关系、师生关系、成长关键事件等都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和学校场域之间有着价值同频点和交叠影响域,需要我们通过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把它们联结起来。

家校关系是一种自然产生联结的社会性纽带关系。其中,“信任”是原点,“平衡”是桅杆,“共在”是风帆,“协同”是双桨。

图片



图片

信任关系链,让家校谈场“联爱”


完美的婚姻需要恋爱,好的家校关系也需要“联爱”。家校间经历共生好感-增进了解-心生喜欢-确立关系”,我们用五部曲来赢得彼此间的信任。

1、建立好感,进行面对面的“家访”

小学一年级家长的焦虑感是最强的。老师带着两封信上门家访,一封是写给孩子的邀请信、一封是写给家长的期待信,透过信件,一起看到未来的模样;同时老师还带上12件送给孩子的礼物」,里面有牙签、橡皮筋、棉花球等,每一件都有一种寓意、一份期待。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家长会看到一个有办法的老师和一个有意思的学校。

2、关系起点,构造开阔生长的“教室”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取决于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我们一年级教室会比其他教室多出30,里面有“12个创想表情”和“9个交往场景”,让孩子玩中学、学中创、创中生活。师生的关系决定了教室的内容,老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3、心生欢喜,打开百日后的“约会”

孩子来到学校100天后,有一个百日会。教室里琳琅满目地挂着百天中孩子经历的各种场景图;孩子们还会亲手绘制一张姓名牌,牌上包含了他这百天来所经历的最美好的元素。小小的姓名牌是一张沟通桥,装满了孩子们心情颜色、最难忘的校园场景与百日中的成长感。在百日会上,老师和家长一起勾勒孩子未来的模样,一起谈论妈妈的角色和爸爸的担当,搭建彼此的价值认同。

图片


4、彼此信任,洽谈家长们的“责任”

在儿童成长历程中,学校不是无限责任公司,家-校-社需各司其责,打造一条完整的信任关系链,激发各领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达成共识。因此,学校和家长应一起拟定彼此的责任,一起确定未来的合约。那些对家长的期待和家长对自我的期待,都融入到我们每一行的家长宣言中。

5、价值认同,签署合伙人的“契约”

家长教师联盟手册意味着我们彼此是联盟、不是对立方,我们是合伙人,需要一起形成合力。

· 构建“信任链”,需把握三个准则

起点准则”:开迎乐见,邀请而不强求,让学校的模样、教师形象和自己角色尽可能被看见,让彼此敞开心扉,消除因“未知”而产生“未见”。

互动准则”:讲故事而非讲道理,大家彼此坦诚、真诚问答,相信沉静的力量。

统合准则”:家校之间彼此尊重,相信耕耘,先播种等花开。

图片



图片

平衡关系链,让家校共构“矩阵”


我们一定不想看到这样的情景——学校不断布置家长作业,要求家长配合,指挥家长行动,运用家长资源;家长不断要求老师,指挥学校,指责学校,反对学校……

“长工式的家长”“保姆式的老师”唤不醒具有生态性的家校关系链;要想让关系平衡,唯有改变关系的单向度。

1、用“情感账户”记录儿童交往简史

实施步骤:①在教室及家庭内固定一个情感帐户展示区域,每个学生将自己装饰过的纸杯子或其它容器,署名并固定在墙上。②学生在彩色纸条/便利贴上,写上自己对其他同学的赞美表扬感谢道歉,放入对方的杯子;当学生感受到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友善行为,比如对方原谅了自己、帮助自己解决难题,也可将对方的姓名和友善行为,写到彩纸条上放入自己的杯子;老师和校长,也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学生身上的优点进步,写成鼓励性的话语,放入儿童的杯子。③每周选择固定的时间,组织大家查看自己的情感账户存款,并做适当分享。

2、用“新父母咖啡厅”为爱赴约

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偏离常模的孩子,他们的成长让许多家长心力交瘁、无能为力。于是,我们在社区开了一家“新父母咖啡厅”,每周2-5组家庭,老师、家长和社区志愿者共同协商解决儿童成长中的难题、怪题和问题,为爱赴约,从立己到为他人,形成了多边矩阵的家校关系。

3、用家庭图书馆改变“小气候”

为了改变分校随迁子女的家庭学习环境,我们想到了构建“家庭图书馆”。我们联合家长,通过集团校之间结对为有需求的家庭共建图书馆,3个100 家庭图书馆点亮一片星河。家庭生态关系从伴读开始,随迁子女家里有了独特风景。

图片

学校需要指导家庭教育,家庭也需要参与学校育人。我们只有在彼此看见中才能相互引领,在双向奔赴中才能彼此认同。通过交叠的影响域,共育的机制,形成家校协同双主体育人的样态。



图片

共在关系链,家校共启“时光轴”


“双减”之后,有位家长发了条朋友圈说:之后我就轻松了,作业有人管了,孩子可以不用烦了,然后就可以到处玩了。我看完之后就想,如果孩子的家庭生活是一片苍白,那我们的孩子未来会怎样?

孩子们理应享受美好高质量的家庭生活。我们编了一本《家庭美好时光手册》,指向健康生活、家庭关系、好习惯等维度。

同时设计了三条时光轴,分别是“日日新”“周周行”“月月美”,最后抵达“家家好”。

“日日新”是用“生活之光”构伙伴习惯时光轴,“周周行”是用“文化之光”画家庭亲子时光轴,“月月美”是用“生命之光”开世界朋辈时光轴,“家家好”则是用“心灵之光”开完整人格时光轴。

图片

日日新有阅读时光、劳动时光、运动时光3条线劳动时光中,学校会制定家务劳动清单,家长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菜单,而孩子根据成长的节律来确定订单,彼此形成交响。同时,我们也提倡家务劳动三人行,当爸爸妈妈带领孩子一起在厨房里做菜、聊天,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场景。又如运动时光,孩子是运动员,家长是陪练员,体育老师是群里的“教练”。

周周行有新闻时光、心灵时光、家庭会议时光3条线在新闻时光里,进行新闻的分享,了解国家大事;在心灵时光里,进行亲子间的倾诉;在家庭会议时光里,交流爱、感恩与期待等各种事情,时间通常在每周五晚,时长一个小时左右。

月月美有星期五计划、星期六计划、志愿者计划和自主时光计划4个计划家长可以在周五下午申报参加FSC基地体验导师和义工,在实境中获得育人能力。星期六计划,是带领孩子到公共场域中形成伙伴成长“部落群”,习得公共品格。还可以在社区选择参加志愿服务岗,在亲子志愿服务中学会利他、利民和互助。自主时光计划则是围绕自己的兴趣、天赋,运用家庭、社区、社会等资源提供给孩子充分探索、玩耍和实践体验。

图片

每学期结束,我们还会编织一段最美的家庭时光。学期末,每个家庭、班级都会有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家庭庆祝”,为每个家庭成员一学期的成长进步点赞,并设计富有参与性的复盘行动,例如家庭春晚、家庭淘宝日、家庭故事会等,通过峰值体验形成每个家庭的“隆起记忆”。

我们通过不同场景的构造和链接,形成一体联通、功能叠加、空间融合,以及成长的连续体,它会通过文化的影响、学习的影响和相互交织的影响,来形成更好的关系转换——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大家不断去打造相应的结构洞,最后形成资源流,从而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支撑。



图片

协同关系链,家校互为成长合伙人


2014年1月,我们学校拟成立FSC联合会,FSC是家庭、学校、社区的英文首字母。FSC联合会的使命是构造儿童成长社区,它的内在逻辑是:全员育人,倡导“家庭教育指导”向“儿童成长关怀”转型。

联合会有三大理念——学校是美好事物的中心,家长与儿童共成长,让全社会成为成长资源。还有三大行动——家长时间银行行动(F行动),儿童城美好生活行动(S行动),社区情境体验行动(C行动)。

家长时间银行行动,有两个时间,一是在小学6年要做60个小时义工,二是在家长学校的216个课时中要选定48课时,拿到家长学校的毕业证书。所以每个双周五的晚上,家长夜校都座无虚席,爸爸专场、妈妈专场、隔代专场、阅读专场、沟通专场,总有一款适合不同的家长。

儿童城美好生活行动,有苹果学园行动和创想城市行动。在苹果学园有人文学院、生命学院、社会学院等七大创想学院。在创想城市里,孩子们可以体验当市长、副市长,或者在交通局、财政局等部门任职。在儿童城里,我们重构教育关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C位”。

社区情境体验行动,让平常的5天学校生活和周末的2天校外生活,形成一个大的合力,而不是变成“5 2=0”的遗憾。通过33个野外体验基地、假日周末亲子计划等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探究、在与同伴交往时认识世界,让成长从圈养走向放养。

图片

什么是“好关系”,我想到十个关键词——包容、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和对话、民主、平等、协商、托举。前五个指向关系中的主体,后五个是关系建设的流程。

家校协同育人,前提是理念,关键在机制,核心却在人。

家校的关系链,可以让家校间的教育认知叠加,形成教育漩涡力量,把所有关乎儿童教育的元素旋转起来,形成一个育人的信用飞轮,产生无穷的教育力量。

图片
责编丨马婉月
执行主编丨张凯
商务合作 | 陈老师 13594694330(微信同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