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读教材】《劝学》教案

 昵称503199 2024-05-19 发布于湖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重点)
3、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论证手法。(难点)
4、展开群文阅读,进一步把握作者劝学的思想主旨。
5、积累相关作文素材。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家作品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作为儒学大师,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在“法先王”的同时,又主张“法后王”。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荀子还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的著名弟子有:李斯韩非张苍

2、《荀子》: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重要的著作。
二、文言字词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曰:学不可以(停止)
(靛青),取之(从)(蓼蓝,蓝草),而青(比)蓝;冰,水(形成)之,而寒于水。木直(zhòng,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弯曲)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木材)…作成)轮,其曲中(圆规)(即使)(通“又”)槁暴(晒干。槁:干;暴:通“曝”,晒),不复(直)者(……的原因),輮使之(这样)也。故木受绳(用墨线量过)则直,(金属制的刀斧等)(接近,靠近)(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广泛的学习)(名词作状语,每天的)(检验,检查;通“叁”,多次)(省察)乎(于)己,则(通“智”)(明达)而行无过矣。
(曾经)终日(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一会儿,标时间短暂)所学(所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作名词性短语。所学:学到的知识、道理)也;吾尝(踮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看到的范围广)也。登高(表修饰)招,臂非加(更)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劲疾,快)也,而闻者(清楚)(借助)舆马(车马)者,非利足(善于奔走)也,而(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善于游泳。水:游泳)也,而(横渡)江河。君子(通“性”,天性,天赋,资质)非异(没有区别)也,善假(向)物(外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在这里兴起。焉:兼词,于此);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非凡的智慧)自得,圣心(圣人的心怀)备焉。故不积跬步(kuǐ,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骏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劣马)(古代称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功在不(停止,止息)(qiè,用刀雕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雕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名词作状语,向上)埃土(黄泥),下饮黄泉(地下的泉水)(因为)(专一)也。蟹(应为“八”)(腿)而二(螯钳),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的地方),用心(浮躁)也。

三、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弯曲)
2、,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3、君子非异也(“生”通“性”,天性,天赋)

(二)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动句

(三)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兽类的脚爪和牙齿   今义:指坏人的党羽
2、以为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古义:寄居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古义:专指“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四)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游水)

名词作状语
2、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每天)
3、食埃土,饮黄泉(向上,向下)

动词使动用法
4、木直中绳,以为轮(使弯曲)

形容词作名词
5、中规(弯度)
6、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处)
7、成德(善事)

形容词作动词
8、故木受绳则(变直)

形容词使动用法
9、假舆马者,非足也(使……快,走得快)

数词作形容词
10、用心也(专一)

第二课时:
一、梳理文章结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论证手法
1、比喻论证

图片

图片

2、正反对比论证
图片
三、群文阅读
1、《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孙权劝学》【北宋】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劝学》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4、《劝学》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劝学诗》【北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6、《劝学诗》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7、《劝学诗》【明】朱翊钧
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
不因书万卷,那得近君王。

8、《神童诗》(节选)【北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四、作文素材积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