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境调心 | 书斋清供

 灯下悦读 2024-05-19 发布于广东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明 洪应明 《菜根谭》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云。书房,古称书斋。《说文》中记载:斋,洁也。

书斋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意味隽永、饶有情趣的书斋名,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听天阁”,“听天”二字,出自宋人杨万里《读张文潜诗》:“晚爱肥仙诗自然,何曾绣绘更雕镌?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薰研席,睡觉满窗晴日。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文房百器,炉为首器。”毛元淳在《寻乐编》中有云:“早晨焚香一炷,清烟飘翻,顿令尘心散去,灵心熏开,书斋中不可无此意味。”文人博古,铜炉取玉之温润,谦谦和悦;常置案头,焚香一柱,秉烛夜读,实乃文房清玩之雅器

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惟砚而已。”

笔恣肆,墨静敛,纸纳百川,而砚则沉稳自若,方寸之间,乾坤尽显。正所谓“器以载道”,经由琢砚者、赏砚者之手,砚实现了自器向道的转变,臻达艺术与哲学胜境。

云衲高僧,泛水登山,或可藉以点缀;如必莲座说法,则诗酒之间,自有禅趣,不敢学苦行头陀,以作死灰

——陆绍珩《醉古堂剑扫》

门庭清妙即禅关,杆费黄金去买山。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千百年中,学艺者常入山深处独自精进,而修行人每往红尘中人多处修来。请佛入室,案头壁间,咫尺千年,如是我闻,隔断风尘。

明文震亨《长物志》中说:“石令人古。”此乃赏石之重要原则。诗人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有云:“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覶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所有奇石皆如太湖石般,是自然万象之微缩景观,蕴含着无尽的自然气息。

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

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

一枝两枝正,三枝四枝斜。

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

仿佛杨枝水,入碗酪奴茶。

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

——袁宏道《戏题黄道元瓶花斋》

瓶花,于案牍之上点染生活。与自然沟通,取其生生不息之意。

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其中,挂画则是文人雅事的最高境界。

画中天地,或有小桥流水的婉约,或有大漠孤烟的豪迈,或有茫茫草原的胸怀,或有烟雨蒙蒙的情醉,尽显风雅情怀。

斋中抚琴,也是文人的一种雅好,悠远的琴声“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淡泊的琴声“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琴声最宜伴月“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琴声也可对酒“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琴声扩大了书斋之趣,琴声提炼了书斋之韵。

器以载道,物以传情。书斋内,通治世之法;明窗外,悟修身之道。

本次网拍,中国嘉德瓷器及古董珍玩部推出“借境调心——书斋清供”专场,以期诸君借此可达“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之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