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送别朋友,写下一首送别诗的千古名作,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余韵无穷

 蘅滋雅集 2024-05-20 发布于上海


送别诗在古诗词中很常见。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诗,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而每当我们面对离别时,总会想起有一些诗句。

比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慰藉了多少旅途上人们。

今天介绍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他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他的诗歌有一种洗尽铅华之美,《从军行七首·其四》、《出塞》、《长信怨》等都曾被评为“七绝压卷之作”。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全诗一共四句,首句“沅水通波接武冈”。沅水,就是沅江,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河流。发源贵州,流入洞庭湖。

“武冈”,就是王昌龄的好友柴侍御即将要前往的地方,在今天湖南西南部。小编曾经去过,丛山峻岭,风景颇佳,但在唐代,地远路偏。

即便我们就要分隔两地,但是因为有了沅水的连接,就感觉我们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送君不觉有离伤”,是真的没有什么伤感的吗?那怎么可能呢。毕竟是诗人的好朋友

王昌龄这样写,是为了安慰自己和好友。也从侧面反映了两人的情谊深厚,潜意识里还是很难过伤感的。这可能就是“正话反说”吧。果真的没有离愁别绪,完全不需要特地写“送君不觉有离伤”这句

这么些的目的,是很自然引出了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连成了一条道路,一同被白云笼罩,被雨水滋润,明月只有天上的那一轮,哪里会有两个地方的月亮呢。

这一句是千古名句。王昌龄宽慰柴侍御说,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同”字表面是指与朋友风雨同行,实则凸显了内心对朋友远离的牵挂。


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两句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

都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多少人在离别时写下令人断肠的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寂寞离亭晚,江山此夜寒”、“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可是在这首诗里的“离别”大气豪迈,却同样凸显了真挚不移的友情,让人感受到了王昌龄的豁达胸襟。

全诗无一生僻字,诗人也不刻意雕琢词句,却能臻于妙境,触动人心,足见诗人的功底之深厚。

尤其是最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婉转又深刻,余韵无穷,千百年来安慰了离别之人。





图片来源:小🍠,作者“桃花赋,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历史中纵横上下
诗歌里南北西东
读书破千卷万卷
游山登千峰万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