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小满:湿邪外侵,最易伤身!清热祛湿、养心健脾,排出体内浊气,舒心过夏天!

 伟111 2024-05-20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小满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进入夏季后的第二个节气,一般时间为阳历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

进入小满以后,气温逐渐炎热,降雨始增,预告闷热、潮湿的夏季序幕即将揭开,中医称之为“湿邪”。

湿邪亦为六淫之一,最易伤及人体脾脏,脾为人体后天之本,其性喜燥而恶湿,主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全身。湿热之气交结,气候闷热潮湿,易导致人们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又易致湿疹疮疖,肤痛肤痒。

因此,小满节气是脾胃病和皮肤病的高发时段故小满中医养生应以健脾利湿、清心祛暑、和胃养阴为原则。


小满三候
传︱统︱二︱十︱四︱节︱气

图片

1
一候,苦菜秀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作为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充满历史厚重感。

《本草纲目》说:“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

不说营养价值之高,更重要的是,用它比例人生之艰,忆苦思甜。

图片

2
二候,靡草死

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指靡草属喜阴而生的植物,小满阳气日盛时即死。

小满节气,全国各地开始步入夏天,而“靡草死”正是小满节气阳气日盛的标志。

图片

3
三候,麦秋至

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於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也。意思是说,对于我们而言,小满是夏,对于麦子而言,小满是秋。

有关麦秋的诗有唐代戴叔伦的《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以及清代赵翼的《二麦将收连旬大雨》:“麦秋时候连旬雨,天要杀人不用刀。”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它有两层含义:首先与农候有关,其次与降水有关。


小满节气的传统习俗

图片

小满节气里,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我们来一一介绍:

图片

1
祭蚕

相传小满这天就是蚕神的诞辰,古人视蚕为天物,因此,养蚕作为农耕文明中的重要一环,极为受重视,但蚕却是个娇生物儿,很难养活,受温度、湿度、桑叶的冷、热、干、湿等很多因素影响。在江浙一带有祈蚕节,祈盼养蚕能有个好收成,南方很多地区都建有蚕神庙、蚕娘庙,每当小满时节,人们都会前去参拜,并供上瓜果菜肴。

图片

2
祭车神

祭车神是传统小满节气农耕民俗,在小满时节,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日子红火,会祭拜车神。江南地区还有祭三车之说,分别是水车、油车、丝车,都是与古时农耕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儿,表达着人们对农耕的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图片

3
抢水

小满节气是小麦等作物灌浆饱满的关键时刻,缺不得水,很多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只能靠天吃饭,而旧时,小满时节则有抢水的风俗,人们以水车灌溉,一般以村为单位,村中长者召集村人,提前准备,在小满这天,竞相出动,以锣鼓为号,踩踏水车,饮水灌田。

图片

4
吃苦菜

小满之日苦菜秀,小满时节,正是吃苦菜的好时节,旧时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农民都要靠苦菜充饥活命,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当年红军长征途中也曾以苦菜为食,因此苦菜又被称为“长征菜”。除此之外,苦菜还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无机盐,清热、解毒,杀菌消炎。


小满节气养生原则

图片

大家要注意小满期间,下雨量会持续上升,气温也会急剧下降,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避免感冒。高温多雨,空气闷热潮湿,是“小满”时的气象特征。

所以小满养生要遵循这三大原则:

图片

1
原则一: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人体在夏天津液消耗会比较多,所以说夏天首要做的就是清热生津止渴,并且一定一定要注意,这一时期暑湿会非常的重,所以说清热之前一定要把利湿提上日程。

我们从中医角度来看,长夏在五脏中归于脾,非常适合清补,从养生学角度看,过湿对脾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一定要适当食甘凉或者甘寒的东西为最佳。

还要常吃利水渗湿的食物,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

图片

2
原则二: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将夏分为夏与长夏,刚才我们讲到长夏归于脾,而夏则是归于心,适宜清补。

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食些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图片

3
原则三:健脾养胃,补气养阴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

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小满节气,记三宜、忌三满

图片

小满过后,暑天湿热正式拉开帷幕,也是各种邪气肆意侵袭人体的时候,所以“未病先防”是小满时节养生保健的主要原则。此时防暑湿最为重要。

一、记三宜

图片

图片

1
苦菜端上桌

心属火,在味合苦,因此微苦养心。盛夏酷暑,气候炎热,往往使人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此时若吃点苦味食物,不仅有消暑作用,对健康更是大有好处。

苦味食物能够除燥湿、清热解毒、泻火通便、利尿及强健脾胃。

图片

2
昼长夜短按点睡

夏天昼长夜短,从小满开始,及时调整作息,保证晚上10点到11点就寝,早上5点半到6点半起床,午饭过后20分钟午休小憩。

这样,等苦夏真正到来,我们就能养成合理的作息了。

图片

3
出汗也养生

夏天,很多人怕出汗,不爱锻炼,其实,适当地锻炼,有利体内汗液排出,帮助祛体内湿气。

不过,要选择合适的运动,可在晨起或傍晚时分,到公园或树荫处散步、打拳、养生操、跳舞等,均为较好的锻炼方式。

随着小满气温逐渐升高,要适当多饮水,以温开水为好,以促进内热的排出。

二、小满忌“三满”

图片

图片

1
汗满:贪凉易伤阳,养阳按足三里

进入小满后,天气渐热,汗液的排泄也会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所以人体阳气也会受损。

此外,热天人比较贪凉,如空调、冷饮等,易受寒湿之邪而伤阳。

夏季养护阳气,补中益气比较适合按揉足三里穴。

图片

2
湿满:雨多伤脾胃,饮食祛脾湿

小满时节南方雨水和江河湖水常涨满,湿邪更易侵袭人体,如常说的“春困夏乏”就是此时了。

人容易疲倦走神,故应经常到户外吸纳清阳之气,多吃一些利水渗湿、芳香醒脾、益气养阴的食物。

比如薏苡仁、莲藕、冬瓜、白扁豆、山药、砂仁、五味子、花旗参、麦冬等。

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外感湿邪,这样可避免脚气、湿疹等不适症状的发生。

图片

3
胁胀满:心烦意乱,闭目养神

由于气温增高,很多人会感觉胸胁部位胀满,就是胸口堵得慌,容易出现心烦的现象。

可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双眼,同时用双手食指指腹轻轻揉按眼睑,使眼球感到胀、热,可以让气息平稳、燥火降散。

闭目养神时要注意做到“放松、入静、顺其自然”,这样才能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流畅。

而晚上睡不着时,最好的选择也是“闭目养神”,以静其心,降低失眠烦躁感。


小满节气谨防大汗伤阳

图片

虽说前面提到出汗也养生,但是小满之时,气温不断升高,人体容易受到暑热的影响,腠理打开,汗液排出增多、加快。中医讲“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

阳气随着汗液都往外流失了,抵御外邪的力量就变得薄弱,此时不管是继续做大幅度运动,还是吹空调降温,都不好。

前者会导致阳气流失更快,后者则让外部湿热邪气侵体,出现头重身痛,腹泻腹痛,皮肤瘙痒,湿疹等问题。

“皮薄肉少”,中医常用这个词来形容各个关节,寒邪、热邪、湿邪都喜欢聚集在这。聚集的多了,就容易出现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问题。

不做剧烈运动,可以换成八段锦养生操,我们还可以借天力来养阳气,怎么借?

图片

1
晒后背

借天力刺激后背的阳脉之海——督脉,激活全身阳气。“背为阳,心肺主之”,经常晒后背,还能强壮心肺。

图片

2
晒头顶

“头为诸阳之首”,借天阳来灸头部,重点会刺激到百脉汇聚之所——百会穴,调补阳气,通畅百脉。

图片

3
晒腿脚

“寒从脚下起”。阳虚的人一年下来腿脚没几天是热乎的,就要多晒晒腿脚。

边晒边按揉腿上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补充阳气,强壮身体,还能调脾胃。

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要正当午时晒太阳。上午9点~11点,下午2点~4点,每天晒10~20分钟,或者晒到背部、腿上有热感即可。


小满艾灸,健脾祛湿正当时

图片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保健养生与四时变化有密切关系,春夏阳气当旺之季,要保养体内真阴,以适应来春阳气之发动;秋冬是阴长阳消的阶段,大地收藏,万物皆伏,应顺应阴长的气化趋势养阴。

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与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节气灸”的施灸目的是使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的效果最佳,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最终目的。

小满时节阳气最旺,这个时候天气也会变得越来越热,阳气生发的同时在体内潜伏很久的寒邪和湿邪往往也最容易出来,尤其是冬天易复发的症状,此时艾灸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小满要特别注意健脾祛湿,经常艾灸可很好的蒸腾、运化、排出体内湿气。经常艾灸以下穴位,让你干爽的度过这个湿热的夏天!

图片

1
脾俞穴

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

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治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图片

2
命门穴

现代人多虚热,根源还在阳虚。命门中有命门之火,是人体的先天之火,可温脾阳,蒸发湿气的同时去除内寒,一举两得!

图片

3
中脘穴(或减肥换成天枢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

能有效促进水谷的运化,祛除湿气。

图片

4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是调理脾胃的明星穴。

图片

5
阴陵泉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

刺激阴陵泉穴的可起到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的作用。

图片

6
承山穴

在小腿肚子下方正中,肌肉分成“人”字形的中间。

承山穴是去除人体湿气的最好穴位,承山穴可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艾灸方法:用木艾灸盒或悬灸,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40分钟,以上穴位可以1天灸完,也可分2天灸完,一个礼拜休息1-2天。

中医养生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不管处在什么位置,做到“小得盈满”,也就是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道医视频号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