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学科学习:是什么和如何做

 课程教学研究 2024-05-20 发布于浙江

——读夏雪梅《跨学科学习》一书学习体会十三

图片

《跨学科学习》一书共读活动已经结束,感谢各位共读伙伴的倾力参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阅读很不容易,为大家点赞!

跨学科学习为何重要?

在《跨学科学习》共读活动即将结束的514日,OpenAI推出新的旗舰AI模型,名为GPT-4oo代表意为全能的前缀omni,称它向更自然的人机交互迈进了一步,因为它接受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作为输入内容,并生成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出内容。

据介绍,GPT-4o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语音交互,号称和一些同类竞品相比,响应的时间更快,可以减少延时,更接近和真人对话的节奏。我通过视频了解该模型通过语音辅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方面的表现,真的可以用惊艳来描述!大模型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方面和教师一对一地对学生开展辅导已经没有什么区别,那些常规的知识记忆和理解的学习内容,完全可以替代教师,甚至可以比教师做得更加出色,因为它少了很多情绪上的波动。

图片

凡是人工智能可以做的事情,必将在未来取代人,教育也不会例外。这对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模式必须要改变,要确立新的育人目标,以便让学生适应未来变化日趋频繁、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的新时代。这个新的育人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是否可以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通过教师精心地备课和讲授,逐渐涵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答案是否定的!核心素养的精髓是真实性,强调基于真实的问题、真实的生活情景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强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的议题和方式、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开展实践活动,强调最终的学习成果可以是多元化的……这些都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设计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载体,那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教师拿出不少于10%的课时带领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以与常态的学科学习不同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基于真实问题而学,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那为什么确定10%的这个课程结构呢?这主要考虑如下因素:一是学科本体知识是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科都要用足够的时间来夯实学科基础,才能够有“跨”的可能;二是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少有实践,占比太高的话教学活动的成效难以保障。当教师逐渐熟悉并擅长这样的学习方式后,完全可以将这个比例进一步提升。

图片

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谈到跨学科学习,会出现一组文字组合相似的概念,如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跨学科学习,等等,不同的人在表述时往往说法不一,造成教师理解上的困难。我其实已经在此前的文章中对此做了讨论,但陆老师还是建议我就这三个概念再专门说一下,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跨学科主题学习:这是课程层面的概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规定的、各学科都必须加以落实的课程内容,以10%的课时要求融入到各学科整体的课程内容体系之中。至于不同的学习具体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内容,由学科课程标准给出课程内容的建议,在这方面缺乏研究的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来开展实践;如果教师在这方面有自己的实践基础,可以自行设计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跨学科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是教师依据“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内容,设计的单元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的学习活动。对教师来说,跨学科学习强调单元设计,教师要明确单元的大概念,能够依据大概念提出核心问题,设计核心学习任务,并将相关的学习任务分别到不同的课时之中,创设各具特色的学习活动场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升实践智慧,获得跨学科理解。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跨学科学习的一种类型。“跨学科学习”可以灵活采用相关的载体,比如说主题、项目、问题、现象、成果、概念等来开展,载体不一样,学习的方式和最终呈现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由上述讨论可以知道,“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课时安排上必须要遵守,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有自主权;“跨学科学习”是教师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依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设计的单元学习活动,无论是设计和实施学习活动,都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权,但要确保育人目标的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跨学科学习”中的一种类型,是以“主题”为载体开展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图片

推进跨学科学习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这个词,在这里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内容要来自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实践,至少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相关知识,在解决这些真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超越学科知识的新洞见、新理解、新认识。为此,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善于提出问题、善于辨别问题价值的本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爱因斯坦看来,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新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发现问题的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二是跨学科学习活动是一个时间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的经验,丰富和完善学习活动的开展。为此,就有树立问题导向,经常将学习实践的过程与自己原来预设的活动加以比较,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举措和方法。

二是坚持实践导向所学知识要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入心入脑,成为学生新的思维模式的重要基础?如下几个环节非常重要:环节一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和现实对话的过程中发现矛盾和冲突,产生“惊讶”。惊讶是学习的起点。环节二是同伴之间的互助和对话,提出关于这些矛盾或冲突的相关假设,思考如何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化解矛盾的办法和举措。环节三是开展实践操作,找到为什么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会有这样的矛盾和冲突,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尝试和探究的过程。环节四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有关学习活动中的新收获、新经验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整理自己的思维,解决与过去矛盾冲突,建构新的思维模型的过程。环节五是将这样的模型建构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之中,让自己的心理模型获得重建,认知能力等得到提升。这样的几个环节,突出的都是学生的亲身实践,没有这样的过程,学习所记住的知识或专家结论,都是肤浅的,很容易被遗忘。

三是坚持素养导向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内容的设置,就是为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这在前面已经反复强调,这里不再展开。

四是坚持创新导向。从教师的层面看,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载体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新载体、新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内容学习中,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学生学习的层面看,要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开放、自由的心态,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性,不能用一种方式、一个要求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给框牢。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极具创新性,需要教师自己先解放思想。

图片

谨以本文为《跨学科学习》一书的共读活动画一个句号。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共读!

本主题相关链接:

跨学科学习:主从型学科关系及作业设计

跨学科学习:以概念为载体的学习评价

跨学科学习:教师如何支持学习开展

跨学科学习:学习主题如何设计

跨学科学习:以项目化方式开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