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材料)《孔子家语·在厄·楚昭王聘孔子》、《说苑·杂言·孔子遭难陈、蔡之境,绝粮》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5-20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乃召子路而问焉,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奚为至于此?”
子路愠,作色而对曰:“意者夫子未仁与?人之弗吾信也;意者夫子未智与?人之弗吾行也。昔者闻诸夫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积德怀义,行之久矣,奚居之穷也?”子曰:“汝以仁者为必信也,则伯夷、叔齐不饿死首阳;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剖心;汝以谏者为必听也,则伍子胥不见杀。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故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庸知其终始乎?
(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
材料二:
孔子遭难陈、蔡之境,绝粮,弟子皆有饥色,孔子歌两柱之间。子路入见曰:“夫子之歌,礼乎?”孔子不应,曲终而曰:“君子好乐为无骄也,小人好乐为无慑也,其谁知之?子不我知而从我者乎?”子路不悦,援而舞,三终而出。
及至七日,孔子修乐不休。子路愠见曰:“夫子之修乐,时乎?”孔子不应,乐终而曰:“由,昔者齐桓霸心生于莒,勾践霸心生于会稽,晋文霸心生于骊氏,故居不幽则思不远,身不约则智不广,庸知而不遇之?”于是。明日免于厄。子贡执辔曰:“二三子从夫子而遇此难也,其不可忘也!”孔子曰:“恶,是何也?语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吾闻人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不成行。昔者汤困于吕,文王困于美里,秦穆公困于看。夫困之为道从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贤者独知而难言之也。易曰:'困亨贞,大人吉,无答。有言不信。圣人所与人难言,信也。
(节选自《说苑·杂言》)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困之A为道B从寒C之及暖D暖之及E寒也F唯贤者G独知H而难言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慷慨,文中指意气激昂,与现代汉语“慷慨大方”中“慷慨”的意思不同。
B.见,文中加在动词前表示被动,与《屈原列传》“是以见放”中“见”用法相同。
C.干,文中指盾牌,与熟语“化干戈为玉帛”中“干”的意思相同。
D.兴,文中指起来、起身,与《诗经·氓》“夙兴夜寐”中“兴”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国、蔡国的大夫认为孔子十分贤能,讥讽批评都能切中诸侯的弊病,担心其被楚国所用之后会对自己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B.孔子认为广泛学习深谋远虑却不能被重用的人有很多,不要因为外在的原因改变自己的志向节操,君子要做的是静待时机。
C.子贡认为在陈、蔡被围之事不可忘却,孔子则认为正如久经磨练才能成就一位高明的医生,受困于、蔡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D.孔子认可君主不受困厄不能成就王道基业、正直刚强的人不受困厄不能成就高贵的品行这一观点,并援引《易经》名言加以佐证。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从者皆病。(4分)
2)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苏武传》)(4分)

14.两则材料中,子路质疑孔子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0.BDF (原文标点为:夫困之为道,从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贤者独知而难言之也)
11. D(“'兴’的意思不同”错)
12. B( “君子要做的是静待时机”错)
13.(1)(陈、蔡大夫)于是派兵阻拦孔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跟随他的人都病倒了。
(4分。“距”“行”“绝”各1分, 句意1分)
(2)我料想自己早已是应该死的人了!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 我就在您面前死去!
(4分。“分”“必”“毕”各1分, 句式1分)
14.材料一,为什么夫子的德义推行已经很久却依然处境困窘;材料二,夫子在大家都处于困境时唱歌、练习乐曲是否合乎礼仪和时机。

(3分。一点1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去拜谢楚昭王,途中经过陈国和蔡国。陈国、蔡国的大夫一起谋划说:“孔子是位圣贤,他所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问题。如果被楚国聘用,那我们陈国、蔡国就危险了。”于是派兵阻拦孔子,孔子不能前行,断粮七天,跟随他的人都病倒了。这时孔子更加意气激昂地讲授学问,用琴品伴奏不停地唱歌。于是找来子路问道:“《诗经》说:'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都来到荒野上。’我的道难道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啊?”
子路一脸怨气,不高兴地回答说:“恐怕老师的仁德还不够吧?人们还不信任我们;恐怕老师的智慧还不够吧?人们不愿推行我们的主张。而且我从前就听老师讲过:'做善事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做坏事的人上天会降祸于他。’如今老师您积累德行心怀仁义,推行您的主张已经很长时间了,怎么处境如此困窘呢?”孔子说:“你以为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人相信,那么伯夷、叔齐就不会被饿死在首阳山上;你以为有智慧的人一定会被任用,那么王子比干就不会被刮心;你以为忠言劝谏一定会被采纳,那么伍子胥就不会被迫自杀。遇不遇到贤明的君主,是时运的事;贤还是不贤,是才能的事。君子学识渊博深谋远虑而时运不济的多了,何止是我呢?况且君子修养身心培养道德,不因为困窘而改变节操。如何做,在于自身;是生是死,在于命运。所以说居于下位而无所忧虑的人,是思虑不远;安身处世总想安逸的人,是志向不大,怎能知道他的终始呢?”
材料二:
孔子在陈、蔡两国交界处遭难,断了粮,弟子们都面带饥容,孔子在厅堂两柱间唱歌。子路进屋拜见孔子说:“先生这时唱歌,符合礼的要求吗?”孔子不回答,唱完那支曲子之后才说:“君子喜好音乐为的是不要骄傲,小人喜好音乐为的是不要畏惧,谁知道这些事呢?你是不理解我却要跟随我的人吗?”子路不高兴,拿起盾牌跳舞,舞完三遍乐曲才退出。 
到了第七天,孔子仍然练习音乐不停。子路带着怨气进见说:“先生现在练习音乐,时机适当吗?”孔子不回答,练完了乐曲才说:“仲由,从前齐桓公在莒国萌生了称霸之心,勾践在会稽萌生了称霸之心,晋文公因骊姬的迫害萌生了称霸之心,所以,人不处困境思考就不能长远,自身不受拘束智谋就不会广博,怎么知道就一定不遇时机呢?”说完后站起身来。第二天摆脱了困境。子贡挽着续绳说:“我们几个人跟随先生遭遇这场磨难,是不该忘记的!”孔子说:“唉,这是什么话?古语不是说吗?多次折断手臂才能成为良医。这次受困于陈、蔡两国之间,是我的幸运。你们这几个跟随我的人也都是幸运的人。我听说君主不受困厄不能成就王业,正直刚强的人不受困厄不能成就品行。从前商汤在吕地被困,文王在美里被困,秦穆公在殺山被困。困厄作为一条规律,好比从寒到暖,又从暖到寒,只有贤人自己了解但难以说明。《周易》说:'处困境一定能亨通,正直高尚的人最终吉祥,无灾祸。在困境中用言辞辨解别人也不会相信。’圣人与人们有难言之处,这是确实的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