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如何辨伪存真】-第十二讲-显微工艺痕迹导读-片切割仿古实验-砂岩带动解玉砂往复切割

 睫毛上的风尘 2024-05-20 发布于北京

我们之前讲解了砂岩片不加解玉砂,单向切割玉料所产生的痕迹。我们又讲解了砂岩片加蘸水解玉砂(天然河沙),单向切割玉料所产生的痕迹。这前两次课程都是单向的(单向就是按照同一个方向去做工,例如,从上到下,每一次切割都是从上到下,不会往复,来回切割)

之前的两次课程的微痕迹,如下图展示:

图片

图片

具体怎么去解图和读图,大家都在上两次课程中学到了,这里就不再做赘述了。没有蘸水解玉砂,单向做工,和有蘸水解玉砂,单向做工出来的痕迹是有区别的。

那么下面我们再看看如果砂岩片加蘸水解玉砂(天然河沙)往复切割玉料,会产生什么样的痕迹呢?同样,还是仿古实验,科学严谨的去实验,并且观察实验结果数据

图片

同样还是使用和田籽料,莫氏硬度7左右,玉材并没有任何变化。

图片

解玉砂是天然河沙,颗粒大小,硬度,形状都是不一的。

保证了解玉砂也和之前的实验用砂是一致的。只是切割的工艺手法不一样,从单向切割,到往复切割。

實驗自2003 3 18 日上午08:00 開始,工作3 小時,玉材切割深度約23 毫米

图片

工作10 小時後,切割深度達4.05.8毫米

图片

3 19 日早上08:00 開始反面切割,所用砂岩片仍為同一塊。到上午11:00,反面切割深度達3.0 毫米

图片

3 19 日上午11:00 換用第二塊砂岩片,長7.1、寬3.3 公分。到晚上2030,玉料切割槽深5.05.5 毫米

图片

20 號早上08:00 換用第三塊砂岩片,當玉材切割深度到7.0 毫米左右

图片

累計共耗用時間13 小時。砂岩片由最長6.1公分、最寬3.3磨損到最寬1.5公分。當天中午11:00換第四塊砂岩片繼續進行切割,到晚上20:30,玉材切割深度達9.0毫米。玉材於21 號早上08:00,在老虎鉗夾緊的過程中斷裂。實驗結束。

图片

本實驗玉材與工具損耗比率:1:10,耗用時間30 小時,切割深度:正面4.0~5.8、背面9.0毫米。

实验过程介绍完成了,让我们开始去看看,这次的砂岩片加蘸水解玉砂往复的切割玉料会产生什么样的工艺显微痕迹。

图片

我们看这个黄色圈圈里的观察点。看看我们把它放大120倍的显微工艺痕迹是什么样子的呢?

图片

这就是这个观察点的显微工艺痕迹。

有同学会问,这和上两次单向的切割有什么区别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家看看有区别吗?如果这样还看不清

我们把这三张图放在一张图上面再看:

图片

下面我们先说说,这次实验的结果,砂岩片加蘸水解玉砂往复切割玉料,所产生的痕迹的特征。

图片

这张放大120倍的显微工艺痕迹也是切割的工作停止处观察到的结果。

呈现的现象是:切割工作停止处,满布(这个满布很重要啊,我们之前也着重讲到过满布的定义是什么,就是超过50%的分布比例,说明这个沟底出现这种现象的比例非常大,到处都是)晶粒凸点,晶团凸脊与凹洼。

图片

这只是举一点简单的例子,告诉大家,晶粒凸点和晶团凸脊在哪里,其实这个沟底到处都是,满布了晶粒凸点和晶团凸脊。不止是我箭头标注的这些。这个图上面发白色的地方,就是反射发亮的凸起来的地方,小的点就是晶粒凸点,聚集在一起的稍微大一些,或者更大的发白的亮的地方就是晶团凸脊。

注意,这张图上面不光只有晶粒凸点,和晶团凸脊与凹洼(因为有凸脊就会有凹洼,这两个是相对并存的两种现象)。同时它还有散布(散布就是在这个沟底低于20%的比例存在的一种形容词,也就是比较少的存在)短条(为什么说是短条呢?是来对比单向切割的时候产生的长条凸脊来做特殊说明)凸脊。

图片

这是条凸脊都是比较短的,断续的,对比,单向的切割的痕迹,单向的切割痕迹的条凸脊,更长,所以我们称之为长条凸脊.

我们现在谈谈这三个痕迹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图片

这个痕迹所产生的原因是,砂岩片不加蘸水解玉砂,所以砂岩粒固结在砂岩片上面会产生很多时候向下做工的时候砂岩粒固定,不滚动,所产生的划痕,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断续的长条划痕,断续的原因是因为在做工过程中也仍然会有部分砂岩粒脱落,形成了在砂岩片底部出现砂岩粒滚动的现象(少部分滚动的沙粒形成了好像解玉砂一样,再砂岩片的向下作用力下,出现了少部分好像砣碾压出现的现象)

图片

这个痕迹是因为砂岩片加蘸水解玉砂,大部分解玉砂因为没有固结在砂岩片上面,在做工过程中产生了滚动做工,所以出现了满布的大量的晶粒凸点和晶团凸脊(好像砣碾压出现的痕迹)另外也会有部分解玉砂或者固结在砂岩片上的沙粒形成了少量的划动做工产生的做工现象,所以有局部的短条凸脊和凹槽。

而且以上的痕迹,都是单向的做工,大家要理解,单向的做工,是单一方向的做工,所以不容易产生,后一道工序把前一道工序覆盖的现象产生。

图片

而往复的做工,非常容易产生后一道工序把前一道工序的痕迹覆盖的现象产生,从上往下切,然后再从下往上切,周而复始,来来回回,就会是的,本来前一道从上往下的工序会产生的长条凸脊和凹槽被下一道从下往上的往复的痕迹所覆盖掉,所以会出现好像砣痕一样的满布晶粒凸点和晶团凸脊的现象。(老砣痕解放之前的做工也是砣片往复的,正向反向反复的碾压玉料)。但因为这是工艺停止处,所以往复的次数不会很多,所以依然会残留一点点短条凸脊和凹洼。

单向和往复非常重要。呈现的显微工艺痕迹是不一样的。这些理论会对我们后续的辨伪存真起到很大作用。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

下次,我们会继续讲解片切割的仿古实验里面的其他材料所产生的痕迹。例如:有同学提出来会不会用 玛瑙或者花岗岩片?竹片?铜片?来进行片切割呢?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这些仿古实验后的痕迹是什么样子的

李老师微信号:18611124201

李老师视频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