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父讲汗证总结

 了然3z5ctoaa2w 2024-05-20 发布于浙江

营卫异常在临床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叫做汗症。

西医常见于甲亢、糖尿病、低血糖、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混乱等。

中医内科学将汗症分为:气虚、湿热、阳明腑实、肾阴虚、肾阳虚、亡阳等。

第一:阳加于阴谓之汗,就是有阳加于阴会有出汗的表现

第二:汗为心之液

1.营卫不和所致的汗

表现为自汗出,动则加剧,但是这个汗是微微汗出,汗出不油腻,晶莹剔透,手摸上是温润的。脉是浮缓的,用:桂枝汤。

如果兼有疲劳乏力,用:黄芪桂枝汤、黄芪桂枝苦酒汤 (此两方用于虚汗、黄汗)。

补充内容:黄芪桂枝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区别

黄芪桂枝汤用于表虚,治疗表虚不固,调的是营卫不和夹有气虚。

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血痹,在黄芪桂枝汤基础上去掉了甘草,重用了生姜、黄芪。重用生姜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血痹是因为血脉里有寒,生姜可用6两,90克,也可用45克、60克,但是不能够用9克,这样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没有效果。

这首方是治疗痹症,麻木的一首有效方,师父通常加1、鸡血藤;2、桑枝;3、乳香、没药(疼痛厉害的);4、指迷茯芩丸(如果是舌苔腻的、肩周炎疼痛难以转侧的)(指迷茯苓丸:枳壳、茯苓、半夏、芒硝)。芒硝可用到6-12克。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1)如果有能量的不足、阳气不足 :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2)如果有血虚的: 当归四逆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营卫不和也常导致失眠,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可以治疗这种汗出恶风、营卫不和的失眠。

2.湿热内蒸导致的出汗(中焦湿热导致)

1)藿朴夏苓汤(藿香、厚朴、半夏、茯苓,猪苓、杏仁、蔻仁、通草、淡豆鼓、泽泻,薏米)  师父常用此方

患者舌苔以水滑湿为主要表现,苔中后部厚腻。藿朴夏苓汤可用于治疗汗症,胃脘部的胀闷、嘈杂等疾病,凡是以湿热为主,且是以湿重于热的很多疾病都可以用。

2)茵陈蒿汤(茵陈、枙子、大黄):热重于湿,有热、有汗。


3)龙胆泻肝汤:湿热内蕴,湿与热并重,特别是肝胆的湿热。

4)蒿芩清胆汤:湿热并重,阻于少阳胆与三焦

上两首方清热力量强,容易伤胃气,师父较少用。师父比较喜欢用三仨汤跟藿朴夏苓汤。

补充内容:

解表的前提是肌体有足够的津液。如果有表证同时有里证,里很急,不能解表,先救里,救里可用四逆汤。如果有表也有里,里不急,可以一边解表一边温里。这是中医治病的次第。

中医治病要讲究次第。比如:扶阳医学先用桂枝法(藿香法或其它法)来打通中焦的道路,这样四逆法才能够下到下焦。中焦不通,用四逆法是下不去下焦的。

现在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中焦通畅的问题。一上来就用90克、120克附子,没有用甘草或用甘草量很少(几克),伏不住火。患者吃了以后,阳气往上窜,轻者喉咙痛、面疮、出皮疹,重的阳气就跳出来了,直接阴阳离绝。

这是因为中焦道路不通,大剂量附子被痰湿阻隔在这里,它下不去。所以桂枝法里用桂枝尖、陈皮、苍术、生姜、砂仁,就是为解表畅运中焦化痰湿。

有些病可能是合病合治,有些要分病分治,要看具体情况。比如:少阳跟阳明合病夹有瘀血有时候用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一起治。有时候就先治太阳跟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而不用桃核承气汤,我们要知道次第的原因。

活血化瘀的前提是里头有阳气,有血给你化才能够化。如果能量不足,老是去活血化瘀是没有用的。病人有阳气的不足,能量不足,就用四逆汤加血府逐瘀汤、破格救心汤加血府逐瘀汤。大家一定要看到背后的东西,要分阴阳。

3.阳明热盛为主导致出汗

表现是大汗出、口干、口渴、脉有力、脉洪大,用白虎汤。

如果有津液不足,口很干的,用白虎加人参汤。师父喜欢加上乌梅,即:白虎汤加乌梅加人参。比如“鼻咽癌”放疗病人,汗出,舌象很红,但口很干,没有津液,是阳明热为主同时夹有津虚。可以用白虎汤加乌梅加人参。

汗出后有余热,津液又不足的,用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等。

有热又伤到暑气夹有津液不足,用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荷梗、西瓜翠衣、黄连、知母、粳米、淡竹叶等)。

4.头汗出

伤寒论有几首方:

第一:小柴胡汤

第二: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叫做上热下寒,实质上是上热中焦虚寒。


第三:小破格救心汤

对于阴证出汗,师父喜欢用此方。

阴证是没有湿、没有热。因为阳气不能够蒸腾津液气化,没有阳的维系,汗就自出了。它跟桂枝汤的营卫不和不一样,它是因为能量不足,能量不够去固护这个津液。病人舌苔不厚腻、不黄。病人常表现的出汗是汗流不止,怕冷、大便稀,(有些人症状不典型),患者脉(尤其是尺脉)非常的微弱。病人面色皖白。

破格救心汤要注意以下几个药:

第一、酒萸肉 :敛一切津液(汗、鼻涕、 白带、崩漏、滑精、遗精、脑脊液等漏)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漏除了汗,也包括上面这些。

治疗漏(也就是敛的时候)不能太早,太早容易把邪敛进三阴。咳嗽刚起时,小青龙汤里面五味子用量要小一些,如3- 6克。如果咳很长一段时间如5个月,半年,五味子会用到10- 15克。

五味子早期用太大剂量,它能敛邪,把邪气、寒气敛到肺里面去了,这个患者会出现一直有痰,到时候你还要反过头来给他去宣肺、化痰。

那么酒萸肉也是一样的道理,酒萸肉跟五味子有不太一样的地方。它能够敛正气,不敛邪气。阴证里面用的破格救心汤还有两个药、煅龙骨、煅牡蛎。

补充知识:

1、蛋白尿也是属于漏的一种,治疗蛋白尿小方:黄芪、酒萸肉、玉米须、芡实。

2、肺纤维化、肿瘤晚期后期比较平稳的,可以用培元固本散做为辅助治疗,效果较好。

培元固本散:紫河车、鹿茸、红参、三七、琥珀、灵脂等。

第二、鹿衔草:补肾强骨、祛风除湿、补虚益肾

王幸福老师不管是哪类汗证,都用这个药。这个药是通过补肾补筋骨来达到止汗的作用

1)仙鹤草

2)汗出得太多的时候,可以选择用治标的麻黄根、浮小麦

3)煅龙骨、煅牡蛎,师父常规剂量用30克、45克。个别患者服用龙骨牡蛎会出现碍胃气表现,可以采用:①用量减量 ;②不减量的基础上+ 麦芽30克、陈皮15克。如果减量后胃没有那么难受,可以不加陈皮麦芽。


师父提到现代大多数人的盗汗不是阴虚内热,不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治疗。大部分人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效。

因为盗汗有表不固的一面,也有体内虚热逼迫津液外出,龙骨牡蛎不单有潜降、敛降的作用,还能够清阳明的虚热。这类患者舌象不是舌红少苔这种,而是舌淡苔白。

5.瘀血导致的出汗

瘀血阻滞引起出汗过多,用血府逐瘀汤。这个跟治疗失眠一样的道理,很多医家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就是因为瘀血阻滞在阳入阴的道路,卡在那里了。

6.精神类原因导致的出汗

柴胡类方

小柴胡汤加甘麦大枣汤、小柴胡加枙子鼓汤、小柴胡加百合类方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这个是主方);四逆散

百合类方

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白虎汤、百合栀子汤(无名虚烦)


甘麦大枣汤里的小麦要大剂量,一般要用到60克、90克。

作者简介

图片

顾敏,社区基层中医师。师承 “胡希恕经方六经辨证体系”、“黄帝内针”、“古法艾灸”、“铜砭刮痧”、“明易五色”、“重正耳穴”等法脉传承,致力于经方医学、针灸、刮痧、明易五色、中药贴敷及耳穴、心理疗法等手法相结合,擅长用中医内外治法相结合治疗儿科、妇科、内科等病症,乐于分享、传播正确健康观念和中医适宜技术,让更多人知医,自医,愿“人人知医,天下少病”。

图片

撰稿丨顾敏

编辑丨曾静怡

校对丨黄怀真、马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