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壹《非草书》内容+价值+延伸

 家有学子 2024-05-20 发布于甘肃

一、赵壹《非草书》 

赵壹,东汉光和间辞赋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灵帝时为上计吏入京。所作《刺世疾邪赋》,表现了对当时奸邪当道、政治黑暗的不平。原有集,已失传。

《非草书》,一篇专抨击草书的文章。其时草书渐行,赵壹欲仍返于苍颉、史籀,此事势所不许。故其文虽传,其说终不能行。《法书要录》、《书苑菁华》等俱载此文。

二、《非草书》原文 +注解

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指出当下情形:当代的贤哲之士,如梁孔达、姜孟颖,竟然倾慕张芝的草书胜过孔子、颜回。倍感震惊。) 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余惧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引出论点:认为儒家为经典,而草书并不能够弘扬国家大道。)又想罗、赵之所见嗤沮,故为说草书本末,以慰罗、赵,息梁、姜焉。

窃览有道张君所与朱使君书,称正气可以消邪,人无其畔,妖不自作,诚可谓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若夫褒杜、崔,沮罗、赵,欣欣有自臧之意者,无乃近于矜伎,贱彼贵我哉!夫草书之兴也,其于近古乎?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从起源上认为草书非圣人之诣。)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示简易之指,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取易为易知,非常仪也。故其赞曰:“临事从宜。”(指出草书的兴起,仅在距东汉之前不远的时间。出现的原因是军书频繁紧急则需急速,故将隶书简易快速地写之。) 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龟龙所见也。其扌蠻扶拄挃(草书四个点的形状),诘屈犮乙(转折、撇捺),不可失也。龀齿以上,苟任涉学,皆废仓颉、史籀,竟以杜、崔为楷;私书相与之际,每书云:适迫遽,故不及草。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指出今之学草书者的弊病,与草书最初简易快速的宗旨相违背。)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可为强哉?若人颜有美恶,岂可学以相若耶?昔西施心疹,捧胸而颦,众愚效之,只增其丑;赵女善舞,行步媚蛊,学者弗获,失节匍匐。夫杜、崔、张子,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馀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然其为字,无益于工拙,亦如效颦者之增丑,学步者之失节也。(通过举例指出世间万物皆有差异,又何况是人与人之间。并肯定了杜度、崔瑗、张芝的才能,认为主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已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推斯言之,岂不细哉?夫务内者必阙外,志小者必忽大。俯而扪虱,不暇见天。天地至大而不见者,方锐精于虮虱,乃不暇焉。(认为草书只是顾此失彼的琐碎才艺罢了。)

第以此篇研思锐精,岂若用之于彼圣经,稽历协律,推步期程,探赜钩深,幽赞神明,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析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依正道于邪说,侪雅乐于郑声,兴至德之和睦,宏大伦之玄清。穷可以守身遗名,达可以尊主致平,以兹命世,永鉴后生,不亦渊乎?(最后总结儒学为正道)

三、《非草书》内容归纳 

  1、从起源上指出“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认为草书非圣人之诣。

  2、草创之初,学习草书者,与草书简易的本源宗旨相违背。“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

  3、认为书法处于禀性,不可学而致之,因而模仿前人成法是徒劳无益的。

  4、赵壹《非草书》从立身显名的功利性出发,对草书也进行了否定,认为盛行于当时的草书是微不足道的技艺,在他看来,儒家经典才是大学问,体现了东汉时期,儒家“尚用”的文艺思想在书论上的反映。

四、《非草书》价值 

  1、《非草书》是书法批评史上第一篇重要文章。

  2、侧面反映了草书在当时日趋成熟,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一群专事习书,以探究书法为业的书家,甚至到了“夕惕不息,仄不暇食”的地步。由此可以证明,书法艺术在汉末已经进入了自觉性。

  3、肯定杜度、崔瑗、张芝的才学,即创作主体的差异,将书法与创作主体的才气和个性联系起来,人才书艺有关禀性。因而认为书法应当表现个性,不宜步趋前人。

书论,即书法论著、书学论点等。我们现在来看一些书论,不论观点正确与否,都是在当时境况下个人的一种书学观点。它们的存在对我们现在的书论同样有深厚的指导与启发意义。

赵壹的《非草书》便是如此。

这一篇专门抨击草书的文章,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草书逐渐盛行,并且被众人争相仿写、相互把玩交流。而赵壹始终认为苍颉、史籀为正统,儒家国学为经典,草书终究是微不足道的技艺,不足挂齿。但是历史的车轮始终还是继续向前行进了,文字的发展与人们的使用、审美等也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我们谈谈草书。

文中所说的草书和我们现在常说的草书不同,并不是唐代张旭怀素的狂放大草书,而是文中提到的“隶草”,也就是隶书的草率写法,在秦汉竹木简牍中适用而潦草的隶书多为“隶草”。

故最早的草书实则是在秦末汉初,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比楷书出现的时间还早。这一时期“隶草”的特点就是书写速度快,笔画多圆转,横划或捺画蚕头雁尾的特征较为夸张。

草隶

而汉代之后,草隶更加规范,便有了“章草”,名字的由来,传闻有四:

①史游作《急就章》,取其“章”而的名;

②因汉章帝喜好这种书体,取“章”字;

③此书体用于上事章奏而得名;

④草书更加规范,有章程,而得名。

章草

到了汉末,草书又一步演变与革新,由章草转变为“今草”,又称“小草”。

相传为东汉张芝所创。

魏晋时期,王羲之对于今草的奠定也有一定的贡献,作品有《十七帖》为今草代表。唐初孙过庭的《书谱》同样为今草。

Image

今草     王羲之《十七帖》

今草   孙过庭《书谱》

今草之后,还有一种草书,为“狂草”,同样由张芝所创,相信这也是其被成为“草圣”的原因之一。

狂草又称为“大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创自汉代张芝,到唐代由张旭、怀素加以发扬,有了“癫张醉素”之称。

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的特征,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狂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高峰的另一方面的表现。

图片

狂草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

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

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

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

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

楷精法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

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其後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

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

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

老总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瑝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後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

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下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

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西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

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

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狂草    怀素《自叙帖》

最后,希望这一篇书论以及带来的草书时间线分析,能够为你开启一扇书法大门,能加近距离的了解书法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