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0521高考倒计时16天|2021新高考Ⅰ卷文学作品《石门阵》阅读答案及启示

 老程杂记 2024-05-21 发布于安徽
一、文本三问
1.写了什么?
主要讲了木匠王生枝给村民们讲述“石门阵摆退鬼子兵”的故事。
借王木匠讲故事,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抗战必胜的信心与乐观态度。
小说写了“门”的多重含义,点明了守护家门与保卫国门的关系。
2.怎么写的?
⑴结构上运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式。大故事即王木匠讲石门阵的故事,小故事即穿插的游击队的战斗故事和村民的日常生活故事等。
⑵用“门”一以贯之。“门”是串起小说的线索:现实中的木头门→洪子店村民用砖头堵门→王木匠讲石门阵→守护国门才能保全家门。
⑶运用反复手法,刻画了日军残暴无道又狼狈不堪、滑稽可笑的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有渲染和延宕效果,有现场感和感染力。
3.为什么写?
以小门反映大门。洪子店的村民们用智慧创建了砖头门,将日本侵略者挡在家门外,与此同时,无数敌后人民也在如他们般奋力抵抗鬼子侵略,前赴后继的抗日战士们也正在敌前正面对抗着侵略者的进攻,他们共同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存亡之门,誓死将敌人拒之于国门之外。
王木匠以同小品般的讲述方式分享着洪子店人民胜利的喜悦,将鬼子描述得胆小滑稽怯懦狼狈,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抗战的必胜决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最后从洪子店人民机智地想到用砖头门迷惑敌人的战术,到王木匠巧妙地结合现实场景,将砖头门改编为石门阵,构建出一个精彩绝伦的小故事,讴歌了伟大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勇气。
二、高考真题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战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高考真题参考答案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解析:错在“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因为后面并没有“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的情节与之呼应。
【附】伏笔和铺垫的区别见下文:20240515高考倒计时22天|揭秘文学作品阅读:《一种美味》文本三问◆答案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解析:错在“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本文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期间百姓对和平的向往、对战胜必胜的信心,主题不是多元的。
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思考1:请你为下面两位考生的答案评分。对得分点进行细化拆解,一分一分抠准。
甲: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乙:反复强调,突出了王木匠讲的故事非常精彩。②“石门阵”反复出现,构成小说的线索,行文紧凑,有利于情节推进。③王木匠反复吊起了听众的胃口,说明他善于讲故事。
评分:甲考生得4分,每点2分:“渲染”“延宕”等界定得1分,效果分析得1分。乙考生得1分。第一点0分,第二点0分,第三点1分。
思考2:请你为乙考生的答案重新设置问题情境,使之能够得满分。
情境:本文王木匠在讲故事时运用了反复手法,请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2分;须分别从现实生活、所讲故事、故事的道理这三个层次分析“门”的含义;第三点须答出“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

三、追加命题
1.小说主体部分采用了单口相声的形式,用王木匠的话单行排列来呈现故事,中间只有小梅子、李矮子等几句插话和叙述,但这种处理并不使读者感到单调,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原因。(6分)
2.木匠王生枝的确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试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王木匠讲故事的高明之处。(6分)
原创命题参考答案

1.小说主体部分采用了单口相声的形式,用王木匠的话单行排列来呈现故事,中间只有小梅子、李矮子等几句插话和叙述,但这种处理并不使读者感到单调,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原因。(6分)

答案:①十来双眼“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可见他们对王木匠讲故事有多期待和专注。②王木匠能将“一点新闻”嫁接进“八阵图”的故事中演变成“石门阵”新故事。③小梅子、宋长发老婆等人的插话,在勾起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衬托了故事的吸引力。④石门阵、鬼子兵等多次出现,既渲染了氛围,又具有延宕效果,引人入胜。⑤“进村子里来的白路”、“小耳朵”、“衔着旱烟管的”“胡老三”等,甚至连那只叫的驴,都仿佛现实般存在。

启示:虽然情境化命题规避套路,但仔细分析答案,还是可以看出大体方向的,如上面五个要点对应的求答方向分别是:铺垫和侧面烘托、人物讲故事的能力、听众的参与、借助反复手法、情境的真实。

2.木匠王生枝的确是个讲故事的高手,试结合相关内容说明王木匠讲故事的高明之处。(6分)

答案:①高明在题材的选择上:用对政委的报告的回忆作为故事内容,既保证了故事的可信度与权威,使村民信服;也用故事鼓舞了村民们的斗志,达到了号召人们团结抗战的目的。②高明在场景的选择上:将战斗地点和情景移接到村民们的现实生活情境中,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③高明在主题的发掘上:对报告的回忆与本村的现状的结合,将它处的战斗拉近到听众身边,在让村民感到环境紧张的同时,也思考自身境遇,启发人们同仇敌忾,反抗侵略。

追问:以上答案给了你怎样的思考?

相关链接:

20240515高考倒计时22天|揭秘文学作品阅读:《一种美味》文本三问◆答案
20240513高考倒计时24天|2024高考预测性培优训练:《还魂草》答案
20240512高考倒计时26天|2024高考预测性命题文学作品阅读《白洋淀上》答案
20240503高考二轮复习|文学作品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改编命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