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得事实、评价、感受的关系,你就成为沟通高手

 新用户7668ogXv 2024-05-21 发布于陕西

      《非暴力沟通》把这三个词:事实、评价、感受讲的比较多,也有许多例子,今天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说透这三个词,让我们称为沟通中的高手

      先说这三个词的概念:        

      一、事实:就是数据。是可验证、可证明的。
      事实指的是客观存在的情况或数据,是对事件不含任何的修饰,说事实,沟通就成功90%了。事实不含以下三种词语
      1、说事实不能用形容词
      比如“今天办公室28摄氏度”。这是数据。如果说今天办公室很热,这就是评价了,热是形容词,你主观认为的热。
      “他花钱大手大脚”,大手大脚是形容词;而事实是“他中午一个人午饭花了888元”。
      2.说事实不能用虚词
      诸如总是、老是、经常、总爱等概论性词语,不可界定、不可量化。
      “你老是迟到”,”你总是发脾气”、“你总爱打小报告”.....等等这些都不是事实。一周迟到3次叫总是呢、还是一周迟到7次叫总是?
      3、说事实不含假设和偏见 
      如“作业都没写完还这么开心”,没写完作业和开心成为对立。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如何与女博士谈恋爱”,实际上是把女博士归为异类。

      如果第一句话不是事实,那他后面无论说的什么,几乎没人愿意听或产生对立听或对立。

      二、评价:是贴标签。是对对外界的人、事、物、环境贴的标签。
     评价是基于事实的主观判断或看法。评价包含了个人的观点、态度
价值判断。     
      “这个办公室有点热”,是对温度贴了个标签叫热。
      评价会让人产生矛盾、对立、居高临下等,严重影响了沟通的顺畅。

      三、感受是自己内在的感觉。感受能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个人对事实或评价的情感反应。感受是主观的,反映了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比如欣慰、高兴、兴奋、满足、幸福、陶醉、担心、忐忑、伤心、灰心、绝望、烦躁、失落;
      “他这个人很细心”:是评价,但听着让人很舒服,是感受。

      一个例子概这三个词:“今天办公室28摄氏度(是事实),有点热(是评价),我很烦躁(是感受)”。

      四、翻译感受是沟通的开始。
      提高感知他人感受的能力,就是最好的沟通。而当贴一个标签时,往往本次沟通就结束了。
      举个例子:孩子放学对家长说“我早上得来3个小红花”。
      家长说:“你真棒!”,看似赞扬其实是评价,这沟通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家长说:“那你今天肯定很开心吧?”家长能感受到孩子是开心的,这沟通就会继续下去。
      所以说,当你和一个人的感受是同频时,内心就很期望沟通。当你翻译了对方的感受,往往是沟通是开始。

      如果无法翻译他人的感受,可以说一个自己的感受让他人舒服。
      举个例子:你听完讲座,刚好和讲课的教授单独相遇;
      当你说:“李教授,你今天下午的课讲得真好”,这其实是评价,教授只会寒暄几句就结束了。这时是无法翻译他人的感受。
      当你说:“李教授,你今天的课讲到太好了,特别辛苦”,这句岁让是翻译的他人的感受,但风险极高,有感觉说教授能力不够的嫌疑,教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当你说“李教授培训,我以前参加的培训多,但很久没有一堂课听得这么开心”。这就就是用你的感受来夸奖教授。用自己真诚的感受,夸奖别人
      再比如,评价爱人做菜做得好吃,不如说出自己感觉到很幸福的感受
      当两个人开始交流自己的感受或翻译对方的感受时,关系一定是越来越近了。

      请牢记非暴力沟通有四个步骤:说出事实(而非评价)--表达感受--说出自己的需求--提明确的要求。

      最后,用《非暴力沟通》的一个例子作为结束: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主管,你的一个同事经常在会议上迟到,这影响了你的工作。
      传统的沟通方式:你可能会说“你总是迟到,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而非暴力沟通方式:
      1. 观察:首先,你描述具体的事实,而不是进行评价。“我注意到在过去的三次会议中,你都是在会议开始后5分钟到达。”
      2. 感受:然后,你表达这个事实给你带来的感受。“这让我感到有些沮丧,因为我需要你的参与来完成会议的讨论。”
      3. 需求:接着,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我需要团队成员都能准时参加会议,这样我们才能高效地进行工作。”
      4. 请求:最后,你提出一个具体的请求,而不是命令或要求。“你是否可以尽量在会议开始前到达,或者如果会迟到,请提前告知我原因和预计到达时间?”
      通过这种方式,你避免了指责和评判,而是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及提出具体的请求,来促进沟通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可能得到更积极的响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