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 亲爱的小伙伴们,晚上好,我是演讲教练寺昆老西,专门帮助别人用更好的语言来影响这个世界。 今天是我们一起共读非暴力沟通的第四天,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开始按部就班的剖析非暴力沟通的四个精髓。 今天我们来共读非暴力沟通第三章,区分观察和评论。 这个标题,真的有点抽象。区分?观察?评论?什么意思?其实简单来说,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把你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和看法与这件事情的客观事实混为一谈,然后就会引发我们内在的痛苦以及错误的暴力的语言。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主观评价和客观事实区分开来,我们将会收获另外一个清新美好的世界。
如果你能掌握好它,你不仅可以抵御别人对你的暴力语言和难听的数落,打造属于自己内在的那个强有力盾牌,而且也可以让自己成为一名非暴力的沟通者。 当情绪马上要战胜你的理智的时候,你如果能稍微区分一下事实和观点,你就会很好的胜任这个沟通。 但是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我好像没有标准呀。
其实这两个概念真的很重要,国外的学校从小就会培养孩子这个概念,而我们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两个概念。
观点的英文单词叫作 View point ,第一个单词叫作看,第二个单词叫作点。 意思是从一定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事物的一种主观评价。比如当我说今天天气好热呀,这就是主观评价,是一种观点。
因为每个人对热的标准是不一样。事实是对事物的客观描述,如果我说今天温度28度,那就是一种真实的,有理有据的客观描述。 接下来我们从两个角度来体会一下,分别是当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以及当我们在向别人说话的时候。
首先,当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感觉如果别人数落我们笨,说我们傻,我们就会特别难受。有句话说的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是事实我们并没有因为这句话的安慰,而让自己好受一点。 如果你懂得主动的能听出别人的语言当中的观点,特别是那种太过武断的主观评价,我们就会很少受伤。
当别人说你傻,说你笨手笨脚,当别人说你没有出息,你要马上区分出来这其实就是对方的一种主观的想法,一种瞬间冒出来的观点而已,只是一个漂浮在空中的一些字眼而已。 而我反观我所看到的关于我的事实,我最了解我自己,其实我并不是他说的那种人,这样他的那些不负责任的语言,就不会影响你了。
其次,我们来体会一下,如何让我们更加非暴力的表达。 请打开这本书的第31页,区分观察和评论,下方有一个表格。 米奇花钱大手大脚,这是一种评论,还是一种观察呢?这是一种评论,缺乏事实依据,如果说米奇上周买书花了1000块,这就是一种观察。 你也可以翻开第34页,作者为你设计了一些练习,让你更好的区分评论和观察。
接下来我想说一个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种语言习惯。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说出这样的话,看似好像没有难看的字眼,不过真的很伤人。这句话就类似:
当我们说出这些字眼的时候,其实对方是会反击的,哪里?我哪里每次都不认真了?
“怎么老是“”每次““永远”“总是”“经常”类似这种词语的危害不容小视,我把他们形容为“不负责任的静态语言”。
什么是静态语言?其实就是一棍子把对方拍死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的潜台词会让别人觉得他一辈子都是这样的人。如果一直对你的孩子说“你怎么老是不认真”,他可能一辈子都会不认真。 现在,请翻开这本书的第27页。作者引用了语言学家温德尔的观点“我们总是用静态的语言来捕捉不变的现实,会造成很多困扰”如何理解呢?
这个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呀,地球在自转,时间在运转,人都是会变的,这个当下他让你觉得好像很不负责任。 但是过去的他或许就不是这样,未来的他也不会是这样的,这种静态的一棍子拍死的语言与动态的世界不匹配。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不容易伤人。
作者说,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意作出友善的回应。
所以,下一次,如果你要给予你的孩子一点建设性的批评,你不要直接的说你每次都不按时做功课,你应该把你看到的事实告诉他:妈妈看到你从晚上6点一直看电视到9点,妈妈觉得很担心。这样的表达,一点都不伤人。
翻开这本书的第29页,作者引用了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一句话“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对此,我深有启发。我发现我们总是喜欢告诉对方有什么不对,而不愿意告诉他你看到的事实究竟是什么。我们的情感总是会被我们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评判所占据,对这些事实的评价很容易的成为我们情绪的导火索,真的很不划算。
所以我想邀请你来想象一下,把你的眼睛想象成就是一台录像机,他只是在记录一个一个很真实的画面,把你所看到的画面告诉对方,而不要只是随性的扔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评价,他真的没有办法起到效果。
最后,我想邀请你打开这本书的第27页,有一首特别美的小诗,我们一起来品读,体会一下观察和评论。
好了今天的领读就到这里。我还想再为你重复一句克里希那穆提的话“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让我们一起收起所谓的那些评判标准,转而培养一个像摄像机一样的眼睛,站在事实的角度,去接纳所有人吧。
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将会插上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翅膀。学会表达感受,让你和对方同频共振,逐步的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非暴力沟通意识的人。 【结语】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可以在文章底部给我们留言,点赞,阅读好书,自我成长,相遇十点,读你每天。如果你想更多了解我的故事,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我在十点课堂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