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首禅诗,很猛很清透,有点泄露天机

 青萱小令 2024-05-21 发布于四川

 

无题

唐·鸟窠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僧人,他喜欢住在树上~~~

白居易和鸟窠禅师有往来,后来特意写了一首师问鸟窠禅师: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浮生若梦,梦若浮生,白云苍狗,任意去留。鸟窠禅师以此诗回答白居易。

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浮生里执着什么,是梦是幻呢?听人说,这世间事,除了生死皆闲事。”

人这一生,来来去去,无踪无影,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唯有一事参不明白,那就是迷惑。

执着于相如何渡过苦海,到达彼岸呢?体验过,一切随缘,从从容容行走世间。


山居示灵澈上人

唐·皎然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huī)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皎然是谢灵运的十世孙,出身富贵又拥有极好的天赋,想必家族对他寄予厚望。

他也应该用了很大的决心抛弃世俗,专心修禅,成为唐代的第一诗僧。

他和灵澈上人曾经在湖州的杼山妙喜寺修行,此诗是他们之间的酬唱之作。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看一树一花一叶,观白云而心澄净明澈,不知不觉,陷入玄之又玄,空之又空的状态,一场顿悟发生。

有时,悟道,不过须臾之间,一本书,一幅画,一曲琴音,一抹夕阳,一朵白云,感受一个宁静的心灵。

世有百态,心有千思,便能在其中寻得一份淡泊宁静的智慧。

皎然在茶香和春光的触动中,突然领悟到了生命的深层意义,生在世俗,不染一尘,达到随处自适的境界。


悟道诗

宋·茶陵郁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据说这首六言禅诗,是他摔了一跤后,悟出的人生哲理。

生命之初,我们如同璀璨的明珠,内心纯净而明亮。

但随着与外界的接触,个人欲望的增长,我们忘记初心,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蒙蔽。

人生漫漫,往往,有些选择,需领悟明辨而非盲目;

有些遗憾,应释然放下而非耿耿于怀;

有些目标,需明确取舍而非一味追求;

有些纷扰,应学会置身事外而非深陷其中。

当你开始追寻更好的自己,就会不断的进步,去除内心的障碍,觉醒曾经的真我。

蜕变啊,只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无论过程多么痛苦,你都要坚信,只有经过这些磨砺,你才能照破山河万朵。

人的思想很奇怪,有时候如磐石般不可动摇,有时候又如白云般清澈缥缈,在一种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明心见性,清醒通透。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