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军老兵回忆,高平城里都是中国制造,却不见越军踪影

 铁嘴大强子 2024-05-21 发布于江苏

197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军事行动——对越自卫还击战。这场战斗不仅是为了保卫边疆,更是为了展示中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和坚定的意志。在这次行动中,高平战役尤为重要,成为整个战役的关键一环。解放军的勇士们面对复杂的战场环境,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

中央军委命令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集结陆军第41军、第42军、第43军129师及其他加强部队,采用战役穿插、迂回包围的战术,迅速歼灭越南高平地区的越军第346师及其地方部队。以许世友司令员和向仲华政委为首前指,决定41军和42军集中主力,从念井和布局方向出击,向高平市实施大纵深穿插包围,先包围高平地区的越军,然后分割歼灭。

2月17日凌晨,战斗正式打响。解放军发现,战场情况远比预期复杂。越军在班翁地区炸开水库,形成了长约800米、宽60至80米、深0.8至1.2米的泥泞路段,阻挡了124师的轮式车辆和火炮。与此同时,越军利用有利地形,对解放军进行伏击和阻击,还在多地炸桥破路,极力迟滞解放军的进攻速度。在道路障碍和敌军阻击的双重压力下,124师进攻高平的速度非常缓慢,原计划12小时内兵临高平城下,实际用了足足3天。

20日早上,各部队先后攻占了490高地、17号高地和526高地主峰,形成了威逼高平的态势。124师根据军指示,进一步调整了进攻高平的部署。新的计划如下:372团沿公路从纳菲西侧由南向高平攻击;371团沿纳黄、316高地由西南向高平攻击;师侦察大队从公路东侧抢渡平江,经黄娥、纳威,协同378团由东向高平攻击;军坦克团沿公路协同372团向高平突击;370团为师预备队。21日9时,计划向高平发起总攻。

然而,18时,前指指示,越军852团和几十辆坦克从班庄退守高平。考虑到41军部队尚未到达,若以42军一个师的兵力歼灭敌人两个多团把握不大,因此,命令124师暂停攻击高平。于是,372团、371团主力、军坦克团、军侦察大队均奉命停止对高平的攻击,转入就地构筑工事,组织防御。这一停,就是3天。42军在高平城南面按兵不动,城北面41军又未到位,结果城里的越军抓住机会,连续几个晚上在夜暗掩护下,从容不迫地从北面撤出高平,转入茫茫群山。

23日18时,124师指挥所转移到490高地。第二天,用高倍望远镜观察高平城内,没有发现大的情况。师指分析认为,城内并无重兵防守,但与上级通报的敌情差异很大。决定以小分队进城探明虚实。在获得军指挥所批准后,124师命令371团、372团各派一个连进城。372团3连占领了城内两栋楼房及相关坑道,但未发现敌情。一名叫武宜志的排长回忆说,进入城区后,发现各种物资丢得满地都是,伙房锅里的大米还热乎,敌人仓库里堆放着大量印有中国字样的袋装大米和各式中国制造的武器,但城里空无一人。

由于敌人早已逃跑,占领高平市区没有爆发战斗。19时30分,371团2营和372团1营占领了市委大楼和汽车站。经过一番紧张搜索后,两个营于23时在市中心会合,控制了高平全城。部队费尽力气,占领的高平却是一座空城。这场战役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战役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部队的军事素质和作战实施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改进的。

1979年的高平战役,展示了中国军队的顽强和智慧,也揭示了战争的复杂和残酷。解放军战士们在艰难的条件下,展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最终完成了任务。然而,战役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也提醒我们在未来的作战中需要更加谨慎和全面的准备。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更加成熟和高效,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